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海歸留學生也遭歧視?“金三銀四”招聘季,“花樣歧視”再現身

目前正值“金三銀四”的招聘熱季, 隨著在競爭力的增強, 就業市場各色的歧視現象也開始出現, 除了常規的性別、年齡、顏值、學校等方面的歧視, 海外學歷也成為了莫名的歧視點。

特別是招聘會現場, 就業歧視更是屢見不鮮。

以北京為例, 北京人社局發佈《關於加強招聘會安全監管工作的通知》, 要求各招聘現場設置就業歧視投訴視窗, 對就業歧視進行嚴厲打擊。

儘管社會輿論和社會規定都對就業歧視嗤之以鼻, 但隱形的就業歧視仍舊存在, 畢業生的求職之路仍舊艱難。

去年, 中國高校傳媒聯盟曾經做過一項調查, 資料顯示有75.7%的受訪者曾在找工作時遭受到不公平的對待。

海歸也遭歧視

近年來, 留學生回國就業已經成為一種大的趨勢, 約有80%的留學生最終選擇回國發展。 然而曾經各大企業的香餑餑, 如今在就業市場中也出現了被歧視的現象。

一名畢業于南加州大學的留學生表示:

“在很多單位的招聘系統中, 英語四六級成績是必填選項。 但對於畢業于國外大學的本科生來說, 根本沒參加過四六級考試。 ”

她還補充道:“一些企業甚至給海歸貼上了學習差的標籤, 對於海外高校的成績、課外項目以及學校的排名缺乏深入瞭解。

企業對留學生缺乏瞭解

歧視產生的根本原因就是缺乏瞭解和信任。

一方面是因為近幾年海歸數量急劇增加, 在人才品質方面出現良莠不齊的現象, 導致大眾對海歸群體的印象和期待下降。 但實際上, 大部分的留學生都具有良好的中英文水準,

開闊的國際視野, 競爭力很強;

另一方面是因為企業對留學生缺乏瞭解。 中外教育制度存在差異, 一些企業因為不瞭解, 會對學生大學的經歷產生質疑(比如會質疑學生將大量時間用在社會活動上, 是不是沒有好好學習?)。 而其實, 實踐是很多國際名校的重要教學方式。

當然企業在招生過程中也需要打破常規, 為留學生準備入口, 類似四六級成績的劃分要求實在很滑稽。

此外, 一些名字很“野雞”的名牌大學也往往會對不瞭解的面試官產生誤導...

供大於求的就業市場

目前,國內的就業競爭力還是非常大的,所以對於海外留學生來說,需要保持自信,放低身段,切合實際的尋找適合自己的工作才是最好的辦法。

而對於企業來說,僅僅通過學歷等硬性招聘標準是無法獲得與企業契合的優秀人才的。

很多招聘條件無法反映應聘者的實際能力和學識,一些應聘者表面迎合其喜好,並沒有在學識能力上與招聘單位深度契合,這對招聘單位的長遠發展不利。

所以,面對這樣的就業局勢,留學生和企業都應該冷靜下來仔細審視對方,充分瞭解再做判斷。

目前,國內的就業競爭力還是非常大的,所以對於海外留學生來說,需要保持自信,放低身段,切合實際的尋找適合自己的工作才是最好的辦法。

而對於企業來說,僅僅通過學歷等硬性招聘標準是無法獲得與企業契合的優秀人才的。

很多招聘條件無法反映應聘者的實際能力和學識,一些應聘者表面迎合其喜好,並沒有在學識能力上與招聘單位深度契合,這對招聘單位的長遠發展不利。

所以,面對這樣的就業局勢,留學生和企業都應該冷靜下來仔細審視對方,充分瞭解再做判斷。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