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職場寫作應注重克服幾種定勢,否則再努力也許是白費!

定勢(set)是指重複先前的心理操作所引起的對活動的準備狀態。

定勢有積極和消極之分。 消極定勢, 要堅決加以克服。 在職場科研類材料寫作中, 就有一些消極定勢的現象, 這裡略舉幾例。

1、研究“是什麼”

職場有一種寫作定勢為:“對於XXX, 可謂‘仁者見仁, 智者見智’, 目前尚無統一認識”, 這種概括慎用。

“尚無統一認識”準確地理解, 應該是“某個問題經過爭論, 沒有形成一個比較權威的、大家都比較認可的結論”。 而我們在職場寫作實踐中, 經常發現有人不假思索按照這種套路開始他的研究。

有時, 一個非常確定的、不值得爭論的概念或常識, 他非要說成“尚無統一認識”, 以顯示其“學術民主”的大度, 實為一種“瞞天過海”、“障人耳目”之術, 其思想根源乃是“思維惰性”。

有時, 關於某個問題的爭論可能早已偃旗息鼓, 結論也已明確, 他也說成“尚無統一認識”, 以此故弄玄虛。

這樣認為也就算了,

可他偏偏置這個“尚無統一認識”的問題本身於不顧, 在連“是什麼”都沒搞清楚的前提下, 卻對“怎麼辦”探討得不亦樂乎。

可見其職場治學態度極不嚴謹, 這樣寫出來的職場文章必定是華而不實、沒有深度的, 更不可能令人信服。 真正的學術研究主張有質疑精神、批判精神, 主張百家爭鳴, 但並不贊成騎牆、調和。

2、研究“為什麼”

職場有一種寫作定勢為:“探討XXX對於XXX, 不僅具有重要的現實指導意義, 而且具有深遠的歷史意義”, 這類廢話少說。

猛地一看, 的確是這麼回事。 仔細捉摸, 實際啥都沒說。 看似無懈可擊的東西其實就沒有什麼東西。

好的學術觀點一定是促人思考的、啟人靈感的、解人迷惑的。 記得曾經讀過一本書, 書名叫做《每一個字都可疑》, 書中歌頌了那些具有懷疑精神的人, 在我看來, 那些能夠引起人們思考的作品同樣值得我們去歌頌。

如果說是懷疑精神為人類的思想插上了翅膀, 那麼我想, 一定是啟發人思考的作品激起了人類思想飛翔的欲望。 學術研究不可胡說八道,

但也不能因為怕說錯話而好話連篇、廢話連篇。

3、研究“怎麼辦”

職場有一種寫作定勢為:“首先要在思想上高度重視……其次要在行動上貫徹落實……”, 這種模式擯棄。

個人覺得, 目前的社會科學研究多少有點兒“文縐縐”的味道, 總愛跟人繞彎子,

有股浮華的氣息, 不注重解決實際問題。

這樣做, 實際上偏離了論文寫作研究和解決問題的初衷, 成了“為作文而作文”。 好的學術論文, 應該在論述“怎麼辦”這個問題時, 開門見山, 明白要解決啥問題;切中要害, 找出問題的癥結所在;一針見血, 提出建設性意見或建議。

作者:喬守軍(西安, 研究生)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