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軍事>正文

江陰海空激戰:“平海”艦消耗高射炮彈265發,機槍彈4000餘發,擊落了5架敵機

季我努學社

整理出版中國近代史料, 傳播歷史知識

R構築阻塞線

九·一八後, 為了抵抗日本可能進行的全面侵華, 國民政府採取了各種備戰措施,

其中1933年制訂的五年整軍備戰計畫中, 海軍就計畫“全國航海艦艇悉集中于南京或江陰一帶”, 以確保“江浙沿海及揚子江之安全為主”, 並明確的計畫“開戰之最初, 航海艦艇及航江艦艇分別協同海軍航空防禦隊及要塞撲滅揚子江口及揚子江內現駐之敵海軍”。 即, 處於絕對劣勢的海軍基本採取“攻勢防禦”以外, 在揚子江的局部戰場, 還將採取一定的攻勢。 在此後幾年的參謀本部作戰計畫中, 海軍基本上還是採用這樣的戰略, 而此戰略中關鍵的一著, 便是在江陰構築阻塞線。

江陰是首都南京的門戶, 長江到此驟然變窄, 戰略位置至關重要, 自從清代起便建有堅固的要塞。 當時日本海軍實力位居世界第三,

艦艇的總排水量在120萬噸以上, 作戰飛機有640多架。 而中國海軍艦艇總排水量僅有6.8萬噸, 訓練飛機10余架, 根本無法與敵人在海上抗衡。 一旦日軍主力艦隊溯江而上威脅南京的話, 後果將不堪設想, 因此, 只能極力遲滯敵人。 於是, 在不分晝夜破壞下游航道的航標之後, 一場悲壯的“破釜沉舟”也開始了!

8月11日16時半, 中國當時最先進的巡洋艦“甯海”、“平海”號及略舊的“逸仙”、“應瑞”號巡洋艦抵達江陰附近長山拋錨。 上午8時, 在海軍部長陳紹寬親自指揮下。 老艦“通濟”號率領7艘老齡艦艇以及商船十餘艘, 駛向福姜沙指定位置投下艏艉錨, 各船依次打開海底閥, 沉入江底形成了一道封鎖線, 封江工作直到入夜方告完成。

淞滬抗戰爆發後,

江陰各艦也加強對空警戒, 13日20時, 第一艦隊司令陳季良坐鎮“平海”號負責江陰方面的指揮任務。 8月16日11時, 敵機7架在惡劣天候的掩護下來襲, 各艦高炮齊發, 其中一架冒險穿出濃雲投彈未果。 此後, 19日與20日, 敵航空母艦“加賀”號上的艦載機相繼來襲, 但是炸彈也未命中目標。

22日, “加賀”號上的敵機又一次來襲, 但是這一次“平海”號高射炮射出的炮彈在其第二隊的第三架94式艦載轟炸機邊開花, 敵機化作一團火球拖著黑煙墜落于黃山山后。 陳季良司令吩咐向海軍部拍發捷報。 這是抗戰時期中國海軍的第一個對空戰果。

其他日軍飛機在轟炸岸邊電雷學校之時, 遭到學習附加的防空機槍的攻擊, 正向要塞俯衝的日軍第一隊第五架94式艦載轟炸機154號被其猛烈的機槍火網命中,

墜入了電雷學校食堂的前方。

當時防衛阻塞線的中國主力4艘軍艦的排水量加起來也不及日方1艘萬噸級重巡洋艦, 更何況日軍還擁有著絕對優勢的海軍航空兵。 守軍都知道最後的結果會是什麼,

但卻士氣高昂, 隨時準備為國捐軀。 他們每天用鐵制的飛機模型訓練高射瞄準法, 還用揚聲筒略作改造, 連上耳機當作夜間的聽音器, 警戒敵機的來襲。

面對隨時可能到來的惡戰, 當時還有官兵每寫完一天的日記, 便將日記本塞進一個裝網球的鐵筒裡塞好, 並將它放在桌面, 上書“他是過去了!請你們要繼續他!並紀念一些微小的事蹟!”時刻準備在人艦俱沉時, 讓這個裝著日記的小鐵筒可以浮出水面, 供人憑弔。

R陰雲下的九月

侵華日本海軍第三艦隊司令長官長谷川清原計劃首先空襲南京, 然後再讓第二聯合航空隊傾其全力, 由戰鬥機確保制空, 此時一部分艦載攻擊機牽制岸上炮臺, 而利用這個間隙, 其餘兵力實施低空轟炸, 先毀兩艦,後掃蕩其餘艦艇,突破江陰封鎖線。但他發現中國海軍將主力佈陣于江陰要塞掩護之下不僅僅妨礙了其空襲南京的作戰,主力“平海”、“寧海”兩艦更是對日軍在揚子江下游活動的日軍小艦艇構成極大的威脅,所以他修改了計畫,下令第二空襲部隊(“加賀”號的第二航空戰隊)以及第五空襲部隊(第二聯合航空隊)的指揮官提前攻擊,要求在21日正午以後全力攻擊中國艦艇,並特別強調必須摧毀“平海”、“寧海”兩艦。

由於21日天氣惡劣,敵第二聯合航空隊司令官三竝貞三少將貪功心切,決定在22日先行攻擊。上午10時半,天氣依然細雨綿綿,隨著緊急警報聲,由田中一大尉率領的敵第12航空隊12架92式艦攻在6架95式艦戰的掩護下襲來。在猛烈的炮火下敵機散成兩群,一群從東南向西北,另一群自北向南橫穿艦隊發起進攻。敵機主要向主桅頂上飄揚著陳季良司令將旗的“平海”號猛襲,有兩發炸彈直接擊中艦舯和艦艉,並有很多近失彈在其周圍炸裂。在水中炸裂的彈片撕開了“平海”沒有裝甲的艏部水線以下的船體,飛散的彈片也給艦上官兵造成了嚴重的傷亡。正在艦橋的高憲申艦長腰部中彈,但他依然不顧嚴重的傷勢忍痛指揮作戰。負責第一炮位的指揮見習生孟漢霖在親自搬運彈藥時,忽然被橫飛的彈片擊中腦部,當場殉職。正在第二高射炮親自操炮的指揮見習生高昌衢和槍炮上士陳德貴也不幸犧牲在炮位上。而後一等炮兵周兆發、二等水兵鄭禮湘、中士嚴祖冠也先後成仁。這場攻擊中,“寧海”號也有兩名士兵負傷。上方的“應瑞”號艦艉附近落下了兩枚近失彈,傷士兵3人。

22日日軍連續四次進行空襲。在空襲中僅“寧海”艦就消耗高射炮彈400餘發,機槍彈8000多發。“平海”艦則消耗高射炮彈265發,機槍彈4000餘發,擊落了5架敵機。當晚,陳季良司令召集艦長會議,為表示鏖戰到底的決心,他下令:“平海”旗艦不能為了躲避轟炸而降下桅頂的將旗,各艦也不能為了機動,而向黃山和天生港的上游撤去。會後,各艦趁夜修理損傷,整頓部署,以準備來日更加嚴酷的挑戰。

日軍的反省認為,由於雲層過低,防空火力猛烈,2500米左右實施的高空水準轟炸效果不會明顯,但若使用250公斤炸彈而非當日使用的60公斤炸彈,那麼近失彈的水中爆炸對於輕型艦艇當具有極大的威力。

R悲壯的九二三

9月23日天氣依然陰沉,每秒5米的東南風已經帶來了初秋的涼意。上午10時30分,“寧海”艦發現了2架單翼巨型偵察機遠遠地繞著艦隊盤旋,足足窺探了半個小時才掉頭折返。陳宏泰艦長知道空襲將至,便當即下令提前午餐,並且準備各項作業,調整前後段的彈艙容量,擦拭炮膛,更換槍管,準備惡戰一場。

14時5分緊急警報又起,這次日軍集中了更多的飛機並採用了新戰術。首先由第12航空隊的9架92式艦載攻擊機在3架95式艦載戰鬥機的掩護下狂炸江陰炮臺,以壓制其對空火力,然後派出第12航空隊的94式艦載轟炸機12架以及第13航空隊的96式艦載轟炸機14架對艦俯衝轟炸,同時,“加賀”號所載94式艦載轟炸機、96式艦載攻擊機各8架和4架96式艦載戰鬥機也會來配合攻擊。

14時10分,艦隊的東南方出現了3隊各式飛機,過了不久東北方又發現了2隊飛機!頓時江陰要塞的上空幾乎被黑壓壓的機群所籠罩。

日軍由第13航空隊飛行長下田久夫少佐擔任空中指揮官,在俯衝轟炸機分隊長高橋赫一大尉引導下,分成以3、6、9架不等的機群,對江陰守艦襲來。

“寧海”號首當其衝,雖然直接命中的炸彈不多,但船體周圍落下的250公斤炸彈造成的近失彈卻發揮了可怕的威力。艦體前段各艙因受水壓震盪以及彈片損傷,已有多處破裂,船艙逐一浸水。與此同時,爆炸激起的江水如同暴雨一般劈頭而下,四處襲來的彈片也在艦身上鏗然作響。正在瞭望台執行任務的航海員林人驥就被那呼嘯飛來的彈片擊中了腦部,當場殉職。然而全艦官兵並不畏懼,前赴後繼地奮力堵住洶湧而來的漏水,在各自的崗位上殊死抗戰。

不遠之處的“平海”艦也遭到敵機不斷的襲擊,由於高艦長腰部所負重傷已經加劇,只得由副長葉可鈺中校代理指揮。由於前日惡戰已經消耗了其大量炮彈,尤其是作為防空利器的開花彈僅得100發的補充,艦上只能加設機槍作為補充。

見習軍官劉馥操縱著右舷的第3挺麥特森高射機槍攔截著不斷襲來的敵機,炸彈使艦體重創,機槍的槍架縱軸也被震斷。劉馥毅然地用左臂將灼人的機槍架在鋼板上繼續射擊,他忘我地投入了戰鬥,卻很久後才“猛的覺得左手被燙痛極,伸開一看掌皮已是幾道的烙痕。他操起邊上的一桶水給機槍強行冷卻,用棉紗包了手繼續射擊。劉馥的傑出表現獲得海軍部的表揚,其“徒手替槍架”也成為海軍中無不稱頌的佳話。

嚴峻的現實終於使陳季良司令醒悟,只有實施機動才能更好地避免空襲,因此他于14時40分命令各艦起錨。日軍飛機見此便發起追擊,因天色陰沉,硝煙彌漫,日軍甚至空投了照明彈,對已經啟航的“平海”、“逸仙”兩艦以9機編隊密集水準投彈。此時“平海”號新補充的100枚對空開花彈即將用盡,甚至於都用了照明彈,故此防空火力銳減。日軍嚮導機估算出兩艦可能的航向後發射信號彈,9機編隊緊隨而來,炸彈在“平海”的四周激起了密叢叢的水柱。據日方宣稱,俯衝轟炸擊中了“平海”兩次,隨後攻擊機3架又通過水準轟炸擊中1發。這個打擊使“平海”水線下的浸水已難以堵漏,艦體在爆炸激起的沸騰白沫中激烈顛簸並開始傾斜,卻依然艱難地向前航行。

敵機退去後,“平海”已傾斜至20餘度了,彈盡力絕的軍艦吐著灰黑的濃煙和雪白的蒸汽,陳季良司令只能移旗“逸仙”繼續戰鬥。23日午夜,乘“中山”艦前來督戰的陳紹寬視察後下令“平海”艦撤離非必要人員。葉可鈺副長帶領倖存官兵卸下艦上槍械和重要部件撤離,並使軍艦在十二圩擱淺。戰鬥中,官兵共陣亡軍需官葉宗亮、中士張朗惠、下士謝道章,水兵王允吉、黃憶順等11人,負傷20多人。

在下游則上演著一場更加驚心動魄的惡戰,由於“寧海”號的起錨機已在先前的空襲中被破壞,搶險隊只能在彈片之雨下努力接近起錨機,傷亡慘重。眼看著“平海”與“逸仙”兩艦越駛越遠,難以行動的“寧海”號成了敵機集中攻擊的目標,艦上有二次起火但都被撲滅。日本俯衝轟炸機自四面八方接近而來,投彈不下百枚。“寧海”艦體破洞無數,最大者有十餘寸之多。

輪機下士江鏗惠在橫飛的彈片終於截斷了錨鏈,軍艦這才掙脫羈絆往上游蛇航而行,但因進水過多艦艏已經下垂,步履蹣跚。十餘架敵機死追不舍,冒著高射炮火跟蹤投彈。

為了趕上艦隊,帆纜中士陳秉香與一位熟知水文的引港員配合操舵,冒著彈雨,不顧仍在加劇的進水,在淺灘和急流之間迂回。啟航後20分鐘,有一顆俯衝投下的炸彈命中了“寧海”的主三足桅的右後方,其中一足當即被炸斷。水櫃、下望台、煙囪與海圖室一角都被破壞,左舷懸掛的舢板四艘以及高射炮都被炸飛,右舷的魚雷管也遭損壞,而且,黃以燕輪機長又報告說軍艦的爐艙、前後風機以及後機艙均嚴重損壞並浸水。

此時,上空敵機不但投彈,而且還低飛掃射,連震落水中的人員也不放過,艦上水兵已經死傷慘重,尤其是高射炮兵死傷過半。槍炮副軍士長陳耕炳在指揮發炮時不幸陣亡,犧牲的官兵還有上士陳金魁、下士任積興,一等兵梁意和、鄭迪柏、韓亨端,二等兵董小文、沈長雨、何禮育、張再裕,三等兵鄭守鈺、陳芝生、江元桂和劉志成。正在艦橋指揮的陳艦長也被飛來的彈片擊傷大腿。由於大血管受創,鮮血流滿了指揮台,但他依然坐在望台指揮,後在副長甘禮經的苦勸下才同意被攙扶去救護室接受治療。而後敵機越來越多,不斷投彈掃射,不久高射機槍全部被毀,機庫也發生火災,更為嚴重的是舵已經失靈。甘副長見形勢緊迫,于16時30分命令軍艦駛入八圩港,並在北岸擱淺。這天到此時為止,敵機投彈約150余,“寧海”耗炮彈700餘,機槍彈15000餘發,擊落敵機4架以上,傷亡也高達了62名之多。空襲後,“威寧”號炮艇靠上“寧海”號左舷,接走陳艦長等輕重傷患赴南京。黃昏過後,艦上的高射炮、測距儀等裝備皆被卸下,水兵們依依不捨的離開崗位而去,“寧海”艦的艉部已坐沉江底。

R海軍防空戰的先聲

9月25日清晨,日軍第12航空隊的92艦攻8架在三架95艦戰的掩護下再次來襲,除了攻擊被棄的“平海”外,還集中攻擊了新旗艦“逸仙”號,這艘民國年間中國海軍自製的最大軍艦也力戰而沉,陳季良司令也負輕傷。聞訊趕來援救的“建康”號炮艦也遇到敵機襲擊而沉沒。此後第二艦隊司令曾以鼎受命率“楚有”號炮艦前住江陰緊急接防,最終在28日和29日再遭輪番空襲也沉沒江底。此後,在敵機不斷襲擊下,“應瑞”等艦艇也相繼損失,但艦上倖存官兵都拆下艦炮上岸繼續抗敵。雖然中國艦隊幾乎堪稱全軍殉國,然而防守江陰封鎖線的中國海軍官兵一直頑強地堅持戰鬥到12月初,有力地遲滯了日軍的溯江攻勢。

翻閱歷史,看到每一位經歷過江陰保衛戰的戰士回憶那段往事,他們或許會惋惜,或許有所反思,但更多的,我可以感受到的是自豪!他們讓佔有絕對優勢的敵軍長期躑躅于江陰防線外,雖然犧牲殆盡,但卻為抗戰大業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他們無愧於海軍的榮耀!

當然,江陰之戰也暴露了雙方很多問題,從戰略上看雙方都趨保守,日軍未能夠利用其絕對優勢在我江陰防線構成以前速戰速決。而對於弱小的中國海軍而言,中央海軍未能實現戰略計畫中,利用揚子江防線的相對優勢而實施有限攻勢。我國海上力量中,只有年輕的電雷學校屢次積極出擊,通過水陸運送魚雷快艇赴黃浦江上游,順江而下攻擊日本侵華艦隊旗艦“出雲”號的戰鬥便是最為著名的戰例。

僅就這次空前的海空大戰而論,可以看出無論敵我對於航空兵力對艦艇的空襲這種嶄新的作戰方式依然處於摸索階段。我海軍官兵雖然克服了裝備落後、兵力單薄、彈藥奇缺等困難,以區區13門高射炮的裝備英勇不屈,奮戰到底。但因未能和其他海空力量更好地協力,故而難以堅持更久。同時,從諸如下錨防空等敗著上也能夠發現海軍對於防空作戰的缺乏應有經驗,長期以來的會操中,缺少防空演練也是海軍當局對新時代海戰缺乏認識的反映。

反觀日軍方面,從戰鬥經過可見其空襲部隊是小心翼翼地持續投入部隊的,這也是己彼不知,缺乏經驗的表現。日軍也是通過多次的失敗,不斷調整其戰術。據日軍戰史宣稱的第二聯合航空隊9月末的成績為:俯衝轟炸命中率10%,水中有效16%;2500米到3000米的水準轟炸則分別為4.6%以及10.9%。並承認在強大的防空火力面前,轟炸精度僅僅是平時的一半左右。據日軍前導機群的分隊長高橋赫一大尉的日記裡寫道:“(日軍)投彈高度不足,側風修正不良,因此除了一枚直接命中以外效果不夠。敵方自始至終勇敢地以高射炮進行著反擊。”而據負責打撈沉船的日本海軍技師鹽山策一則回憶說“平海”上連1發直擊彈的命中痕跡也沒有找到,這也說明了當時日軍的技術依然處於起步狀態。

不過,也正是通過了這一場惡戰,日本海軍航空兵的水準實現了飛躍。第二聯合航空隊的很多表現突出的飛行員被選入其“機動部隊”並成為骨幹,他們在奇襲珍珠港的作戰中,達到了俯衝轟炸命中率59%,水準轟炸27%的優異成績。而當時第12航空隊的分隊長江草隆繁,更是成了太平洋戰線中聲名顯赫的俯衝轟炸機王牌,在印度洋創下了俯衝轟炸命中率88%的驚人紀錄。在某些意義上可以說,這次戰鬥成了日本的海軍成長為太平洋戰爭初期所向披靡的戰略打擊力量之關鍵一步,由此也可看出江陰之戰在世界海戰史中處於的重要地位。

編輯 | 胡一舟 閆紅

先毀兩艦,後掃蕩其餘艦艇,突破江陰封鎖線。但他發現中國海軍將主力佈陣于江陰要塞掩護之下不僅僅妨礙了其空襲南京的作戰,主力“平海”、“寧海”兩艦更是對日軍在揚子江下游活動的日軍小艦艇構成極大的威脅,所以他修改了計畫,下令第二空襲部隊(“加賀”號的第二航空戰隊)以及第五空襲部隊(第二聯合航空隊)的指揮官提前攻擊,要求在21日正午以後全力攻擊中國艦艇,並特別強調必須摧毀“平海”、“寧海”兩艦。

由於21日天氣惡劣,敵第二聯合航空隊司令官三竝貞三少將貪功心切,決定在22日先行攻擊。上午10時半,天氣依然細雨綿綿,隨著緊急警報聲,由田中一大尉率領的敵第12航空隊12架92式艦攻在6架95式艦戰的掩護下襲來。在猛烈的炮火下敵機散成兩群,一群從東南向西北,另一群自北向南橫穿艦隊發起進攻。敵機主要向主桅頂上飄揚著陳季良司令將旗的“平海”號猛襲,有兩發炸彈直接擊中艦舯和艦艉,並有很多近失彈在其周圍炸裂。在水中炸裂的彈片撕開了“平海”沒有裝甲的艏部水線以下的船體,飛散的彈片也給艦上官兵造成了嚴重的傷亡。正在艦橋的高憲申艦長腰部中彈,但他依然不顧嚴重的傷勢忍痛指揮作戰。負責第一炮位的指揮見習生孟漢霖在親自搬運彈藥時,忽然被橫飛的彈片擊中腦部,當場殉職。正在第二高射炮親自操炮的指揮見習生高昌衢和槍炮上士陳德貴也不幸犧牲在炮位上。而後一等炮兵周兆發、二等水兵鄭禮湘、中士嚴祖冠也先後成仁。這場攻擊中,“寧海”號也有兩名士兵負傷。上方的“應瑞”號艦艉附近落下了兩枚近失彈,傷士兵3人。

22日日軍連續四次進行空襲。在空襲中僅“寧海”艦就消耗高射炮彈400餘發,機槍彈8000多發。“平海”艦則消耗高射炮彈265發,機槍彈4000餘發,擊落了5架敵機。當晚,陳季良司令召集艦長會議,為表示鏖戰到底的決心,他下令:“平海”旗艦不能為了躲避轟炸而降下桅頂的將旗,各艦也不能為了機動,而向黃山和天生港的上游撤去。會後,各艦趁夜修理損傷,整頓部署,以準備來日更加嚴酷的挑戰。

日軍的反省認為,由於雲層過低,防空火力猛烈,2500米左右實施的高空水準轟炸效果不會明顯,但若使用250公斤炸彈而非當日使用的60公斤炸彈,那麼近失彈的水中爆炸對於輕型艦艇當具有極大的威力。

R悲壯的九二三

9月23日天氣依然陰沉,每秒5米的東南風已經帶來了初秋的涼意。上午10時30分,“寧海”艦發現了2架單翼巨型偵察機遠遠地繞著艦隊盤旋,足足窺探了半個小時才掉頭折返。陳宏泰艦長知道空襲將至,便當即下令提前午餐,並且準備各項作業,調整前後段的彈艙容量,擦拭炮膛,更換槍管,準備惡戰一場。

14時5分緊急警報又起,這次日軍集中了更多的飛機並採用了新戰術。首先由第12航空隊的9架92式艦載攻擊機在3架95式艦載戰鬥機的掩護下狂炸江陰炮臺,以壓制其對空火力,然後派出第12航空隊的94式艦載轟炸機12架以及第13航空隊的96式艦載轟炸機14架對艦俯衝轟炸,同時,“加賀”號所載94式艦載轟炸機、96式艦載攻擊機各8架和4架96式艦載戰鬥機也會來配合攻擊。

14時10分,艦隊的東南方出現了3隊各式飛機,過了不久東北方又發現了2隊飛機!頓時江陰要塞的上空幾乎被黑壓壓的機群所籠罩。

日軍由第13航空隊飛行長下田久夫少佐擔任空中指揮官,在俯衝轟炸機分隊長高橋赫一大尉引導下,分成以3、6、9架不等的機群,對江陰守艦襲來。

“寧海”號首當其衝,雖然直接命中的炸彈不多,但船體周圍落下的250公斤炸彈造成的近失彈卻發揮了可怕的威力。艦體前段各艙因受水壓震盪以及彈片損傷,已有多處破裂,船艙逐一浸水。與此同時,爆炸激起的江水如同暴雨一般劈頭而下,四處襲來的彈片也在艦身上鏗然作響。正在瞭望台執行任務的航海員林人驥就被那呼嘯飛來的彈片擊中了腦部,當場殉職。然而全艦官兵並不畏懼,前赴後繼地奮力堵住洶湧而來的漏水,在各自的崗位上殊死抗戰。

不遠之處的“平海”艦也遭到敵機不斷的襲擊,由於高艦長腰部所負重傷已經加劇,只得由副長葉可鈺中校代理指揮。由於前日惡戰已經消耗了其大量炮彈,尤其是作為防空利器的開花彈僅得100發的補充,艦上只能加設機槍作為補充。

見習軍官劉馥操縱著右舷的第3挺麥特森高射機槍攔截著不斷襲來的敵機,炸彈使艦體重創,機槍的槍架縱軸也被震斷。劉馥毅然地用左臂將灼人的機槍架在鋼板上繼續射擊,他忘我地投入了戰鬥,卻很久後才“猛的覺得左手被燙痛極,伸開一看掌皮已是幾道的烙痕。他操起邊上的一桶水給機槍強行冷卻,用棉紗包了手繼續射擊。劉馥的傑出表現獲得海軍部的表揚,其“徒手替槍架”也成為海軍中無不稱頌的佳話。

嚴峻的現實終於使陳季良司令醒悟,只有實施機動才能更好地避免空襲,因此他于14時40分命令各艦起錨。日軍飛機見此便發起追擊,因天色陰沉,硝煙彌漫,日軍甚至空投了照明彈,對已經啟航的“平海”、“逸仙”兩艦以9機編隊密集水準投彈。此時“平海”號新補充的100枚對空開花彈即將用盡,甚至於都用了照明彈,故此防空火力銳減。日軍嚮導機估算出兩艦可能的航向後發射信號彈,9機編隊緊隨而來,炸彈在“平海”的四周激起了密叢叢的水柱。據日方宣稱,俯衝轟炸擊中了“平海”兩次,隨後攻擊機3架又通過水準轟炸擊中1發。這個打擊使“平海”水線下的浸水已難以堵漏,艦體在爆炸激起的沸騰白沫中激烈顛簸並開始傾斜,卻依然艱難地向前航行。

敵機退去後,“平海”已傾斜至20餘度了,彈盡力絕的軍艦吐著灰黑的濃煙和雪白的蒸汽,陳季良司令只能移旗“逸仙”繼續戰鬥。23日午夜,乘“中山”艦前來督戰的陳紹寬視察後下令“平海”艦撤離非必要人員。葉可鈺副長帶領倖存官兵卸下艦上槍械和重要部件撤離,並使軍艦在十二圩擱淺。戰鬥中,官兵共陣亡軍需官葉宗亮、中士張朗惠、下士謝道章,水兵王允吉、黃憶順等11人,負傷20多人。

在下游則上演著一場更加驚心動魄的惡戰,由於“寧海”號的起錨機已在先前的空襲中被破壞,搶險隊只能在彈片之雨下努力接近起錨機,傷亡慘重。眼看著“平海”與“逸仙”兩艦越駛越遠,難以行動的“寧海”號成了敵機集中攻擊的目標,艦上有二次起火但都被撲滅。日本俯衝轟炸機自四面八方接近而來,投彈不下百枚。“寧海”艦體破洞無數,最大者有十餘寸之多。

輪機下士江鏗惠在橫飛的彈片終於截斷了錨鏈,軍艦這才掙脫羈絆往上游蛇航而行,但因進水過多艦艏已經下垂,步履蹣跚。十餘架敵機死追不舍,冒著高射炮火跟蹤投彈。

為了趕上艦隊,帆纜中士陳秉香與一位熟知水文的引港員配合操舵,冒著彈雨,不顧仍在加劇的進水,在淺灘和急流之間迂回。啟航後20分鐘,有一顆俯衝投下的炸彈命中了“寧海”的主三足桅的右後方,其中一足當即被炸斷。水櫃、下望台、煙囪與海圖室一角都被破壞,左舷懸掛的舢板四艘以及高射炮都被炸飛,右舷的魚雷管也遭損壞,而且,黃以燕輪機長又報告說軍艦的爐艙、前後風機以及後機艙均嚴重損壞並浸水。

此時,上空敵機不但投彈,而且還低飛掃射,連震落水中的人員也不放過,艦上水兵已經死傷慘重,尤其是高射炮兵死傷過半。槍炮副軍士長陳耕炳在指揮發炮時不幸陣亡,犧牲的官兵還有上士陳金魁、下士任積興,一等兵梁意和、鄭迪柏、韓亨端,二等兵董小文、沈長雨、何禮育、張再裕,三等兵鄭守鈺、陳芝生、江元桂和劉志成。正在艦橋指揮的陳艦長也被飛來的彈片擊傷大腿。由於大血管受創,鮮血流滿了指揮台,但他依然坐在望台指揮,後在副長甘禮經的苦勸下才同意被攙扶去救護室接受治療。而後敵機越來越多,不斷投彈掃射,不久高射機槍全部被毀,機庫也發生火災,更為嚴重的是舵已經失靈。甘副長見形勢緊迫,于16時30分命令軍艦駛入八圩港,並在北岸擱淺。這天到此時為止,敵機投彈約150余,“寧海”耗炮彈700餘,機槍彈15000餘發,擊落敵機4架以上,傷亡也高達了62名之多。空襲後,“威寧”號炮艇靠上“寧海”號左舷,接走陳艦長等輕重傷患赴南京。黃昏過後,艦上的高射炮、測距儀等裝備皆被卸下,水兵們依依不捨的離開崗位而去,“寧海”艦的艉部已坐沉江底。

R海軍防空戰的先聲

9月25日清晨,日軍第12航空隊的92艦攻8架在三架95艦戰的掩護下再次來襲,除了攻擊被棄的“平海”外,還集中攻擊了新旗艦“逸仙”號,這艘民國年間中國海軍自製的最大軍艦也力戰而沉,陳季良司令也負輕傷。聞訊趕來援救的“建康”號炮艦也遇到敵機襲擊而沉沒。此後第二艦隊司令曾以鼎受命率“楚有”號炮艦前住江陰緊急接防,最終在28日和29日再遭輪番空襲也沉沒江底。此後,在敵機不斷襲擊下,“應瑞”等艦艇也相繼損失,但艦上倖存官兵都拆下艦炮上岸繼續抗敵。雖然中國艦隊幾乎堪稱全軍殉國,然而防守江陰封鎖線的中國海軍官兵一直頑強地堅持戰鬥到12月初,有力地遲滯了日軍的溯江攻勢。

翻閱歷史,看到每一位經歷過江陰保衛戰的戰士回憶那段往事,他們或許會惋惜,或許有所反思,但更多的,我可以感受到的是自豪!他們讓佔有絕對優勢的敵軍長期躑躅于江陰防線外,雖然犧牲殆盡,但卻為抗戰大業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他們無愧於海軍的榮耀!

當然,江陰之戰也暴露了雙方很多問題,從戰略上看雙方都趨保守,日軍未能夠利用其絕對優勢在我江陰防線構成以前速戰速決。而對於弱小的中國海軍而言,中央海軍未能實現戰略計畫中,利用揚子江防線的相對優勢而實施有限攻勢。我國海上力量中,只有年輕的電雷學校屢次積極出擊,通過水陸運送魚雷快艇赴黃浦江上游,順江而下攻擊日本侵華艦隊旗艦“出雲”號的戰鬥便是最為著名的戰例。

僅就這次空前的海空大戰而論,可以看出無論敵我對於航空兵力對艦艇的空襲這種嶄新的作戰方式依然處於摸索階段。我海軍官兵雖然克服了裝備落後、兵力單薄、彈藥奇缺等困難,以區區13門高射炮的裝備英勇不屈,奮戰到底。但因未能和其他海空力量更好地協力,故而難以堅持更久。同時,從諸如下錨防空等敗著上也能夠發現海軍對於防空作戰的缺乏應有經驗,長期以來的會操中,缺少防空演練也是海軍當局對新時代海戰缺乏認識的反映。

反觀日軍方面,從戰鬥經過可見其空襲部隊是小心翼翼地持續投入部隊的,這也是己彼不知,缺乏經驗的表現。日軍也是通過多次的失敗,不斷調整其戰術。據日軍戰史宣稱的第二聯合航空隊9月末的成績為:俯衝轟炸命中率10%,水中有效16%;2500米到3000米的水準轟炸則分別為4.6%以及10.9%。並承認在強大的防空火力面前,轟炸精度僅僅是平時的一半左右。據日軍前導機群的分隊長高橋赫一大尉的日記裡寫道:“(日軍)投彈高度不足,側風修正不良,因此除了一枚直接命中以外效果不夠。敵方自始至終勇敢地以高射炮進行著反擊。”而據負責打撈沉船的日本海軍技師鹽山策一則回憶說“平海”上連1發直擊彈的命中痕跡也沒有找到,這也說明了當時日軍的技術依然處於起步狀態。

不過,也正是通過了這一場惡戰,日本海軍航空兵的水準實現了飛躍。第二聯合航空隊的很多表現突出的飛行員被選入其“機動部隊”並成為骨幹,他們在奇襲珍珠港的作戰中,達到了俯衝轟炸命中率59%,水準轟炸27%的優異成績。而當時第12航空隊的分隊長江草隆繁,更是成了太平洋戰線中聲名顯赫的俯衝轟炸機王牌,在印度洋創下了俯衝轟炸命中率88%的驚人紀錄。在某些意義上可以說,這次戰鬥成了日本的海軍成長為太平洋戰爭初期所向披靡的戰略打擊力量之關鍵一步,由此也可看出江陰之戰在世界海戰史中處於的重要地位。

編輯 | 胡一舟 閆紅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