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時政>正文

台媒:何必受制於歷史?期待原味真實兩岸新時代

台媒:何必受制於歷史?期待原味真實兩岸新時代

2015-04-08 15:49:00中國新聞網分享

1097參與

臺灣《旺報》4月8日文章, 原題:期待原味真實兩岸新時代 在“太陽花學運”一周年後, 臺灣社會正在進行一場回憶與反思該運動的浪潮。 臺灣大學政研所碩士生文章說, 希望兩岸新時代的歷史不再有“妖魔鬼怪”和各說各話, 而是有美有痛、有喜有悲、有血有肉的、原味真實的存在。

這早已不是兩岸勢同水火, “不接觸、不談判、不妥協”的年代。

帶著龐雜的思緒, 我在“第一屆兩岸青年高峰會”面對“兩岸新世代的溝通與交流”的主題, 有一肚子的話,

卻不知從哪裡說起, 到哪裡結束。 只好講講我的心路歷程。

20歲的時候, 我第一次來到臺灣。 一百多天的交換學生時間裡, 我甚至來不及在這偌大的土地上挑出一點毛病來。 馬英九勝選連任、ECFA宣告簽訂、“陸生元年”降臨……對於一個喜歡臺灣的大陸青年來說, 眼裡的一切都指向兩岸美好的未來。

似乎在這樣一種氣氛的渲染下, 身邊的陸生和台生無話不談, 仿佛兩岸之間曾有的所有誤解與敵意, 在我們幾個“好麻吉”的手上一筆勾銷;仿佛兩岸未來應有的所有善意和信任, 也都被我們一言為定。

延續樂觀的憧憬, 我滿懷欣喜地第二次登陸臺灣, 並不自覺地使用了“回臺灣”這樣的語彙。 似乎只要我回到這裡, 繼續和臺灣的同齡人們在不斷的“破”和“立”之中找尋兩岸的未來,

就沒有什麼是不能解決的。 “建構主義”的原理, 充斥著我“理想主義”的大腦。 但這一次, 我開始挑出臺灣大大小小的毛病了, 身邊的兩岸青年不總是無話不談了。

原來, 我曾太天真了, 自以為大家“用自己的眼睛認識彼此”, 問題就迎刃而解了。 事實上, 我所能看到的, 不僅未必是主流, 甚而恐怕是邊緣的意見。 兩岸關係也並沒有隨著ECFA同步深化, 反而在去年的3月達到了緊張的極點, 我彷徨了……

後來, 往返兩岸已經是我的慣例了。 也記不清是在哪一個突然的時刻之後, 我才發覺, 兩岸關係一時的好與壞, 已經無法再讓我的情緒翻湧了。 正如一個人真正地愛一座城市, 定是在認識到它的全部面目之後,

依然愛得義無反顧。

我想, 如果我們真的關心兩岸的未來, 由衷地寄望兩岸的新世代。 何必受制於歷史的路徑?又何必陷於當下目之所及?大喜大悲常是不真實的, 而這些年來, 兩岸青年之間的喜怒哀樂卻實實在在發生著。 所以與臺灣親朋團聚時我不再狂喜, 當“太陽花”青年怒吼時, 我不再難過, 我知道這都不是兩岸的全部。

而我多麼高興, 兩岸的新世代們, 遇上了一個無需重複“自古以來”, 有機會說“重新開始”的年代;一個可以對“同胞”說不, 有機會從“朋友”做起的年代。

而我多麼期待, 兩岸新世代的歷史不再有“妖魔鬼怪”和各說各話, 而是有美有痛、有喜有悲、有血有肉的、原味真實的存在。

相關新聞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