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農村集體資產改革政策:怎麼分?哪些人沒有?

農村產權制度改革最終的目的就是把農村的資源運作起來, 讓農民富起來, 所以把全國各村各縣的資源整合起來, 進行集體的運作, 實現共同富裕, 那農村集體資產怎麼分?哪些人沒有?

什麼是農村集體資產?

首先我們來明確一下什麼是農村資產, 有句話叫做“知己知彼, 百戰不殆”, 瞭解才能更好地維護自己權益。

怎麼分?

1、從範圍上劃分

農村集體資產是指歸鄉(鎮街)、村集體全體成員集體所有的資源性資產、非資源性資產。 其中有集體所有的山嶺、草地、土地、森林、等自然資源, 還有其他的流動資產、長期資產、固定資產、無形資產和其它資產。

2.從類別上劃分

一、是農民集體所有的土地等資源性資產

二、是用於公共服務的教育、科技、文化、衛生、體育等方面非經營性資產

三、是集體統一經營的房屋、投資興辦的企業、物業等經營性資產

不同的資產怎麼改革?

農村集體資產改革就是把村集體的資產折股量化, 讓農民變股民, 每個人都與集體資產密切相關。 國家目前是以經營性資產試點進行產量化, 待條件成熟後, 擴展到公益性資產和資源性資產。

1、資源性資產改革

按照要求, 抓好承包地等確權頒證登記工作,

確保現有土地承包關係保持穩定並長久不變, 促進土地經營權規範有序流轉, 把農村的資源轉變成資產。 資源性資產的產權改革就到位了。

2、經營性資產改革

對於經營性資產, 上面明確提出, 要統一運行管護機制, 為社區人口服務。 各村(社區)改革的主要做法是將這些資產以股份或份額形式量化到每位集體成員, 推進股份合作制改革。 資產量化到個人, 一旦集體設施進行拆遷、進行徵收, 這個錢就是有這個集體組織成員共同所有, 不像是以前出錢大家一起出, 撈錢就一個人撈。

3、非經營性資產改革

每個地方都是不同, 有的村將非經營性資產納入集體經濟組織的“公積公益金”帳戶核算和管理, 沒有對其折股量化。

國家要求, 有序推進經營性資產股份合作制改革。 著力推進農村集體資產確權到戶和股份合作制改革。 具體要求, 就是將農村經營性資產, 以股份或份額的形式, 量化到本集體成員, 作為參與集體收益分配的依據。

這些人沒有:

承包地的分配主要是在98年二次承包的時候,

三十年不變。 是按戶承包的, 所以增人不增地, 減人不減地。 新生人口沒有, 除非村內有機動地, 但是非常少, 基本不可能, 只能在家庭內部中來調減了。

現在新政策, 繼續延包三十年, 但也不會重新分地, 還是按照上次的, 小範圍內調整。

宅基地, 也是按戶申請的, 新生人口在長大結婚分戶後, 可以申請宅基地。 必要條件是分戶, 各地分戶的標準也不一樣。

農村集體資產, 以前這部分經常被忽視, 但是現在提出集體經營性資產折股量化給每一個村民後, 也被重視起來。

近期山東出臺政策:山東農村集體經營性資產股份合作改革, 股權管理提倡靜態管理, 也就說不隨人口的增減變動。

新增人口也不會分得新的股權, 而是分享家庭內已擁有的集體資產權益來獲得集體資產份額。

最近各省市都陸續出臺村集體資產改革的指導意見了,農民朋友可以關注一下,但是具體實施的還是根據各個村集體的情況,自己來定的。

除此之外,農村集體資產改革在穩步進行,目前部分地區還在進行集體資產核查,然後確認集體成員身份、最後才是折股量化。

而是分享家庭內已擁有的集體資產權益來獲得集體資產份額。

最近各省市都陸續出臺村集體資產改革的指導意見了,農民朋友可以關注一下,但是具體實施的還是根據各個村集體的情況,自己來定的。

除此之外,農村集體資產改革在穩步進行,目前部分地區還在進行集體資產核查,然後確認集體成員身份、最後才是折股量化。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