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偷聲音的老人們》:農村的雞犬之聲相聞,已成絕響

《偷聲音的老人們》:農村的雞犬之聲相聞, 已成絕響

《梨俱吠陀》中認為:“一切被感覺到的聲音, 都是釋格提, 即是神的力量。 ”作家從藝術層面來表現這些聲音,

應該超越了聲音的物理屬性, 上升到哲學層面。 九十多歲的鐘漢老人害了病, 無法入睡, 擔心沒有公雞叫, 自己一睡不醒。 “自救自五人小組”雖然沒有偷錄成公雞叫聲, 但韓家川學公雞叫, 讓那些與鬼神生活在一起的人們, 相信是鐘漢的頭雞顯靈。 但社區主任要破除迷信, 偏要把偷偷幫助鐘漢的韓家川揪出來, 最後, 鐘漢沒有公雞叫醒, 永遠睡去了。 這裡應該抓住聲音可以“叫醒”人這一深刻寓意, 才能更好理解作家為什麼要寫五個老人偷錄公雞叫聲的用意。

小說中, 沉睡不醒的人不少:社區主任夏曉峰只會訓斥大媽大嬸, 並不會反思問題所在, 豆腐西施宮桂花再也做不出秘制白鶴豆腐, 原因何在,

一直迷茫, 卻不知道向疤老二請教;韓家川教大媽大嬸跳廣場舞, 苦不堪言, 不知道問題出在何處;沈所長不相信老人們只是偷聲音, 不知道聲音能救人, 更不懂聲音是一劑良藥的道理;肖逸庶老人只掛念那婭有沒有來找過他, 並不在意自己逃逸給愛人造成的傷害;對於那段歷史, 有太多的東西需要不斷反省, 我們不能重蹈覆轍。

聲音是如何喚醒人的?《世界文化象徵辭典》指出:“人們對聲音的感覺要比對形狀的深究要早, 也就是說聽覺先於視覺。 ”人通過聽覺獲得的資訊早於視覺, 並且更可靠, 能有效地鐫刻在記憶深處。 故鄉的模樣可能會變得越來越模糊, 但故鄉的聲音清晰如初, 公雞的打鳴聲, 歡快的嗩呐聲, 還有哀傷淒涼的簫聲,

聲聲入耳, 能喚醒人, 能激勵人, 能警醒人。 聲音是一劑良藥, 能治病救人。

《史記·商君列傳》中有這樣一句話:“反聽之謂聰, 內視之謂明, 自勝之謂強。 ”內視反聽, 才能聽取別人的意見, 反省自己的言行, 才算聰明。 作家著力塑造了一位掛職鍛煉的幹部形象——韓家川,

只有他, 靜靜地聽了司機小王的講述, 才洗刷老人們偷雞的罪名, 才堅信偷聲音的行動並不丟人;只有他, 聽了文化館副局長的建議, 還聽了普通百姓陳三爺的建議, 才成功地迎接了考察團一行。

今天, 我們為什麼不能被聲音喚醒?是世俗的聲音太繁雜喧囂, 還是我們的心靈難以平靜下來?是花花世界太紛擾浮華, 還是眼睛欺騙了心靈?作家為了回答這些複雜的問題, 特別塑造了一位聾啞老人——聾五, 他在戰場上被炸彈震聾雙耳。 他雙耳聽不見聲音了, 卻參與了偷聲音的行動, 其中的寓意值得咀嚼:作家是不是在暗示我們, 當我們失聰的時候, 甚至是充耳不聞的時候, 要去找回聲音, 因為聲音很重要,

是良藥, 能警醒人, 能激勵人。

作家創作出一個好作品, 一定良苦用心, 需要讀者靜下心來, 慢慢傾聽作家發自內心的聲音, 細細咀嚼, 越品越有滋味。 如果只浮於字面, 被表面的波浪推動, 人云亦云, 不但趨於雷同, 而且會暴殄天物。 潘靈的《偷聲音的老人們》所描寫的情節, 無論是偷聲音,還是聾啞人記錄聲音,情節都比較荒誕。在這些荒誕的情節背後,蘊含著深刻的寓意:能喚醒人激勵人的聲音沒有了,哪怕是偷,也要去找回來;即使我們都失聰了,也不能忘記對聲音的執著。

無論是偷聲音,還是聾啞人記錄聲音,情節都比較荒誕。在這些荒誕的情節背後,蘊含著深刻的寓意:能喚醒人激勵人的聲音沒有了,哪怕是偷,也要去找回來;即使我們都失聰了,也不能忘記對聲音的執著。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