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旅遊>正文

騎行在路上換種方式看風景

(實習生南力 記者鄭朝靜)每一個熱愛騎行的人都有自己對於騎行特殊的感悟。 當現代工業文明的產物讓很多東西變得觸手可及時, 他們依然選擇騎行上路, 去追尋心中的夢想, 探索未知、收穫驚喜、賞沿途風景, 用車輪丈量心中的夢。

尉鑫:單車帶我去西藏

“有人說川藏線是眼睛的天堂, 身體的地獄。 當裝好駝包, 推著車子, 跨上去的那一刻, 我真的很驕傲。 ”西峰區25歲小夥尉鑫說道。

2013年, 一次偶然的機會, 尉鑫接觸到《轉山》這部電影。 他說, 騎著單車去西藏, 不僅是一次身體的旅行, 更是一次心靈的旅行。 從此,

騎行夢想在他的心中紮根。

當決定騎單車去西藏後, 尉鑫給自己買了輛單車, 閒暇時間就在周邊騎一騎, 日行10公里、20公里……100公里, 他給自己設定了越來越高的目標。

經過半年的練習, 他準備好了一切。 在前往成都的火車上, 他思緒萬千, 想到要實現自己的夢想了, 他心中莫名的激動。

翻看他的騎行日誌, 成都—雅安—新溝—瀘定—康定—新都橋……每段路程, 他都記下了當天的經歷, 有苦有樂。

從成都到拉薩, 一路上, 他克服了道路艱險、天氣惡劣、高原反應等重重障礙, 翻越了東達山、米拉山等海拔3000至5000米以上的高山, 跨越了金沙江、瀾滄江等江河。

他說, 西藏的天很藍, 西藏的雲很白, 西藏牛羊漫山遍野, 西藏的夜空星光璀璨。 每天都有不一樣的風景,

每天都會遇到不一樣的故事和朋友。

回想當時, 尉鑫告訴記者, 2013年8月2日晚上, 川藏公路咽喉波密縣通麥大橋坍塌, 預計通車最少得一個月。 一起同行的騎友有的搭車回成都了;有的打算搭車回昌都從G317川藏北線走, 但路程增加了一倍;有的打算去墨脫繞道, 不過當地人說走這段路很危險。

“計畫了這麼久, 吃了這麼多苦, 爬了這麼多山, 眼看就剩下最後兩座山了, 卻遇到了這樣的事。 一起同行的一名四十多的大哥流下了淚水, 每個人都很不甘心。 ”尉鑫說, 但他沒有放棄, 經過二十多天的騎行, 走過2149公里的路程, 當他站在紅山下, 仰望著夜晚的布達拉宮, 尉鑫的眼眶紅了, 這一刻, 他相信了信仰的力量。

張林濤:騎行不僅僅是競技

雖然騎車只有兩年時間, 但44歲的張林濤卻被騎友們稱為“鐵娘子”。

2016年“重溫南梁歷史, 穿越美麗梢林”全市職工山地自行車比賽中獲得女子山地組第5名;陝西延安富縣秦直道第三屆自行車聯賽中獲女子組13名;2018年秦嶺分水嶺爬坡賽中獲女子山地組第一名。 她還參加過2017慶陽首屆油菜花節“體彩杯”自行車公路越野賽、2017全國業餘自行車聯賽西安站賽事等。

“這項運動可以給人帶來刺激感, 有很多挑戰等著你, 不會感到乏味。 ”張林濤說, 和騎友們參加各類比賽, 開闊了眼界, 提高了競技水準, 增進了與外地騎友的交流與溝通。 在這個過程中, 他們彼此之間的距離拉得更近。

張林濤告訴記者, 騎行不僅僅只是個人的運動, 更是集體、團隊的運動,

沒有團隊合作精神, 很難做到開心騎行。 騎行出遊不是比賽, 不是誰騎的快誰就是最好的。 騎行中, 他們會照顧隊尾騎行慢的人, 保證不丟下任何一個隊員。

在他們的騎行隊伍中, 有年過花甲的老騎友, 還有年僅八九歲的小騎友。 他們的身份遍及社會各行各業, 共同的愛好讓他們走到了一起, 無論是誰, 他們都只有一個親切的稱呼——“騎友”!

“我開始騎單車, 主要是因為孩子, 孩子一回到家就玩手機電腦, 不出去運動, 本來想讓孩子學騎單車, 但想到孩子年齡還小, 自己上路不安全, 就決定陪孩子一起騎行。 ”張林濤說道。

通過騎車, 張林濤和孩子都喜愛上了這項運動, 她帶著孩子騎行了秦嶺, 挑戰了“中國最美景觀大道”318川藏線,

在日常騎行中不斷學習騎行技巧, 不斷鍛煉體能, 騎行水準和身體素質有了新的提高。

曹明:遊覽山川欣賞田園風光

今年62歲的曹明是一位退休幹部, 已有8年車齡。

他說, 騎行, 不僅僅是一種運動方式, 更是一種生活態度。

退休後, 他有了更多的時間做自己喜歡的事情, 騎自行車的時間自然也就多了些。 他說:“騎行帶來的好處, 不僅僅是身體的鍛煉和意志的磨練, 騎行的樂趣還帶來了精神上的愉悅, 也算是給平淡的日子裡增添了幾許亮色。 按時下流行的話語來說, 這應該算是一件充滿了‘正能量’的活動吧。 ”

曹明告訴記者, 一個真正喜歡騎行的人, 必定是一個喜歡自然, 對山水充滿感情的人。 一輛單車, 可以讓你與自然融為一體, 與山水親密無間。在他看來,騎行的過程,就是一種享受的過程。在他眼中,一年四季都有美景,春天踏青賞花、夏天露營納涼、秋天果實累累、冬天皚皚白雪。

“每次騎車外出拍攝的照片我都會發到網上和朋友分享,朋友們點贊、鼓勵,那種快樂簡直無法言表。一些年輕人經常說我的心態比他們都好。”曹明說,他已經習慣了這種綠色環保的出行方式,無拘無束,幾天不騎自行車就心裡著急。

8年來,他把慶陽全部跑了個遍,在騎行中欣賞慶陽的美景,感受不同的風土人情。他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慶陽近年來的變化,原先的荒山,現在都被植被覆蓋。

曹明說:“自行車運動是一項低碳環保的運動,作為全民健身運動,政府應該大力宣導、呼籲、支持這項運動。同時,也希望西峰城區可以有專門的自行車車道,而不是讓自行車車道成為一些私家車的停車場。”

與山水親密無間。在他看來,騎行的過程,就是一種享受的過程。在他眼中,一年四季都有美景,春天踏青賞花、夏天露營納涼、秋天果實累累、冬天皚皚白雪。

“每次騎車外出拍攝的照片我都會發到網上和朋友分享,朋友們點贊、鼓勵,那種快樂簡直無法言表。一些年輕人經常說我的心態比他們都好。”曹明說,他已經習慣了這種綠色環保的出行方式,無拘無束,幾天不騎自行車就心裡著急。

8年來,他把慶陽全部跑了個遍,在騎行中欣賞慶陽的美景,感受不同的風土人情。他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慶陽近年來的變化,原先的荒山,現在都被植被覆蓋。

曹明說:“自行車運動是一項低碳環保的運動,作為全民健身運動,政府應該大力宣導、呼籲、支持這項運動。同時,也希望西峰城區可以有專門的自行車車道,而不是讓自行車車道成為一些私家車的停車場。”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