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軍事>正文

高速飛行的轟炸機是怎麼擊中目標的?

1952年4月15日, 世界上最大的噴氣式戰略轟炸機B-52在美國首次試飛成功。 那麼, 你可知道, 高速飛行的轟炸機是怎麼擊中目標的呢?

航空炸彈離開飛機後,

並不垂直地下落到地面, 而是在空氣阻力和重力的共同作用下, 沿著一條近似抛物線的軌跡落向地面。 想要命中目標, 就得在目標正上方之前的適當位置投放航空炸彈, 這就需要計算一個提前量。 據此, 人們設計出了轟炸瞄準具, 以提高轟炸的準確性。

轟炸瞄準具是利用光學系統完成對攻擊目標的觀測、跟蹤和瞄準的一種機載轟炸用瞄準裝置。 早期的轟炸瞄準靠機械瞄準具和簡單的光學瞄準具, 其特點是可以根據估計的飛行速度, 通過偏轉光學系統中的組合玻璃, 改變固定環的十字中心, 構成轟炸用的瞄準角。 在轟炸機飛行速度較慢、高度也較低時, 轟炸的精度還勉強過得去。 隨著攻防雙方技術的進步,

轟炸機的速度越來越快, 飛行高度也越來越高, 早期的轟炸瞄準具就很難滿足要求了。 因此,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期, 出現了協調式光學水準轟炸瞄準具,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美軍裝備的“諾頓”轟炸瞄準具。

“諾頓”轟炸瞄準具的核心技術是以空速(航空器相對於空氣的速度)和風速作為參數,

較為準確地計算出飛機相對於地面的速度。 它包括穩定器和瞄準器兩個主要部分。 穩定器是瞄準具的工作平臺, 它利用陀螺儀保持在水準狀態, 不隨轟炸機的運動改變;瞄準器包括一台用於計算彈著點的機械式類比電腦、一架小型望遠鏡和一套由電機與陀螺儀構成的精密系統。 “諾頓”轟炸瞄準具測出空速後, 可以根據風向、航向、偏航角等資料, 測算出投彈的最佳位置, 並在穩定的水準平臺上進行瞄準, 從而顯著地提高了投彈的精度, 並且命中精度不會隨著飛行高度的增加而下降。 由於“諾頓”轟炸瞄準具性能優異, 美國陸軍航空兵執行嚴格的保密措施。
一旦轟炸機要在敵佔區迫降, 投彈手必須破壞“諾頓”轟炸瞄準具以防洩密。

儘管有較為先進的轟炸瞄準具, 但水準轟炸的誤差依然很大。 為了確保能摧毀目標, 水準轟炸時一般會採用大載彈量的轟炸機編隊轟炸的方式, 因此只適用於打擊固定的大面積目標。 在攻擊特定的點狀目標和移動目標時, 多採用俯衝轟炸、下滑轟炸、俯衝拉起轟炸等非水準轟炸方式, 其中最典型的是俯衝轟炸。

俯衝轟炸指飛機沿著較陡的傾斜軌跡, 做直線加速下降飛行(俯衝)時所實施的轟炸。 與水準轟炸相比, 俯衝轟炸是一種精確轟炸。 由於轟炸機是在直線俯衝階段對目標進行瞄準並實施投彈, 俯衝轟炸具有彈著點散佈小、精度高、航彈的落角和落速大、穿透能力及殺傷效果好等優點, 尤其適合轟炸點目標和移動目標。 但由於這種轟炸方式飛行載荷大、操縱困難, 所以對飛機和飛行員的要求高, 瞄準設備也比較複雜。

從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期開始, 轟炸機陸續配備了雷達、先進導航系統等電子裝備。 除了使用光學轟炸瞄準具的光學瞄準轟炸外,使用機載空地雷達系統的雷達瞄準轟炸、使用光學轟炸瞄準具與空地雷達交聯工作的光學-雷達交聯瞄準轟炸和依靠導航系統的導航瞄準轟炸等多種轟炸方式,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轟炸的準確性。但這些方法都只能保證彈藥投下一瞬間的準確性,直到精確制導武器問世後,彈藥才能在下落過程中持續瞄準和調整,轟炸機才真正具備了“指哪打哪”的精確打擊能力。精確制導武器中的“防區外武器系統”,如美國的AGM-158聯合防區外空對地導彈,還可以讓轟炸機在遠離敵方防空圈的地方投擲彈藥,投完就可以立即返回基地,彈藥會自主飛行數十乃至數百千米後精確擊中目標。精確制導武器極大地改變了作戰方式,出現了精確打擊、“外科手術”式轟炸等新型對地攻擊模式,對未來戰爭的戰略、戰術運用、武器系統的發展和裝備體制均將產生深遠的影響。

除了使用光學轟炸瞄準具的光學瞄準轟炸外,使用機載空地雷達系統的雷達瞄準轟炸、使用光學轟炸瞄準具與空地雷達交聯工作的光學-雷達交聯瞄準轟炸和依靠導航系統的導航瞄準轟炸等多種轟炸方式,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轟炸的準確性。但這些方法都只能保證彈藥投下一瞬間的準確性,直到精確制導武器問世後,彈藥才能在下落過程中持續瞄準和調整,轟炸機才真正具備了“指哪打哪”的精確打擊能力。精確制導武器中的“防區外武器系統”,如美國的AGM-158聯合防區外空對地導彈,還可以讓轟炸機在遠離敵方防空圈的地方投擲彈藥,投完就可以立即返回基地,彈藥會自主飛行數十乃至數百千米後精確擊中目標。精確制導武器極大地改變了作戰方式,出現了精確打擊、“外科手術”式轟炸等新型對地攻擊模式,對未來戰爭的戰略、戰術運用、武器系統的發展和裝備體制均將產生深遠的影響。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