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2018北部灣(欽州)迷笛音樂節倒計時5天,向潘文石教授致敬

“儘管好幾十萬人聚居在一小塊地方, 竭力把土地糟蹋得面目全非, 儘管他們肆意把石頭砸進地裡, 不讓花草樹木生長, 儘管他們除盡剛出土的小草, 把煤炭和石油燒得煙霧騰騰, 儘管他們濫伐樹木, 驅逐鳥獸, 在城市裡, 春天畢竟還是春天。 ”——列夫·托爾斯泰這樣在《復活》的開篇寫道。

但那春天, 終究只是城市的春天, 人類的春天, 而鳥獸, 正在這春天中漸漸消亡。

一座城市的精神符號

五十多年以後, 潘文石教授站在飛馳的快艇上面朝北部灣, 准會想起在汕頭海灣游泳的那個十一二歲的自己。 當時, 這個少年因體力不支失去知覺, 幾近溺海, 而就在此刻, 兩頭白海豚托起了少年, 馱著他向海軍碼頭遊去, 岸上的漁民們發現並救起了他。

五十多年以後, 中華白海豚成了中國一級保護動物, 這可不是什麼榮譽——這意味著它們已經是世上最為瀕危的一類海洋動物。

而在歷史上, 白海豚曾一度主宰著中國東南部沿海的大片海域, 僅僅30年間, 由於海洋污染、填海圍墾、過渡捕魚等一系列人為因素, 它們幾乎銷聲匿跡。

五十多年以後, 來自北京大學的潘教授主導在欽州建立了中華白海豚研究基地, 致力於為白海豚在現代化工業浪潮下開闢一條生存之路。 欽州被潘教授視為“第二個家”, 而潘教授, 早已成為這座城市的精神符號。

一個物種的守望者

少年潘文石最喜歡做的事就是坐在汕頭海邊的巨石上, 等待白海豚的出現。 “當看到它們從遠處向我游來時, 我就會忘掉周圍的一切, 也不知道時光在悄悄地流逝。 ”

少年潘文石一定沒有想到, 許多年後, 他讀完了北京大學的生物學系, 在中國西部寒冷的群山中與大熊貓為伍;再後來, 他進入熱帶叢林, 在喀斯特石山中研究白頭葉猴;而現在, 他居然在欽州三娘灣日復一日地尋找白海豚, 命運在他與荒野和動物朝夕相處的三十餘年裡, 奇妙地朝著那個守望白海豚的少年,

畫滿了一個圓。

捍衛動物自然生存環境是一條征途, 只有它的親歷者才知道這個命運圓環中的每一筆, 都畫下得如何崎嶇。

在臥龍, 潘教授在一次追蹤熊貓的過程中摔下懸崖, 在半山峭壁上抱住了一棵樹才保住性命;在秦嶺, 滴水成冰的木制工棚裡, 他裹著兩床睡袋舉著蠟燭顫抖著寫下一行行研究日誌;在欽州, 他的團隊用最“笨拙”也是最有效的方法, 十年來坐著漁船收集了數十萬張照片、上千段視頻以及幾千個GPS定位點, 從這些浩渺的資料中才漸漸瞭解了三娘灣白海豚的活動範圍、種群數量、季節性遷移等情況。

在欽州市政府和潘教授的共同努力下, 2005年欽州市修改了工業發展規劃的佈局, 將有可能危及三娘灣潮間帶生物多樣性的工業區轉移。

潘教授由衷地為今天的欽州叫好, 縱觀已經發表的關於這個白海豚的生物學資訊, 目前生活在廣西欽州三娘灣的白海豚是最後一個健康的、有希望的地理種群。

一個物種從無望到充滿希望, 一座城市從冰冷的鋼鐵叢林到對自然充滿敬畏和關懷, 一個守望者,從巨石上的少年,到華髮蒼蒼。

向腳下的大地仰望的星空致敬

如同約翰·列儂代表了利物浦,科比·布萊恩特是鹽湖城的城市英雄,潘文石這個名字,也成為了欽州的城市靈魂。然而那個“每年至少有10個月在野外度過,城市裡看到潘文石就如同看到野生動物一樣稀奇”的潘教授,象徵的更是一種“去野外”的生活態度。

他青少年時代看的書是《魯賓遜漂流記》,初一的時候就讀過傑克·倫敦《荒野的呼喚》。“從那時起我就想往住在遙遠的地方,像是美國西部的阿拉斯加或是育康河谷,與野獸住在蠻荒之地,那是我少年時候的夢想。”

那大概也是我們少年時代的夢想——去和激流搏擊,和鳥獸同行,看水流雲在,與自由為伴。於是我們看見有人從海底的大堡礁到肯亞高原的乞力馬札羅,從熱帶雨林到戈壁沙漠,歷時多年拍攝記錄我們的家園;有人在北緯30度線上的曠野裡用腳步丈量寸寸山河;看見有人在遠離城市的野外音樂節現場,滿身泥濘。

腳踩大地,仰望星空,總比坐在冷氣房對著電腦更像鮮活的生命。

在2018北部灣(欽州)迷笛音樂節上,這座城市和每個熱愛自然的人們將會向潘文石教授致敬,向每個將身擋在工業化鋼鐵怪獸和大自然動物之間的守望者們致敬,向每個為保護自然環境而付出努力的人們致敬。他們為我們守住了最後的“去野外”的機會,讓我們在城市流水線般的生活之外,保存了另外一種選擇的機會。

世界上最後一頭白犀牛不久前已經死了。馬路所在的那個動物園,應該再也買不到白犀牛了,那只黑犀牛圖拉也不知道還有沒有活著,牙刷兒是不是改行幹了別的,明明又去了哪兒,而馬路,還寫不寫詩。

願那春天,不只是城市的春天、人類的春天,而鳥獸,正在這春天中歌唱。

2018北部灣(欽州)迷笛音樂節

時間

2018年4月21日 - 22日 13:30-22:00

地點

廣西欽州市三娘灣景區清心園海邊沙灘

全年主題

拒絕塑膠飯盒

No Plastic Fanhe

陣容表時間

票務

票價

預售:單日200元 / 兩日套票360元

現場:單日240元 / 兩日套票420元

▍值班編輯:小月

▍商業合作:0777-2885066

▍投稿郵箱:qzlyw@sina.cn

一個守望者,從巨石上的少年,到華髮蒼蒼。

向腳下的大地仰望的星空致敬

如同約翰·列儂代表了利物浦,科比·布萊恩特是鹽湖城的城市英雄,潘文石這個名字,也成為了欽州的城市靈魂。然而那個“每年至少有10個月在野外度過,城市裡看到潘文石就如同看到野生動物一樣稀奇”的潘教授,象徵的更是一種“去野外”的生活態度。

他青少年時代看的書是《魯賓遜漂流記》,初一的時候就讀過傑克·倫敦《荒野的呼喚》。“從那時起我就想往住在遙遠的地方,像是美國西部的阿拉斯加或是育康河谷,與野獸住在蠻荒之地,那是我少年時候的夢想。”

那大概也是我們少年時代的夢想——去和激流搏擊,和鳥獸同行,看水流雲在,與自由為伴。於是我們看見有人從海底的大堡礁到肯亞高原的乞力馬札羅,從熱帶雨林到戈壁沙漠,歷時多年拍攝記錄我們的家園;有人在北緯30度線上的曠野裡用腳步丈量寸寸山河;看見有人在遠離城市的野外音樂節現場,滿身泥濘。

腳踩大地,仰望星空,總比坐在冷氣房對著電腦更像鮮活的生命。

在2018北部灣(欽州)迷笛音樂節上,這座城市和每個熱愛自然的人們將會向潘文石教授致敬,向每個將身擋在工業化鋼鐵怪獸和大自然動物之間的守望者們致敬,向每個為保護自然環境而付出努力的人們致敬。他們為我們守住了最後的“去野外”的機會,讓我們在城市流水線般的生活之外,保存了另外一種選擇的機會。

世界上最後一頭白犀牛不久前已經死了。馬路所在的那個動物園,應該再也買不到白犀牛了,那只黑犀牛圖拉也不知道還有沒有活著,牙刷兒是不是改行幹了別的,明明又去了哪兒,而馬路,還寫不寫詩。

願那春天,不只是城市的春天、人類的春天,而鳥獸,正在這春天中歌唱。

2018北部灣(欽州)迷笛音樂節

時間

2018年4月21日 - 22日 13:30-22:00

地點

廣西欽州市三娘灣景區清心園海邊沙灘

全年主題

拒絕塑膠飯盒

No Plastic Fanhe

陣容表時間

票務

票價

預售:單日200元 / 兩日套票360元

現場:單日240元 / 兩日套票420元

▍值班編輯:小月

▍商業合作:0777-2885066

▍投稿郵箱:qzlyw@sina.cn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