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天宮一號終於“回來”了 這七年它究竟發生了什麼?

文/無良中特

最近(準確地講, 是2018年4月2日0815時間), 中國第一個實驗太空艙天宮一號目標飛行器在進入近地軌道7年以後, 終於“回來”了。

在這個中國首個太空實驗艙在化為一縷青煙和少數落入地表的殘骸, 真正成就一段傳奇的時刻, 有關於其在壽命最後階段飛行期間的爭議卻也並未停止。 只不過交鋒(或者說是扯淡)鼓噪的物件, 從此前哪些窮極無聊的境外媒體的蓄意誇大其詞危言聳聽, 轉變成了在國內新媒體留言區、BBS的相關帖子裡的無休止爭吵。

在這裡為了以正視聽, 特別就以筆者所瞭解的資訊儘量說明中國首個目標飛行器在墜落前究竟遇到了點什麼問題。

四點疑問以及其解答

首先需要強調的是, 本人無意說明消息來源。 如果有讀者覺得我在騙人, 請忽略下列內容。 以下為針對實際情況提出的四個問題, 以及筆者所能夠給出的的答案——

問題一:天宮一號是否“失控”了?

答:是的, 確實失控了。

問題二:什麼原因導致的失控?

答:主電源系統的故障。 或者說得更直接一些, 是整個供電系統的徹底崩潰, 導致了通訊和操控系統的徹底失效。

眾所周知, 航天器是在前所未有空前嚴酷的溫度條件下工作的。 在軌道上, 由於不存在大氣層的阻擋和傳播, 航天器的向陽面溫度可達數百攝氏度。 而在背陽面, 溫度則仍舊低達-270℃以下。 加之航天器上搭載的各種設備, 在工作中也會發出大小不一的熱量。 極少有電子設備能夠在如此極端的工況下保持長期的正常工作, 所以熱控系統是任何航天器都必不可少的基本技術保障系統之一。 該系統由航天器表面熱控塗層、各種交聯的導熱管流體回路、多層隔熱組件、控溫儀,

電加熱器、風扇、濕度調節裝置、相變控溫裝置等主動與被動設備組成。 其是否能夠正常而可靠地工作, 是保障航天器在軌正常運行的關鍵。 當然, 圖中這貨絕對是這方面的反面教員

問題三:為什麼會發生這種徹底的崩潰?

答:一切始于一個載荷的短路。 這次事故引起了艙內電源系統的重定和重啟。 然而悲催的是, 供電系統復位後, 艙內的熱控系統卻沒有繼續工作。 失去了熱控系統對艙內各系統熱平衡的維持結果是可想而知的。 伴隨著系統不斷經歷極端的過熱和過冷“折磨”, 天宮一號上的供電系統徹底完了。

問題四:這種狀況是否可以避免, 天宮一號故障時的狀況如何?

答:可以, 理論上能夠從地面遙控強制開啟熱控系統, 地面信號擁有全系統最高許可權。 但是地面並未及時發現這一點, 到發現異常以後一切已經無法挽回。 事發時, 天宮一號的主引擎與各資控發動機仍協有超過半噸的推進劑。 若非突然出現故障, 僅憑殘餘的推進劑, 其仍能在軌道上繼續飛行3年以上。 甚至, 可以考慮和後來發射的天宮二號編隊飛行(這句是我瞎說的)。

國際空間站熱控系統示意。 僅從如此簡略的圖示, 即可看出其複雜性。 畢竟, 這是一個總重超過400噸, 常年駐在3個大活人的龐大近地軌道空間站

杞人何須憂天?

在一些人腦海中, 可能“失控”這個詞就意味著變成了三哥大名鼎鼎的“布朗彈”, 會以人類無法準確預期的模式滿世界的亂飛, 然後懟向任何一個本來不可能懟上的目標……各位不要覺得誇張, 近期筆者曾廣泛流覽過網上對於相關新聞的評論, 如此誤解者大有人在。

大可放心的是, 這種事現實中是不會發生的。 甚至一直以來炒作“天宮一號失控墜落”威脅的日本媒體, 都不敢做出此類妄言。究其原因,三哥的導彈之所以能玩出“布朗運動”,那是因為當時其處於動力飛行狀態下。

現實是,天宮一號在落入大氣層的最後軌跡,平穩亦如往昔。畢竟既無外力干擾,航天器也沒有發生內部爆炸和破損,何來推動其“亂飛”的動量?在其生命的末期,這個任勞任怨的空間實驗艙只是在地球引力和大氣層頂部那些稀薄的不連續的氣團阻力雙重作用下,持續減速後墜入大氣層稠密區,最終化為流星回歸了大地。

地面拍攝道的,和平號空間站的剩餘殘骸化作火流星劃破天際的景象

航太史上迄今為止最著名的航天器再入事件,當屬著名的“和平”號空間站於2001年3月23日的墜落。憑藉良好的設計以及對接其上的進步號貨運飛船的幫助,這個123噸的巨物無驚無險地落入了南太平洋冰冷的海水中,成為了人類處置在軌飛行器的典範。而與龐大的“和平”號相比,天宮一號只有區區7噸多(扣除掉已經消耗掉的推進劑與其他消耗品質量)而已。儘管無法通過主發動機和姿控火箭進行主動調整以實現對殘骸濺落區域的精確控制,但以天宮一號的體積和品質而言,其對地面人員或者財物早成危害的概率,可能要比彩民中五百萬大獎,還要低上一到兩個數量級。

“杞人憂天”是一個日常幾乎被我們用濫的成語,借用古時某個擔心天塌下來砸頭上的蠢貨的荒唐舉動,比喻那些為不切實際事物憂慮的無聊之輩。然而今天,這種被古人拿來詮釋何為荒唐至極的段子,竟被境外媒體如此精確地表演了出來,著實令人體會到了什麼叫做“活久見”……

關於天宮一號,需要說明的已經基本闡述清楚了。然而,樹欲靜而風不止。在航太系統內,因為天宮一號意外失控引起的風波,並未因為其的終結而徹底平息。

具體是什麼事,等我空下來後在繼續碼字。

都不敢做出此類妄言。究其原因,三哥的導彈之所以能玩出“布朗運動”,那是因為當時其處於動力飛行狀態下。

現實是,天宮一號在落入大氣層的最後軌跡,平穩亦如往昔。畢竟既無外力干擾,航天器也沒有發生內部爆炸和破損,何來推動其“亂飛”的動量?在其生命的末期,這個任勞任怨的空間實驗艙只是在地球引力和大氣層頂部那些稀薄的不連續的氣團阻力雙重作用下,持續減速後墜入大氣層稠密區,最終化為流星回歸了大地。

地面拍攝道的,和平號空間站的剩餘殘骸化作火流星劃破天際的景象

航太史上迄今為止最著名的航天器再入事件,當屬著名的“和平”號空間站於2001年3月23日的墜落。憑藉良好的設計以及對接其上的進步號貨運飛船的幫助,這個123噸的巨物無驚無險地落入了南太平洋冰冷的海水中,成為了人類處置在軌飛行器的典範。而與龐大的“和平”號相比,天宮一號只有區區7噸多(扣除掉已經消耗掉的推進劑與其他消耗品質量)而已。儘管無法通過主發動機和姿控火箭進行主動調整以實現對殘骸濺落區域的精確控制,但以天宮一號的體積和品質而言,其對地面人員或者財物早成危害的概率,可能要比彩民中五百萬大獎,還要低上一到兩個數量級。

“杞人憂天”是一個日常幾乎被我們用濫的成語,借用古時某個擔心天塌下來砸頭上的蠢貨的荒唐舉動,比喻那些為不切實際事物憂慮的無聊之輩。然而今天,這種被古人拿來詮釋何為荒唐至極的段子,竟被境外媒體如此精確地表演了出來,著實令人體會到了什麼叫做“活久見”……

關於天宮一號,需要說明的已經基本闡述清楚了。然而,樹欲靜而風不止。在航太系統內,因為天宮一號意外失控引起的風波,並未因為其的終結而徹底平息。

具體是什麼事,等我空下來後在繼續碼字。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