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健康>正文

番茄有哪些功效?生吃好還是熟吃好?

文/李園園(中國註冊營養師)

番茄(番茄)是一個跨界明星—既屬於蔬菜又屬於水果, 所以其營養價值兼有蔬菜與水果的營養特性。 其中含有一定量的維生素、膳食纖維、礦物質、有機酸、糖分、抗氧化物質等。

一、這其中最為突出的營養亮點有以下幾個方面

1、 膳食纖維:尤其是番茄皮中的膳食纖維含量高。

2、 有機酸:有能刺激消化腺分泌, 增進食欲;保護並促進維C;有機酸還能夠促進鈣、鐵等礦物質的吸收。

3、 維生素C:雖然番茄中的維生素C含量不是很突出, 但是因為有機酸的保護, 其中的維生素C無論在炒熟還是製成番茄醬之後的損失率都比較低。

這是跟一般的食物所不同的。

4、 鉀:番茄中的鉀含量雖然不是最高的, 但要高於一般的蔬菜如茄子、青椒、冬瓜、黃瓜、胡蘿蔔、白菜等等。 鉀對於因高鈉膳食而引起的高血壓有一定降低作用。

5、 番茄紅素:番茄紅素是一種類胡蘿蔔素, 是目前已知的抗氧化能力最強的物質, 在各種果蔬中番茄的含量可謂名列前茅(見下圖), 這是番茄營養價值上最大的亮點。

二、那麼番茄紅素有什麼與眾不同的營養保健價值呢?

實驗研究來看, 番茄紅素具有 不錯的的抗氧化和提高免疫力的作用, 一般而言番茄紅素對某些癌症如食道癌、膀胱癌、前列腺癌有比較明顯的抑制作用, 對皮膚癌具有相當程度的抑制作用。 此外, 它還有預防冠心病、動脈粥樣硬化和某些慢性病, 具有延緩衰老、提高人體免疫力、防止白內障、老年性視力衰退及治療男性不育症等多種功效。

吃多少番茄紅素才能起作用呢?據報導, 每人每天吃到5~10毫克番茄紅素, 就可獲得一定的防癌抗衰益處。

那麼, 要吃多少番茄才能達到這個數量呢?不同品種、成熟度與季節的番茄, 番茄紅素的含量差異也很大, 每100g番茄中的含量從0.8到4.2毫克不等。 按照中間值2.5毫克計算, 每天食用3個中等大小的番茄就基本滿足需要(范志紅老師科普)。

所以從這些營養特點來看, 女性吃有一定促進皮膚健康作用。 當然男性吃了也很好。

三、大小不同, 顏色不同的番茄, 什麼樣的好?挑選竅門有啥?

小番茄(櫻桃番茄)中的葉酸、維生素C、鉀含量顯著高於大番茄, 其中的煙酸、維生素E、鋅、碳水化合物含量也是幾近於大番茄的兩倍, 其他的營養成分差別不是很大。 (《中國食物成分表》2004版第二冊)

至於番茄紅素, 一般而言與顏色的關係更為密切一些, 顏色越紅的含番茄紅素越多;橙色的番茄紅素含量少, 但胡蘿蔔素含量高一些;粉紅色的含有少量番茄紅素, 胡蘿蔔素很少;淺黃色的則含少量的胡蘿蔔素, 不含有番茄紅素。 因此要攝入番茄紅素首選紅色的番茄為佳。

番茄紅素除了與顏色有關係, 還與成熟度、季節有關。

越是成熟, 紅色越深的番茄, 番茄紅素含量越多;應季的露地番茄比冬天大棚中的番茄維生素含量高, 品質好。

總之, 最好選擇新鮮、成熟、顏色很紅的番茄。

需要提醒大家的是:買回家的番茄如果一次吃不了, 最好放在冰箱中低溫避光冷藏, 因為番茄紅素在日光的長期照射下容易分解。

四、生吃好還是熟吃好?

從獲取營養價值最大化的角度考慮,是熟吃更好一些。原因如下:

1、 加熱促進番茄紅素的釋放。番茄中的番茄紅素存在於細胞的有色體中,需要破碎細胞壁才能夠被釋放出來,生食往往達不到充分效果,一定的加熱之後促進細胞中番茄紅素的釋放。

2、 適當加油烹調促進吸收。既然與胡蘿蔔素是親戚,那麼番茄紅素也一樣屬於脂溶性色素,油脂的存在能夠促進番茄紅素的吸收,烹飪時如果能夠加一點植物油或與含脂較多的食物一起烹調,以更好地發揮番茄紅素的保健作用。如果孤零零的生食,吸收率較低。

3、 對於多數果蔬來說,加熱會導致其中的維生素C損失,但番茄因含有較多的有機酸,可以對維生素C起到很好的保護作用。測試表明炒煮維C損失都很小。

當然,這絕不代表番茄不可以生吃。生吃雖不能很好地吸收番茄紅素,依然可以獲取番茄中很多其他的營養成分。尤其是聖女果跟優酪乳、堅果等含油脂的食物一起食用,可一定程度上促進番茄紅素的吸收,是很值得推薦的零食之選。只不過腸胃功能不良者不要空腹吃太多。

五、推薦熟吃菜肴

不妨給您推薦幾個關於番茄的簡單且營養價值又高的菜肴:番茄炒雞蛋(雞蛋嫩一些)、番茄炒肉片、番茄炸醬麵、番茄雞蛋湯、番茄疙瘩湯等。另外,番茄醬也是值得推薦的番茄製品,在烹調時適當放入,既改善風味又提高營養。

參考:

《中國食物成分表》2004版第二冊

《現代臨床營養學》等

最後囉嗦:文章原創,圖片來自網路。喜歡請關注俺,一枚始終專注營養,想跟您一起踐行用腦袋吃飯,把營養落實到實處的營養師。

如果受用,歡迎您轉發分享,或許能幫到更多朋友。其他商業轉載請聯繫,謝謝。

有任何聲音都歡迎您後臺暢所欲言喔,大家的留言我一般都會看噠~

四、生吃好還是熟吃好?

從獲取營養價值最大化的角度考慮,是熟吃更好一些。原因如下:

1、 加熱促進番茄紅素的釋放。番茄中的番茄紅素存在於細胞的有色體中,需要破碎細胞壁才能夠被釋放出來,生食往往達不到充分效果,一定的加熱之後促進細胞中番茄紅素的釋放。

2、 適當加油烹調促進吸收。既然與胡蘿蔔素是親戚,那麼番茄紅素也一樣屬於脂溶性色素,油脂的存在能夠促進番茄紅素的吸收,烹飪時如果能夠加一點植物油或與含脂較多的食物一起烹調,以更好地發揮番茄紅素的保健作用。如果孤零零的生食,吸收率較低。

3、 對於多數果蔬來說,加熱會導致其中的維生素C損失,但番茄因含有較多的有機酸,可以對維生素C起到很好的保護作用。測試表明炒煮維C損失都很小。

當然,這絕不代表番茄不可以生吃。生吃雖不能很好地吸收番茄紅素,依然可以獲取番茄中很多其他的營養成分。尤其是聖女果跟優酪乳、堅果等含油脂的食物一起食用,可一定程度上促進番茄紅素的吸收,是很值得推薦的零食之選。只不過腸胃功能不良者不要空腹吃太多。

五、推薦熟吃菜肴

不妨給您推薦幾個關於番茄的簡單且營養價值又高的菜肴:番茄炒雞蛋(雞蛋嫩一些)、番茄炒肉片、番茄炸醬麵、番茄雞蛋湯、番茄疙瘩湯等。另外,番茄醬也是值得推薦的番茄製品,在烹調時適當放入,既改善風味又提高營養。

參考:

《中國食物成分表》2004版第二冊

《現代臨床營養學》等

最後囉嗦:文章原創,圖片來自網路。喜歡請關注俺,一枚始終專注營養,想跟您一起踐行用腦袋吃飯,把營養落實到實處的營養師。

如果受用,歡迎您轉發分享,或許能幫到更多朋友。其他商業轉載請聯繫,謝謝。

有任何聲音都歡迎您後臺暢所欲言喔,大家的留言我一般都會看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