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科技>正文

個性化推薦時代,用布本智慧頭條雲延遲使用者卸載你的產品

2017年尚未開始多久, 互聯網內容領域的爭奪已不斷加碼, 僅3月底至4月初就有數家知名互聯網公司高調宣佈“頭條化”:

3月21日, 阿裡旗下支付寶上線類似今頭頭條的“天天有料”

3月25日, 百度宣佈取消一直依賴的新聞源機制, 希望像今日頭條一樣將內容第一時間推送給使用者

3月31日, 暴風影音CEO馮鑫高度評價暴風體育頭條模式結果, 把全面擁抱資訊流定位2017重要暴風戰略

4月3日, 國內最大問答社區, 依靠用戶“共同編輯”的知乎上線“知乎資訊”用以擴充目前知乎的內容結構

所有這些動作的背後都是看到了一個現象:在多亂雜的資訊超載時代, 誰能幫助用戶快速的獲得他所關心的內容, 誰就擁有使用者的注意力。 而用戶注意力背後則是用戶的時間與連帶的價值。

人們獲得資訊的方式被重新定義, 個性化內容已成標配,

個性化推薦的優勢與效果已經被廣泛驗證,

互聯網用戶已經普遍接納與認可這樣的資訊獲得方式。

3月30日極光大數據發佈:今日頭條7日留存率為20.7%, 2016年12月日均消費在今日頭條上的時間為76分鐘。

3月31日CEO馮鑫披露暴風體育嘗試頭條模式後的結果: 產品的打開點擊率從之前的百分之十幾暴增到百分之六十, 增長率高達5倍之多。 這樣的打開率也自然帶動了留存率從原來的20%提升到40%, 而整個行業的水準也才20%而已。

可見, 為用戶節省篩選成本、時間成本及閱讀成本已經成為一種必然趨勢。 然而個性化推薦做為人工智慧在內容行業的應用門檻相對較高, 企業若想將其融入自身產品, 需要有資深的技術人才作為支撐, 並且要有足夠的使用者資料進行演算法訓練。

否則若將並不精准的推薦反應到產品中, 很容易降低用戶體驗, 適得其反。 所以, 推薦系統目前也只是頭部互聯網企業的專利。

布本智慧正是看到這樣的現象, 從開放個性化推薦能力為切入點, 幫助所有企業方便快捷的接入所需要的智慧資訊流。 前優酷推薦系統創始人、布本智慧CEO盧學裕介紹到: 3月9日布本智能發佈了頭條雲2.0, 僅用兩行代碼, 便能讓企業在自身App中接入頭條推薦的能力。 在核心推薦引擎上, 頭條雲利用知識圖譜、深度學習、用戶畫像、個性化推薦等技術, 為使用者推送感興趣的內容, 提升使用者粘性的功能。

個性化推薦也需要價值觀, 避免被機器畫地為牢

今日頭條為代表的的個性化推薦雖然取得了巨大成功,

但也不可避免的帶給人們思考:如果推薦系統不帶“價值判斷”的一味迎合用戶喜好, 是否會阻斷用戶開拓視野, 喪失決定知識走向的權利?

李嘉鈺是資訊時報的記者, 他曾表示卸載今日頭條的原因是:他非常讚賞共用單車的模式, 於是今日頭條根據他的偏好只推送共用單車的正面新聞, 而自動過濾了共用單車帶來的社會問題等“不同意見”。

關於這個問題, 布本智慧CEO盧學裕表達了和今日頭條“不選擇”的不同觀點:做有價值觀的頭條, 是布本智慧推薦引擎的精神核心。

“使用一個引擎會出現看過什麼則相似內容隨之而來, 基本圍繞一個窄興趣推薦的情況。 ”盧學裕告訴說, 這是現在的推薦引擎普遍存在的問題——每個引擎都有類似黑洞和漩渦的“陷阱”,

踩進去就會把用戶的興趣吸到裡面, 造成個性化推薦導致的“回聲室效應”。

目前, 大量使用者對泛娛樂化的內容表現出興趣, 導致個性化推薦的局限性十分明顯。 但引擎本身並不具有道德評價, 它只會一味迎合用戶興趣推薦。

因此現在的頭條雲使用了雙引擎:個性化推薦引擎和探索引擎, 彼此互相博弈。 前期探索引擎通過使用者特徵、使用習慣等要素推斷用戶喜好, 而隨著使用者資料的積澱, 推薦引擎也將越來越精准。

這可以理解為前者重點是要抓住你的喜好, 滿足興趣需求, 後者主要是發現未知需求。

另外, 在探索引擎和推薦引擎共同運作時, 頭條雲能夠建立用戶個人的興趣圖譜, 累積行業相關知識圖譜。

而未來,頭條雲推薦系統的應用領域將更為廣泛,與語音辨識、圖像識別等成為一個基礎系統。

累積行業相關知識圖譜。

而未來,頭條雲推薦系統的應用領域將更為廣泛,與語音辨識、圖像識別等成為一個基礎系統。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