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科技>正文

小程式暗戰的背後心思,微信、阿裡、百度大戰即將爆發

加上百度, 小程式戰場已經聚齊BAT三家巨頭。 4月12日, 百度悄然內測“優信二手車”小程式, 宣告了百度在小程式領域的回歸, 不過競爭環境較五年前已發生巨變。 被微信論證可行性之後, 小程式概念一路高走, 但在鉗制流量的背後, 各家心思各異, 微信小程式承載著使用者端變現重任, 阿裡想借機尋路O2O, 百度則寄希望於完成內容補充並獲得交易場景。

百度回歸 :交易場景

五年後, 圍繞著即搜即得概念, 百度將“輕應用”更名為“小程式” 殺了個回馬槍。 4月12日, 百度內測中的“優信二手車”小程式曝光, 使用者可以通過掃碼或進入常用服務打開使用,

百度小程式的頁面設置與微信小程式幾乎無差別, 在Android端也可直接“添加到桌面”。

在這五年間, 百度戰略重點從移動互聯網到O2O再到目前的AI和資訊流, 移動產品不再直接搬照PC網頁模式, 使用者移動線上的習慣已經養成, 手機百度的使用者量亦形成規模。

智察大資料分析師劉大偉認為, 目前百度小程式的操作要比之前的輕應用簡化, 前者不需要跳轉至原網頁, 但是百度小程式想要快速發展甚至超過微信小程式的難度較大。 作為搜尋引擎服務商, 百度是重要的流量入口, 百度的機會在於能夠將多少搜索資源向小程式傾斜, 來吸引企業的參與。 如果給予企業足夠的百度流量, 相信很多企業還是願意加入的。

艾媒諮詢CEO張毅表示說, “百度可以引發出各種應用場景, 作為搜尋引擎, 本身有大量的中小商家資源, 這些商家開發百度小程式, 會給百度帶來兩個好處, 一是通過給商家免費建站, 讓百度對商家產生約束力和控制力, 二是可以説明百度推廣交易, 商家有了流量, 就有可能在小程式裡產生交易, 百度則可以借這個場景推廣自己的支付工具”。

從微信小程式的進程來看, 泛電商類領域與小程式具有不錯的場景契合度。 艾媒諮詢發佈的《2017年度中國微信小程式電商應用專題研究報告》顯示, 2017年微信小程式電商使用者規模預計達到0.63億元, 2018年有望達到1.62億元。 2017年新興起的微信小程式電商在流量獲取方面相比於App具有較大優勢。

未來微信小程式電商有望成為商家及電商平臺開拓移動電商市場的重要領域。 可以想像, 百度支付可以通過小程式獲得更多的交易場景。

除交易之外, 百度小程式還可以作為內容服務於搜索需求。 有分析人士則表示, 目前百度正在發力資訊流業務, 內容作為展示方式意義重大, 而小程式則可以為百度實現內容補充。 不過, 從百度目前的整個戰略來看, 小程式對內容的意義在於錦上添花, 並不需要它成為中流砥柱。 百度的重點以及核心優勢還是在搜索上, 用戶的忠誠度也很高, 如果可以為用戶提供“搜索+完成”一站式的服務產品, 不失為一種提高使用者黏性的方法。

騰訊進攻:流量變現

就在百度小程式曝光當天, 騰訊董事會主席馬化騰透露, 小程式上線一年來, 已經有58萬個小程式, 覆蓋到100多萬開發者, 當前智慧零售許多應用都與小程式關係密切。

資料顯示, 泛電商類和小遊戲類為目前的小程式主角。 根據阿拉丁2018年1-2月微信小程式榜單, TOP 10中前三名都是遊戲類小程式, 分別為跳一跳、成語猜猜看和星途WeGoing, 遊戲類小程式佔據5位元, 泛電商小程式包括拼多多、攜程、智行火車票和京東購物四個。 在TOP榜單中, 有6個泛電商類小程式、遊戲類11個。

在劉大偉看來, 現在微信小程式主要可以分類三類, 包括工具類、生活服務類、電商類, 主要是承載一些App功能, 包括打車服務、新聞資訊、生成圖片小工具等, 能夠直接服務使用者。

對於微信而言, 小程式其實就是拓展社交之外的其他基於生活場景功能, 讓使用者不只是通訊, 還可以在上面直接進行衣食住行的相關功能, 提升用戶黏性。

張毅則認為, 騰訊力推小程式還有深層次的用意, “從大方向上看, 微信小程式主要的想法是把廉價的用戶流量變現, 雖然騰訊因為微信獲得了市值和股價上的大幅增長, 但是微信本身的變現模式有限”。

根據財報數據, 騰訊一直以來的主要營收來源是遊戲, “這些屬於用戶端資源, 從中小賣家資源來看, 騰訊與百度和阿裡還有差距, 但它有流量又有微信支付這個交易工具, 可以通過小程式將中小賣家聚集在微信上, 這樣就可以補上原來在中小賣家方面的劣勢”。 張毅進一步說,“這其實就跟阿裡做的事情一樣,搭平臺招攬賣家入場,然後可以通過廣告或交易等方式掙錢,在這一點上,騰訊比阿裡有競爭優勢,微信是有流量的,導流給賣家的成本就會很低”。

雖然騰訊集團高級執行副總裁、微信事業群總裁張小龍公開表示,“小程式不是專門為電商準備的”。但在馬化騰屢次強調的智慧零售戰略解讀中,小程式從未缺席,小程式之於零售、電商的意義一目了然。

阿裡防守:尋路O2O

很難說微信小程式能否撬動騰訊電商的新世界,但是可以肯定的是,前者的火爆逼出了阿裡的防守。

據瞭解,為了阻擊微信小程式,阿裡甚至祭出了支付寶和淘寶雙槍。2017年9月,支付寶推出小程式,2018年1月底,有消息稱手機淘寶正在醞釀小程式。知情人士曾向媒體表示,手機淘寶App將會在今年3月推出小程式模組,並且“該計畫淘寶正在低調籌備中,預計春節之後可見端倪”。不過,截至目前未有相關進展曝光。

“阿裡的目的是在防守”,張毅一針見血,“拿阿裡的電商業務來說,它一直以來的主要交易圍繞著實物和虛擬電商,阿裡在這方面有成熟的交易場所,但是O2O領域沒有很好的承載,緊跟著微信推出小程式的支付寶則是阿裡O2O的主要推動者和載體,迄今阿裡對O2O的探索十分坎坷。推出小程式,其實是阿裡搭了微信的便車,阿裡更看重小程式產品中生活服務的部分,為實現O2O尋找一個新的方向。”

有觀點認為,阿裡和騰訊推出小程式,就是為了打造各自的生態圈,通過流量來吸引捆綁商家,進而獲取用戶,擁有更全面的使用者大資料。而相比支付寶來說,淘寶與商家和用戶的聯繫更加場景化,也更適合小程式發展。

對此,劉大偉表示認同,在他看來,“阿裡和騰訊的核心業務並不衝突,一個是電商、一個是社交遊戲,但事實上,兩者的核心都是搶佔用戶,搶佔入口。一旦掌控了用戶,那麼就能夠像對方的核心業務發起進攻,這也是阿裡要推進小程式的原因,目的同樣是吸引企業商家和用戶。相比騰訊來說,阿裡小程式更多可能是圍繞移動支付來開展,包括電商、生活服務消費之類,畢竟支付寶在移動支付領域仍然佔據優勢”。

張毅進一步說,“這其實就跟阿裡做的事情一樣,搭平臺招攬賣家入場,然後可以通過廣告或交易等方式掙錢,在這一點上,騰訊比阿裡有競爭優勢,微信是有流量的,導流給賣家的成本就會很低”。

雖然騰訊集團高級執行副總裁、微信事業群總裁張小龍公開表示,“小程式不是專門為電商準備的”。但在馬化騰屢次強調的智慧零售戰略解讀中,小程式從未缺席,小程式之於零售、電商的意義一目了然。

阿裡防守:尋路O2O

很難說微信小程式能否撬動騰訊電商的新世界,但是可以肯定的是,前者的火爆逼出了阿裡的防守。

據瞭解,為了阻擊微信小程式,阿裡甚至祭出了支付寶和淘寶雙槍。2017年9月,支付寶推出小程式,2018年1月底,有消息稱手機淘寶正在醞釀小程式。知情人士曾向媒體表示,手機淘寶App將會在今年3月推出小程式模組,並且“該計畫淘寶正在低調籌備中,預計春節之後可見端倪”。不過,截至目前未有相關進展曝光。

“阿裡的目的是在防守”,張毅一針見血,“拿阿裡的電商業務來說,它一直以來的主要交易圍繞著實物和虛擬電商,阿裡在這方面有成熟的交易場所,但是O2O領域沒有很好的承載,緊跟著微信推出小程式的支付寶則是阿裡O2O的主要推動者和載體,迄今阿裡對O2O的探索十分坎坷。推出小程式,其實是阿裡搭了微信的便車,阿裡更看重小程式產品中生活服務的部分,為實現O2O尋找一個新的方向。”

有觀點認為,阿裡和騰訊推出小程式,就是為了打造各自的生態圈,通過流量來吸引捆綁商家,進而獲取用戶,擁有更全面的使用者大資料。而相比支付寶來說,淘寶與商家和用戶的聯繫更加場景化,也更適合小程式發展。

對此,劉大偉表示認同,在他看來,“阿裡和騰訊的核心業務並不衝突,一個是電商、一個是社交遊戲,但事實上,兩者的核心都是搶佔用戶,搶佔入口。一旦掌控了用戶,那麼就能夠像對方的核心業務發起進攻,這也是阿裡要推進小程式的原因,目的同樣是吸引企業商家和用戶。相比騰訊來說,阿裡小程式更多可能是圍繞移動支付來開展,包括電商、生活服務消費之類,畢竟支付寶在移動支付領域仍然佔據優勢”。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