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PDCA是非常實用的觀念和工具

管理迴圈(PDCA)之所以受到醫院的重視, 是因為它的恢弘效果所致, 即使許多沒有聽過PDCA的人, 也是一樣在不知不覺當中奉行PDCA。

一、掌握高績效的計畫「P」

所謂的「P」指的是計畫(plan)。 一份成功的計畫是許多周詳規劃(planning)的結果。 根據計畫, 工作者才能夠展開行動, 才能夠完成任務。 掌握高績效計畫的竅門就是計畫成敗的關鍵。

撰寫計畫時不妨多想想5W2H的構面, 亦即:

1.What(這個計畫要完成什麼任務?)

2.Why(為什麼是這個計畫而不是別的?)

3.Who(誰和這個計畫的執行有關?)

4.When(和計畫有關的時間考量)

5.Where(和計畫執行有關的場合地點考量)

6.How(計畫執行所需的相關技術、相關配套措施等)

7.How much(計畫的成本效益評估等)

這七個構面的思考能夠協助我們在行動之前做好規劃, 避免計畫遺漏所帶來的危機。

二、注意「D」執行的方向

「D」就是根據計畫去執行(Do)任務, 唯有透過行動, 計畫才會有意義。 不過, 我們在執行計畫的過程當中, 可能會發現有些出乎意料之外的狀況, 衝擊到原先的計畫藍圖, 使得執行結果和原先的計畫不同, 因此就必須透過檢核, 看看執行結果和計畫的要求是否能夠符合, 因此產生了「C」(Check)的需要。

三、瞭解「C」的新時代意義

傳統的PDCA當中的「C」僅代表了Check的動作, 亦即當事人必須擁有問題意識, 要能夠發現問題。 只是, 光是擁有問題意識而不加以處理的話, 問題還是會繼續存在, 所以C還必須是Control,

也就是對於差異的部分還要能夠加以控制、處理。 C除了代表問題意識之外, 還代表著問題解決的能力。

而且, 隨著十倍速時代的到來, 環境變化的速度已經是遠遠超乎過去的經驗法則或是一些我們以往所習慣的遊戲規則, 所以也有人說在當今的時代當中, 唯一不變的真理就是變。 這句話其實是有其時代意義的, 因此「C」的第三項內涵就是要能夠懂得變通(Change)﹔如果堅持一成不變的話, 勢必是很難通得過時代的考驗的。

四、採取高附加價值的標準化行動「A」

管理迴圈最後的一個「A」, 代表著行動(Action), 而且不同於D的單純執行動作, A代表的是一種標準化的行動(Standard Operation Process, S.O.P.), 亦即我們要能夠把之前在檢核行動的當中, 或者是根據修正、調整過後的計畫在執行的過程當中所累積到的成功經驗或是遭遇到的失敗教訓,

都要能夠將之轉換成為有價值的心得。

標準化的行動使得下一階段的計畫能夠提高水準, 因為很多經驗或教訓都被移轉成為下一次計畫的基礎, 也大幅增加了成功的機率以及提升計畫的績效。

PDCA是一套很重要而且實用的觀念和工具, 若能加以落實, 必定能夠大幅提升工作管理的績效, 進而提升自己的工作滿意度, 當然, 生活的滿意度也會同步提升。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