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朱永華:讓學生“被愛吃”的“營養餐”不是小問題

作者:朱永華

學生“營養餐”在配送過程中, 原本經公開招投標的知名品牌食品被換成了本地生產的不知名產品, 疑似未拿到生產許可證的食品被允許進入校園試吃。 (據4月17日《工人日報》)

國家為改善貧困地區農村義務教育學生的營養狀況, 提高農村學生的健康水準, 從2017年秋季學期開始, 農村義務教育學生營養改善計畫已經實現了全部國家扶貧開發重點縣的全覆蓋, 這項由地方財政根據國家政策出資採購的營養餐計畫, 無疑也是地方食品生產企業爭奪的“大蛋糕”, 儘管有著嚴格的招投標程式,

卻也難禁地方保護主義思維驅動的“偷樑換柱”。 從報導披露的情況看, 原本中標的雨潤清真雞肉、牛肉火腿腸, 在正常履行供貨合同的過程中, 眾多學校“一致申請”更換為當地生產的通寶雞肉火腿腸, 如果排除其中存在利益輸送成分, 顯然就是一種“肥水不流外人田”。

應當說, 能夠在眾多企業參與的公平競爭中脫穎而出, 成為學生營養餐計畫中的供貨企業, 無論資質和產品品質乃至價格等綜合因素都應是出類拔萃, 而從學生食用和反映的情況看, 知名中標企業所提供的兩種火腿腸也確實令學生很滿意。 原本既可以滿足學生口味又能補充營養的中標食品, 當地教育部門卻以轄區多所學校“申請更換”為由做了“偷樑換柱”。

而多所學校又稱更換當地生產的火腿腸是教育局的“統一安排”, 這樣的相互“扯皮”, 明眼人一看就心知肚明, 將本已中標且學生愛吃的知名品牌食品, 換成當地生產的既非知名, 學生又不愛吃甚至還沒有通過權威檢測的“問題火腿腸”, 最符合邏輯的解釋即是“無利不起早”。

最近幾年, 針對國家農村義務教育營養餐計畫政策在具體落實中, 暴露出的問題著實不少, 也幾乎都集中在“營養餐”成“問題餐”上, 既有從中謀取私利的以次充好甚至“短斤缺兩”, 也有類似虞城縣這樣出於地方保護的行政干預, 然卻都恰恰忽視了最關鍵的“營養健康”宗旨。

虞城縣教育部門一方面“統一安排”學校更換中標食品, 一方面又煞費苦心的讓學校主動“被申請”,

讓學生“被愛吃”, 如此傾力袒護當地企業, 這就不是“小問題”了, 他不僅涉嫌違反中標合同, 給學生營養餐的衛生安全帶來隱患, 如此“溺愛”當地食品企業, 其實也是一種“坑害”, 須知市場是不會憐憫任何一家企業, 指望在地方行政干預的不公平中分一杯羹, 企業不可能會持久生存下去。

學生“營養餐”被虞城縣教育部門和學校聯手運作成了“問題餐”, 原本中標的知名品牌食品被“偷樑換柱”, 不僅是失信和違規, 同時也已涉嫌違法, 難怪會引發學生和家長的質疑。 因此, 當地教育部門除了及時糾正錯誤和向家長給出更合理的解釋之外, 相關部門也有必要介入調查, 如果這種“偷樑換柱”裡夾雜著劣質食品和利益輸送,

那就不僅是違規違紀的“小問題”, 而是涉嫌違法犯罪了。

【聲明:本文代表作者個人觀點, 不代表齊魯網立場, 僅供參考。 】

建行特約齊魯時評, 歡迎投稿!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