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賬上有錢不能動 扶貧幹部無奈賒帳搞扶貧

北京4月15日訊 據報導, 近日有新聞報導, 47歲的老孫是山西省忻州市的一名第一書記, 去年5月老孫為村裡謀劃了養豬項目, 向當地扶貧辦申請20萬元資金, 並通過審批。 如今豬仔都出欄了, 錢只拿到一半。 他跑斷了腿, 磨破了嘴, 準備了一肚子理由, 就換來倆字:等著。

更奇怪的是, 這筆資金可以建豬圈、進豬苗, 卻不能買豬食。 現在豬食費用占到整個項目的30%左右, 以後還會越來越多。 老孫沒辦法, 靠賒帳搞扶貧, 現在賒了10多萬元。

當地扶貧資金緊張嗎?完全不是。 老孫村裡有數百萬元的扶貧資金趴在賬上。 去年審計署公佈的全國158個貧困縣扶貧審計結果顯示,

84個縣形成將近20億元閒置資金。 這批錢像隔著“玻璃門”, 看得見, 摸不著。

您對這個現象怎麼看呢?在對外經貿大學教授李長安看來, 2018年扶貧資金規模已經超過了1000億, 眼下扶貧並不缺錢, 但用錢機制上卻存在一些問題。 “打醬油的錢不能買醋”、地方政府慢作為甚至不作為, 都是資金得不到有效利用的重要原因。

李長安:當前, 我國正處在扶貧攻堅的關鍵時期。 如何用好扶貧資金, 是實現脫貧目標的關鍵所在。 從目前的情況來看, 扶貧資金確實存在著各種形式的“玻璃門”的現象, 一方面是廣大扶貧幹部和貧困戶對扶貧資金的強烈期盼, 但另一方面卻是扶貧資金不好花、沒法花的問題突出。

總的來講, 目前的扶貧其實並不缺錢。 比如2017年中央財政安排的專項扶貧資金超過860億元, 2018年扶貧資金的規模已經超過了1000億元, 這也是連續三年每年增加200億元。 如果加上用在教育、醫療衛生、社會保障等方面的扶貧投入, 這個規模更大。 精准扶貧, 就是要把這些扶貧資金用到該用的項目, 幫到該幫的群眾。

但這些來之不易的扶貧資金為何會長期“趴”在賬上?

其中的主要原因, 是部分地方政府慢作為甚至是不作為的結果, 也折射出了有些地方政府監管機制的缺位。 有些地方在申請專案資金時往往異常踴躍, 一味貪多求大, 但是資金到位後卻發現要麼和基層實際不符難以實施, 要麼配套資金過多難以承受,

導致專案無法落地;還有的地方政府官員怕擔責任, 抱著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思想, 任由資金閒置也不想辦法解決。 此外, 還有資金使用機制不夠靈活, 這就是所謂的“打醬油的錢不能買醋”, 使得資金使用機制僵化。

當前, 我國處在脫貧攻堅的關鍵時期、衝刺階段。 扶貧幹部沖到前線卻沒“子彈”, 這仗如何打?李長安建議, 資金使用要形成“合力”, 整合各項資金, 把好鋼用在刀刃上。

李長安:要解決這個問題, 首先要從源頭把好審批關, 堅持科學立項、科學規劃, 要從實際出發, 申請資金與項目要求匹配。 其次要嚴格支出進度安排, 縮減扶貧資金“趴賬”時間, 要求各地嚴格按《預算法》規定的期限分配和撥付扶貧資金, 加快資金實際支出,

促進資金精准使用。 最後要嚴格考核獎懲, 嚴查扶貧資金“趴賬”行為。 對於一些無故長期大量閒置扶貧資金的項目和有關責任人必須進行問責, 絕不能再出現大量資金閒置的現象。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