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泰和新材宋西全:對標巨頭,與國際同行同台競技

原材料漲價, 環保政策從嚴, 疊加去產能壓力, 化纖行業進入新一輪大洗牌格局。 就在此時, 泰和新材(002254)拋出未來五年總投資70億元擴大產能的發展規劃, 讓資本市場對這家中國特種纖維行業的老牌企業, 關注度驟然增加。

泰和新材總經理宋西全接受全景網採訪時表示, 目前氨綸處於行業整合期, 產能過剩仍然存在, 隨著小規模企業倒閉破產, 產能退出, 氨綸行業集中度將進一步提高。 芳綸則是高速發展期, 公司五年規劃實施後, 芳綸產能將進一步擴大, 市場管道也將進一步拓寬, 芳綸盈利能力將大幅度增長,

成為公司主要的收入和盈利來源。

去年氨綸原材料價格居高不下, 影響到公司業績增速。 宋西全透露, 目前看氨綸原材料漲價仍然持續, 但漲幅已經收窄。 隨著氨綸過剩和落後產能持續退出, 原材料漲價壓力將逐步化解。

氨綸雙基地戰略已落地

“氨綸處於行業整合期, 整個氨綸中國大概有70萬噸產能, 全球70%產能集中在中國, 而中國大部分產能集中在東部沿海。 ”宋西全指出, 目前氨綸行業存在三大問題, 首先是產能過剩, 國內70萬產能, 去年對應的需求量只有約52萬噸;其次, 氨綸企業大部分集中在東南沿海, 隨著國家環保, 安監政策從嚴從緊, 對化工行業尤其是落後產能影響較大;最後, 煤改氣等政策下能源價格居高不下,

也導致生產成本上漲。

“落後產能的退出, 新增高效產能的集中, 將會長期並存, 整個氨綸行業加速整合, 集中度會進一步提高。 ”宋西全表示, 氨綸業務方面, 泰和要用五年的時間, 擴大氨綸規模, 提升效益, 重回氨綸行業第一梯隊。

宋西全指出, 泰和新材曾是國內氨綸行業的老大, 但受行業整體產能過剩影響, 公司未能構築在該領域的絕對競爭優勢。 近年來, 公司雖然在規模上逐漸失去了行業老大的地位, 但卻通過加大技術研發力度, 積累了明顯的品牌、品質優勢, 特別是粗旦絲的競爭力在全球首屈一指。

按照五年規劃, 氨綸業務方面, 泰和新材計畫突出差別化、集約化、規模化發展, 構築公司氨綸業務的競爭新優勢,

提升產品集群綜合競爭力, 成為公司銷售收入、利潤和現金流的穩定來源。

未來5年, 泰和新材將投資30億元, 形成氨綸產能9萬噸/年, 達產後, 可實現年銷售收入約30.8億元, 利潤總額約4.6億元。 其中, 計畫投資10億元, 利用最新的生產技術, 在煙臺新建粗旦絲、耐高溫等高附加值產品專案, 產能為3萬噸/年, 並將老的生產線逐步淘汰。 同時, 公司計畫投資20億元, 到低成本地區進行並購擴張或者新建氨綸產能6萬噸, 以低成本、差別化、高品質、高效率的規模化生產提升產品效益。

事實上, 泰和新材早在去年底已提前佈局, 通過收購寧夏越華新材料的氨綸業務資產, 實現氨綸業務向中西部轉移, 而位於煙臺的公司本部將著重發展芳綸等高附加值產品的雙基地戰略。

泰和新材氨綸產業戰略轉移, 有望在兼顧原有的差別化競爭策略基礎上, 大力實施低成本策略, 重新構築公司氨綸業務的綜合競爭力。

芳綸將保持高強度投入未來市場可期

按照五年規劃, 泰和新材的芳綸業務將進一步擴大, 公司擬投入約35億元, 形成間位芳綸、對位芳綸產能各1.2萬噸, 達產後將實現收入28億元, 利潤總額約7.2億元。 從投入及產出看, 未來芳綸業務將佔據半壁江山, 利潤占比高達六成。

宋西全表示, “芳綸這種材料用處很廣, 國防軍工、環境保護、安全防護、高端裝備製造等, 基本上所有戰略性新興產業都有涉及, 這些行業本身發展的前景比較好, 所以芳綸整個市場發展是可期的。

此外, 從全球供應格局來講, 目前能夠穩定的大批量供應的企業也不是特別多。 芳綸從未來比較長的一段時間來看, 還是處在一個比較好的上升通道裡。 ”

從全球市場來看, 目前全球芳綸主要被美國杜邦和日本帝人的產品所佔據, 其中國內對位芳綸80%依賴進口。

間位芳綸方面, 泰和新材目前處於全球第二位, 但從體量上來看, 與全球第一位差距非常大。 對位芳綸方面, 其產能位居國內第一位, 但影響力不夠。

宋西全認為當前芳綸最大的矛盾是供求關係, 且矛盾已經非常突出, 擴大產能已是迫在眉睫。

為了保障市場需求, “我們在芳綸的建設上, 要求新的生產線、新裝置的建設至少要提高1倍以上;技術上要有重大的創新從而降低成本;投入了更多的精力開發市場、培育市場, 跟終端客戶一起合作;此外,在芳綸新品種的優化,新產品新技術的開發等方面,我們會持續保持高強度的投入,另外面對市場端和客戶,我們應用技術的開發也會保持一個非常大規模的增長。”宋西全介紹。

近年來,泰和新材在芳綸領域深耕細作,已經成為國內芳綸行業的領軍者,通過參與國家和行業標準尤其是應用標準的制定,以及大量的基礎工作的鋪墊,泰和新材已經確立了芳綸在國內的市場地位,且芳綸業務已經開始進入收穫期。

目前,泰和新材與終端客戶合作開發的專案大約有80多個,其中國防軍工、個體防護、新一代資訊技術、環保產業等用途領域將會成為公司芳綸業務的主要利潤來源。

其業績預告顯示,2017年間位元芳綸傳統防護領域保持增長,實現的利潤大幅增加。而以往盈利能力較弱的過濾領域迎來復蘇,量價齊升,芳綸業務毛利率接近30%。

國元證券研報指出,隨著森林消防服、阻燃防靜電服、單兵系統作戰服等一系列產品的進入下游應用,泰和新材防護領域未來增量值得期待。

宋西全還提出,“由於芳綸應用市場非常廣泛,除了國防軍工等領域,新的工業用途也是公司未來重點關注的方向。”

原材料漲勢回檔

泰和新材早前披露2017年業績快報,公司全年實現營業收入15.55億元,淨利潤9890.14萬元,同比增長68.09%。公司表示,芳綸業務帶來的利潤增量遠遠高於設備檢修對氨綸業務的影響。

值得注意的是,2017年氨綸原料漲勢明顯,推動生產成本不斷增加;產品售價雖有上漲,但漲幅低於原料。受生產裝置檢修影響,泰和新材氨綸銷量降幅較大,氨綸業務實現的利潤出現下滑。

就氨綸原材料價格走勢,宋西全表示,目前看氨綸原材料漲價仍然持續,但漲幅已經收窄。“過剩產能不可能支持原材料價格長期、持續、不斷地漲價,事實上最近原材料價格已經有回檔趨勢。”宋西全認為,隨著氨綸過剩和落後產能持續退出,泰和新材擴產後豐富產品供應,未來原材料漲價的壓力將逐步化解。

近期中美貿易摩擦比較嚴重,泰和新材有部分產品出口美國,同樣國內也大量進口相關產品。宋西全中美貿易戰對公司的影響不大,公司正在觀察形勢變化,及時予以應對。

實際上,泰和新材目前的三大產品氨綸、間位元芳綸和對位芳綸都已經進入了國際市場,但與國際巨頭相比,在規模與品質方面,均存在一定的差距。“我們的發展目標非常清晰,就是對標國際巨頭。”宋西全表示,泰和未來五年的目標就是保持國內的行業領先地位,同時在規模和產品品質上擁有和國際化公司同台競技的實力,在相關行業具備一定話語權。

技術創新將成為公司提升產品國際競爭力的重要支撐。按照規劃,未來五年泰和新材將確保研發投入占營業收入的比重高於5%,完善研發基礎設施和條件,重點開發耐熱和抗菌等差別化氨綸、高強高伸長及高效集成化間位芳綸、防彈及其它高性能對位芳綸生產技術,積極培育新材料及應用技術。未來五年,力爭開發新產品11個以上,開發新技術8項以上。(全景網)

跟終端客戶一起合作;此外,在芳綸新品種的優化,新產品新技術的開發等方面,我們會持續保持高強度的投入,另外面對市場端和客戶,我們應用技術的開發也會保持一個非常大規模的增長。”宋西全介紹。

近年來,泰和新材在芳綸領域深耕細作,已經成為國內芳綸行業的領軍者,通過參與國家和行業標準尤其是應用標準的制定,以及大量的基礎工作的鋪墊,泰和新材已經確立了芳綸在國內的市場地位,且芳綸業務已經開始進入收穫期。

目前,泰和新材與終端客戶合作開發的專案大約有80多個,其中國防軍工、個體防護、新一代資訊技術、環保產業等用途領域將會成為公司芳綸業務的主要利潤來源。

其業績預告顯示,2017年間位元芳綸傳統防護領域保持增長,實現的利潤大幅增加。而以往盈利能力較弱的過濾領域迎來復蘇,量價齊升,芳綸業務毛利率接近30%。

國元證券研報指出,隨著森林消防服、阻燃防靜電服、單兵系統作戰服等一系列產品的進入下游應用,泰和新材防護領域未來增量值得期待。

宋西全還提出,“由於芳綸應用市場非常廣泛,除了國防軍工等領域,新的工業用途也是公司未來重點關注的方向。”

原材料漲勢回檔

泰和新材早前披露2017年業績快報,公司全年實現營業收入15.55億元,淨利潤9890.14萬元,同比增長68.09%。公司表示,芳綸業務帶來的利潤增量遠遠高於設備檢修對氨綸業務的影響。

值得注意的是,2017年氨綸原料漲勢明顯,推動生產成本不斷增加;產品售價雖有上漲,但漲幅低於原料。受生產裝置檢修影響,泰和新材氨綸銷量降幅較大,氨綸業務實現的利潤出現下滑。

就氨綸原材料價格走勢,宋西全表示,目前看氨綸原材料漲價仍然持續,但漲幅已經收窄。“過剩產能不可能支持原材料價格長期、持續、不斷地漲價,事實上最近原材料價格已經有回檔趨勢。”宋西全認為,隨著氨綸過剩和落後產能持續退出,泰和新材擴產後豐富產品供應,未來原材料漲價的壓力將逐步化解。

近期中美貿易摩擦比較嚴重,泰和新材有部分產品出口美國,同樣國內也大量進口相關產品。宋西全中美貿易戰對公司的影響不大,公司正在觀察形勢變化,及時予以應對。

實際上,泰和新材目前的三大產品氨綸、間位元芳綸和對位芳綸都已經進入了國際市場,但與國際巨頭相比,在規模與品質方面,均存在一定的差距。“我們的發展目標非常清晰,就是對標國際巨頭。”宋西全表示,泰和未來五年的目標就是保持國內的行業領先地位,同時在規模和產品品質上擁有和國際化公司同台競技的實力,在相關行業具備一定話語權。

技術創新將成為公司提升產品國際競爭力的重要支撐。按照規劃,未來五年泰和新材將確保研發投入占營業收入的比重高於5%,完善研發基礎設施和條件,重點開發耐熱和抗菌等差別化氨綸、高強高伸長及高效集成化間位芳綸、防彈及其它高性能對位芳綸生產技術,積極培育新材料及應用技術。未來五年,力爭開發新產品11個以上,開發新技術8項以上。(全景網)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