您的位置:首頁>科技>正文

滴滴外賣大勝無錫 戳破美團壁壘謊言

「創業最前線」特約記者|宋老師

本文系作者原創, 轉載請申請授權

4月1日試運營、4月9日正式上線, 滴滴外賣在無錫總運營週期不過9天,

無錫外賣即被宣告破城。 9日當天滴滴外賣訂單突破33.4萬單, 成為無錫外賣份額第一。

滴滴又用一次速戰證明了自己的實力, 從網約車市場的全盤速勝到如今9天攻下無錫外賣之戰, 滴滴還是那個滴滴, 只不過這一戰顯得更輕鬆, 紋理清晰, 複盤更容易些。

美團大舉進犯網約車, 如今看來比較得不償失, 僅僅9天就丟失了無錫外賣的山頭。 從地緣上來看, 無錫臨近南京並可抄近道直攻上海, 同時也可南下直取杭、廣、深並左右南方市場, 這是兩家巨頭共同選擇在無錫試運營從腹地起程的最深邏輯。

美團方面忽略了滴滴殺入外賣的決心。 外賣市場上美團合併大眾點評, 餓了麼收購百度外賣, 被瓜分得所剩無幾的市場像滴滴這樣估值近600億美元的巨頭不會看在眼裡。 但是沒想到, 滴滴不但進來了, 而且在第9天也是第1天正式上線時就搶下了第一份額。

巨頭打架, 用戶得益。 來自無錫一線消息顯示, 滴滴的到來引發了無錫當地點餐的熱潮, 無錫歷史上從來沒有因為外賣而沸騰,

這一刻的無錫人民情緒高漲, 每個有手機的人都打開用戶端去找好吃的。

外賣小哥們累瘋了, 但是這種乏累很充實, 據說很多小哥一天能賺到上千元。 無錫大大小小的餐廳飯店從來沒有像今天這樣因為備料不足而壓力滿滿, 滴滴外賣的到來啟動了無錫外賣市場平靜的水面。

外賣市場不是被壟斷了嗎?不是幾大巨頭一合併便天下太平了嗎?滴滴外賣究竟對無錫做了什麼?滴滴的成功神話會續寫嗎?

1、外賣市場並無壁壘, 現存巨頭很焦慮

眾所周知, 美團最早始於團購, 也是早先發起O2O的那批隊伍中的一員。 據說, 當年創業團隊帶著專案找投資時都會被問一句話:如果BAT也做這個, 你咋辦?充分說明那時候資本市場對於巨頭平臺的恐慌,

因為大多數互聯網項目看起來都在巨頭的能力範圍之內, 不管你在哪個領域內做得如何出色, 巨頭們都可以在一夜之間把現有的市場侵吞乾淨。

O2O的源起恰恰來自這裡, 因為中間有大量的地面服務內容, 專案模型可以抄但地面服務卻是巨頭們所不具備的。 互聯網此前崇尚輕資產, 一涉及地面服務必然要有大量的人員來完成, 互聯網企業大多不願意這麼幹。 美團也好, 餓了麼也罷, 最起初的壁壘就是建立在大規模的配送隊伍上, 讓很多巨頭們想抄襲時就感到絕望。

外賣平臺們因為有一大批送餐隊伍而倍有安全感, 因為不管誰進來做都要先從配送隊伍建設開始搞起。 但是, 這並不足以構成外賣平臺的壁壘。

3月份傳出滴滴外賣招募騎手消息, 也不過才1月, 滴滴便擁有了和現存外賣巨頭相抗衡的配送團隊, 足以說明配送壁壘並不高。

此外, 外賣領域還有什麼他人禁入的門檻嗎?恐怕還沒有。 外賣平臺的技術原理就是完成平臺的回應和通知騎手完成配送, 所謂大資料設計送餐路線之說, 對騎手而言更多依靠的是對區域路線的熟悉度。 技術上滴滴並不缺乏實力, 目前滴滴出行平臺日訂單量都在2500萬以上, 從基礎技術原理上, 做個外賣平臺並做好服務綽綽有餘。

一旦戳破這個真相,現存外賣巨頭的焦慮就顯而易見了。美團收購了大眾點評,餓了麼收購百度外賣,雖然都是收購,但卻有本質上的差別。美大的合體顯然是為了講更好更多元化的故事,你會看到王興從始至終都是一個講故事的人。而餓百的合體,卻只是減少一個對手罷了。

焦慮的層面也很多元,美團的焦慮就在於如何講一個更大、更動人的好故事。此前有媒體報導,美團之所以進入網約車,也是因為在資本方市場形容不出估值。和大多數互聯網項目有所不同的是,外賣平臺靠收購來拼估值的想法屬於一廂情願。

2、滴滴外賣的戰略局和邊界方法論

滴滴是目前為止科技企業裡為數不多的殺出一條血路獲得成功的案例,網約車是個活生生的例子,滴滴的成功不僅在於把一個個強大的對手打倒,而在於對出行領域有著強烈的願景。

此次無錫大勝中,很多人認為:是滴滴給消費者補貼給騎手補貼造成了市場份額的偏移。

但很多人忽略了,外賣市場經此一役後會進行重組,即原來美團或餓了麼的核心用戶群有了更多的選擇。

當所有人開始點餐嘗試點餐的時候,說明這個市場的深耕才剛剛開始,原有的外賣市場本質僅僅是把外賣使用者需求和餐廳的產品給連結起來。滴滴的做法,是種地之前的培土,擁有更好的土壤才能長出更好的作物,市場會越來越大。而美團等,卻是坐吃山空不懂得施肥的做法,市場規模隨之衰落。

互聯網創業裡有個詞叫:運營。滴滴的戰略優勢恰恰就在這二字上,美團做外賣怎麼著也有7、8年時間了,什麼時候讓一個城市沸騰過?什麼時候有過把外賣變成一種生活的衝動?沒有。

國外的Uber推出UberEats也有一段時間了,目前已拓展到200城市,貢獻利潤高達10%。曾經讓人深感困惑,明明是出行領域的,Uber你這跨界也跨得太狠點了吧?但是往深了一想,其實很有戰略意義。

出行要想拓展,肯定不能依靠重度用戶的翻倍打車,要從新用戶增長上來。新用戶如何來呢?多數互聯網產品可能會說,做廣告啊。網約車是個案,在很多國家做廣告還不可能,一方面不太精准,另一方面尚不被允許。所以,UberEats就是最好的活體廣告,憑著用戶對UberEats的好感和信賴再將其轉嫁到Uber本身。

對出行來說,接觸用戶保持和用戶的密切距離是最大的品牌建設,滴滴做外賣,真的就是為了沖美團出招,使下馬威麼?肯定不是,投資方也不會同意的。業界曾多次討論過美團的邊界,而此次進軍外賣更多人在討論滴滴的邊界,實際上滴滴的邊界問題還沒到議程上來,滴滴此時的動作不過是創造品牌存在感和現場感,一直和用戶在一起,每一餐都會讓使用者想起打車,植入打車的想法,是最好的拉新方式。在互聯網圈,滴滴是有戰鬥實力的企業,表現在逢戰必勝而且敢打硬戰,而且自有一套方法和理念,外賣界顯然沒有程維這樣的人。

3、雙邊市場用戶局,美團何以輸得心服口服

美團和滴滴都是雙邊市場,首先PK的便是使用頻率。美團的外賣顯然是高頻的,滴滴打車也是高頻的,兩者量級相當,並由傳統意義上的邊界局限著。從這個層面上來看不但美團有機會進入打車市場,同樣,滴滴也有機會挑戰美團外賣,勝率則把握在誰能開發更多相關需求上。

滴滴日訂單超過2500萬,對美團而言是個威脅,雙邊市場的危機必然來自於新興領域的高頻交易。一位美團用戶,如果使用滴滴點外賣的頻率高過美團,就意味著美團將被迫受到高頻打低頻的降維攻擊。

滴滴的降維打擊來得很快,外賣市場的監管相比出行要寬鬆,滴滴在外賣市場的表現就像一個長期負重奔跑的人卸去重荷一樣,跑得更快也更迅猛。網約車領域裡滴滴顯然沒有施展開手腳。

無錫大戰後,滴滴不但證明了自己的實力足以攪起外賣風雲,更讓美團看到了滴滴對於市場和使用者強大的服務能力。

王興曾經講過一個拳擊式競爭和足球式競爭的理念,他認為比賽有兩種,一種是以擊敗對手為目標,另外一種是把球踢到網裡。其實王興偷換了概念,無論是揮拳將對手擊倒還是將球踢進網裡,都是將對手打敗,形式不同但追求的結果是一致的。

滴滴拿下無錫外賣第一份額,美團並不需要就此離場,雙方的戰局還在繼續,看誰最終能跑到終點和把球踢進網裡。尊重比賽規則贏得勝利,美團就是輸也輸得心服口服。

4、或將再破他城,外賣新格局正在形成

拿下無錫,滴滴外賣的進程還在繼續,網上也相繼爆出滴滴接下來要進攻的9大城市圖片,未溫先熱已經得到了全國網友的熱烈歡迎。

北、上、廣網友的呼聲異常強烈:滴滴外賣趕緊來。滴滴似乎只需要複製在無錫的成功經驗就可大面積拓土,當令人期待的外賣大戰幾乎馬上就會來到你的身邊時,外賣的格局也將因此而發生質的改變,只需稍待。

一旦戳破這個真相,現存外賣巨頭的焦慮就顯而易見了。美團收購了大眾點評,餓了麼收購百度外賣,雖然都是收購,但卻有本質上的差別。美大的合體顯然是為了講更好更多元化的故事,你會看到王興從始至終都是一個講故事的人。而餓百的合體,卻只是減少一個對手罷了。

焦慮的層面也很多元,美團的焦慮就在於如何講一個更大、更動人的好故事。此前有媒體報導,美團之所以進入網約車,也是因為在資本方市場形容不出估值。和大多數互聯網項目有所不同的是,外賣平臺靠收購來拼估值的想法屬於一廂情願。

2、滴滴外賣的戰略局和邊界方法論

滴滴是目前為止科技企業裡為數不多的殺出一條血路獲得成功的案例,網約車是個活生生的例子,滴滴的成功不僅在於把一個個強大的對手打倒,而在於對出行領域有著強烈的願景。

此次無錫大勝中,很多人認為:是滴滴給消費者補貼給騎手補貼造成了市場份額的偏移。

但很多人忽略了,外賣市場經此一役後會進行重組,即原來美團或餓了麼的核心用戶群有了更多的選擇。

當所有人開始點餐嘗試點餐的時候,說明這個市場的深耕才剛剛開始,原有的外賣市場本質僅僅是把外賣使用者需求和餐廳的產品給連結起來。滴滴的做法,是種地之前的培土,擁有更好的土壤才能長出更好的作物,市場會越來越大。而美團等,卻是坐吃山空不懂得施肥的做法,市場規模隨之衰落。

互聯網創業裡有個詞叫:運營。滴滴的戰略優勢恰恰就在這二字上,美團做外賣怎麼著也有7、8年時間了,什麼時候讓一個城市沸騰過?什麼時候有過把外賣變成一種生活的衝動?沒有。

國外的Uber推出UberEats也有一段時間了,目前已拓展到200城市,貢獻利潤高達10%。曾經讓人深感困惑,明明是出行領域的,Uber你這跨界也跨得太狠點了吧?但是往深了一想,其實很有戰略意義。

出行要想拓展,肯定不能依靠重度用戶的翻倍打車,要從新用戶增長上來。新用戶如何來呢?多數互聯網產品可能會說,做廣告啊。網約車是個案,在很多國家做廣告還不可能,一方面不太精准,另一方面尚不被允許。所以,UberEats就是最好的活體廣告,憑著用戶對UberEats的好感和信賴再將其轉嫁到Uber本身。

對出行來說,接觸用戶保持和用戶的密切距離是最大的品牌建設,滴滴做外賣,真的就是為了沖美團出招,使下馬威麼?肯定不是,投資方也不會同意的。業界曾多次討論過美團的邊界,而此次進軍外賣更多人在討論滴滴的邊界,實際上滴滴的邊界問題還沒到議程上來,滴滴此時的動作不過是創造品牌存在感和現場感,一直和用戶在一起,每一餐都會讓使用者想起打車,植入打車的想法,是最好的拉新方式。在互聯網圈,滴滴是有戰鬥實力的企業,表現在逢戰必勝而且敢打硬戰,而且自有一套方法和理念,外賣界顯然沒有程維這樣的人。

3、雙邊市場用戶局,美團何以輸得心服口服

美團和滴滴都是雙邊市場,首先PK的便是使用頻率。美團的外賣顯然是高頻的,滴滴打車也是高頻的,兩者量級相當,並由傳統意義上的邊界局限著。從這個層面上來看不但美團有機會進入打車市場,同樣,滴滴也有機會挑戰美團外賣,勝率則把握在誰能開發更多相關需求上。

滴滴日訂單超過2500萬,對美團而言是個威脅,雙邊市場的危機必然來自於新興領域的高頻交易。一位美團用戶,如果使用滴滴點外賣的頻率高過美團,就意味著美團將被迫受到高頻打低頻的降維攻擊。

滴滴的降維打擊來得很快,外賣市場的監管相比出行要寬鬆,滴滴在外賣市場的表現就像一個長期負重奔跑的人卸去重荷一樣,跑得更快也更迅猛。網約車領域裡滴滴顯然沒有施展開手腳。

無錫大戰後,滴滴不但證明了自己的實力足以攪起外賣風雲,更讓美團看到了滴滴對於市場和使用者強大的服務能力。

王興曾經講過一個拳擊式競爭和足球式競爭的理念,他認為比賽有兩種,一種是以擊敗對手為目標,另外一種是把球踢到網裡。其實王興偷換了概念,無論是揮拳將對手擊倒還是將球踢進網裡,都是將對手打敗,形式不同但追求的結果是一致的。

滴滴拿下無錫外賣第一份額,美團並不需要就此離場,雙方的戰局還在繼續,看誰最終能跑到終點和把球踢進網裡。尊重比賽規則贏得勝利,美團就是輸也輸得心服口服。

4、或將再破他城,外賣新格局正在形成

拿下無錫,滴滴外賣的進程還在繼續,網上也相繼爆出滴滴接下來要進攻的9大城市圖片,未溫先熱已經得到了全國網友的熱烈歡迎。

北、上、廣網友的呼聲異常強烈:滴滴外賣趕緊來。滴滴似乎只需要複製在無錫的成功經驗就可大面積拓土,當令人期待的外賣大戰幾乎馬上就會來到你的身邊時,外賣的格局也將因此而發生質的改變,只需稍待。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