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清流的東林黨和無惡不作的閹党,這是偽君子和真小人的對比!

明末風起雲湧, 內有李自成、張獻忠等農民起義, 外有滿清韃子時刻扣邊, 朝政也是日益腐敗, 黨爭嚴重, 一片烏煙瘴氣, 恰逢小冰河, 明廷國庫空虛, 在內外夾擊以及朝臣的不作為之下, 享國276年的大明王朝, 終究是隨著崇禎皇帝煤山自縊而落下了帷幕, 而伴隨著那句“文臣人人可殺”的悲鳴, 對明末朝臣表述著出無聲的控訴。

東林黨是明末時期以江南士大夫為主的官僚政治集團, 他們提出了廉政奉公、振興吏治、開放言路等進步的口號, 讓天下為之一振, 被稱之為清流, 然而, 他們卻是以仁義道德標榜的偽君子, 是大地主、大商人的利益代表, 而明末的動亂和崩塌與他們卻有著千絲萬縷的關聯, 當然不可否認, 東林黨也並非全然如此的偽君子, 卻也有不少為國家為社稷而獻身的英傑, 如楊鏈、左光鬥之流, 還是能夠面對閹黨的囂張狂妄而始終如一的堅持自我心中的信念。

當大部分人都自私自利, 變質了之後, 少量的忠義之士也無法挽回其初衷, 東林黨就是如此在滿口仁義而實則齷齪至極的路上越走越遠, 他們一度反對礦監、稅使, 甚至在借著崇禎皇帝剷除閹党之機, 取消或者降低了海外貿易稅、礦稅、鹽稅、茶葉稅等各種稅收,

令得明末國家財政更加的危如累卵, 只能“無可奈何”的將稅轉嫁到農耕百姓的頭上, 為此崇禎時期子民們生活艱辛, 民不聊生, 為此不少人鋌而走險加入到了農民起義軍中, 這就為李自成等農民軍提供了源源不斷的兵源, 此消彼長之下, 朱明王朝更是在覆滅的深淵月行越遠, 直至滅亡。

明末的滅亡與之國庫空虛有著巨大的關係, 明軍的戰鬥力絕非不堪一擊的, 甚至還出現了不少的猛人和強軍, 如秦良玉的白杆兵、遼東的關甯鐵騎、盧象升的天雄軍、洪承疇的洪軍等無不是當時首屈一指戰鬥力不賴的明軍, 可是卻都因為錢糧的原因, 而被迫決戰或者難以調度, 導致了消亡。

猶記得, 崇禎為征得糧餉, 懇請朝臣捐款, 可是卻出現了一出出鬧劇, 成為一時笑柄, 而李自成大順軍進入北京之後, 東林黨人搖身一變成為了大順軍的效忠對象, 後來一直在崇禎面前裝苦的朝臣們卻被敲打出了上千萬兩拷罪銀, 這就是那些東林黨官員們所標榜的仁義道德。

北方淪落, 南方政權崛起, 而此時的福王朱由崧卻遇到了東林黨人的阻礙, 打著的幌子是“立賢不立長”, 而實則是因為私人恩怨, 為了東林黨人的利益而使然, 後來就有了福王求助馬士英, 在江北四鎮的擁戴下而登上了皇位, 南明弘光政權就是在這種局勢下而建立, 可是接下來的卻也是朝廷中的各種爭權奪利, 被烙有閹党痕跡的馬士英、魏忠賢閹党的重要成員阮大鋮與東林黨為主的黨派的爭鬥, 這是明末黨爭的延續, 在如此存亡之際, 東林黨還是一如既往的為了自我的利益而表面一套, 暗中一套, 而且玩的不亦樂乎, 甚是歡愉, 那誰叫南方是東林黨人的大本營呢?

南渡三案意指福王朱由崧,就是東林黨人對福王的抨擊,想要扳倒弘光政權,另立新帝,如此之下,我們可以想像一下當時的局勢,外有清廷大軍壓境,江北四鎮互不統屬,為所欲為,左良玉大軍不聽調令,內有黨派爭鬥,皇權危如累卵,如此的南明怎麼能夠擔負起復興大明王朝的艱巨任務呢?僅僅一年,南明弘光政權崩塌,以東林黨為首的朝臣首先投降,迎接清軍,這種跪迎的姿態當真令人作嘔!

明末以魏忠賢為首的閹黨,是東林黨為首的朝臣的最大競爭對手,東林黨是明面的“清流”,他們空談誤國,是明末最大的偽君子,而其對手閹党,其實也不過是一丘之貉罷了,而好處就在於,閹黨對東林黨有平衡和壓制作用,而皇帝居中調和,能夠更容易的起到某些政治效果。至少在魏忠賢當政的時候,國家雖然依舊腐敗和黑暗,可是在國政的大方向上,閹黨還是能夠掌控著主要的航道,不至於偏離太過嚴重,難怪有人說,如果魏忠賢不倒,閹党尚在,崇禎何至於此,這話雖然有點偏激了,可是細想卻也有一定的道理。

再看看,被釘上閹党名號的馬士英,在南明弘光政權覆滅之後,他轉戰各地力主抗請,不曾屈服于滿清勢力,直至戰至最後殉國,而看看東林黨黨魁錢謙益,竟然因為“水太冷”而不敢以身殉國,還真不如一個妓女柳如是,兩相對比,東林黨和閹黨高下立判,一個“清流”自詡的偽君子,一個“無惡不作”的真小人!

說歷史,話風雲,明自身,茶餘飯後舒心自我,歡迎關注頭條號:歷史風雲天下

南渡三案意指福王朱由崧,就是東林黨人對福王的抨擊,想要扳倒弘光政權,另立新帝,如此之下,我們可以想像一下當時的局勢,外有清廷大軍壓境,江北四鎮互不統屬,為所欲為,左良玉大軍不聽調令,內有黨派爭鬥,皇權危如累卵,如此的南明怎麼能夠擔負起復興大明王朝的艱巨任務呢?僅僅一年,南明弘光政權崩塌,以東林黨為首的朝臣首先投降,迎接清軍,這種跪迎的姿態當真令人作嘔!

明末以魏忠賢為首的閹黨,是東林黨為首的朝臣的最大競爭對手,東林黨是明面的“清流”,他們空談誤國,是明末最大的偽君子,而其對手閹党,其實也不過是一丘之貉罷了,而好處就在於,閹黨對東林黨有平衡和壓制作用,而皇帝居中調和,能夠更容易的起到某些政治效果。至少在魏忠賢當政的時候,國家雖然依舊腐敗和黑暗,可是在國政的大方向上,閹黨還是能夠掌控著主要的航道,不至於偏離太過嚴重,難怪有人說,如果魏忠賢不倒,閹党尚在,崇禎何至於此,這話雖然有點偏激了,可是細想卻也有一定的道理。

再看看,被釘上閹党名號的馬士英,在南明弘光政權覆滅之後,他轉戰各地力主抗請,不曾屈服于滿清勢力,直至戰至最後殉國,而看看東林黨黨魁錢謙益,竟然因為“水太冷”而不敢以身殉國,還真不如一個妓女柳如是,兩相對比,東林黨和閹黨高下立判,一個“清流”自詡的偽君子,一個“無惡不作”的真小人!

說歷史,話風雲,明自身,茶餘飯後舒心自我,歡迎關注頭條號:歷史風雲天下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