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國際>正文

父母需要不完美 訪談|27歲中國學霸在加拿大疑駕機自殺?

父母需要不完美 訪談|27歲中國學霸在加拿大駕機墜毀後失蹤, 未發現遺體, 疑跳機自殺|育兒訪談

聽眾:近來發生了一件事, 聽說是一位中國的學霸在加拿大架飛機墜毀了,

不知道孔教官是否聽過?

孔教官:聽說過, 我還聽聞這位學生有可能是跳機自殺的, 但是只是說有可能, 卻不是一定的。 一開始大家看到飛機殘骸還以為是幽靈飛機, 結果順藤摸瓜下才知道是這小夥子架的飛機。 同時, 對於國外這種沒有找到人就下猜測的做法, 不再進行搜救也是不人道的行為。

聽眾:是的, 飛機是從美國密西根州的安娜堡機場租的, 這是一架單引擎小型飛機。 飛機裡並沒有配備降落傘裝置, 唯一的出口, 就是飛機上的兩扇門。 所以您說的自殺的可能性是很大的。

畢竟在他的個人網站上, 他表示:

“我是一個航空迷, 持有美國私人飛機的駕駛證, 目前隸屬于密西根飛行員協會”

“我喜歡帶著朋友飛上天空, 俯視美景, 我已經飛過好幾次的底特律河, 三藩市灣, 普吉特海灣”。

孔教官:從技術上來說和飛機的情況來看, 這個可能性是非常大的!密西根飛行員協會的副會長也表示, “欣榮並不是飛行新手, 他完全有能力掌控我們的飛機”。

但是卻不是一定的, 還有可能是其他原因。

聽眾:如果假定是自殺呢?那為什麼一個畢業於清華大學, 在密西根大學讀人工智慧的博士, 曾經在穀歌做過軟體工程的實習生, 這麼優厚的條件, 為什麼會把飛機設置成了自動飛行模式,

然後在飛機飛行的過程中, 選擇跳機自殺呢?

孔教官:我們無法斷定這件事就是自殺。 撇開這件事, 我們來聊聊頻發的自殺現象。 或許大家也發現了, 孩子自殺的情況常有出現, 大概也引起了大家的注意了。 如果大家有心去仔細觀察的話, 或許會發現, 這些自殺孩子的人生中基本上都有追求完美的家長在後面, 而這個卻恰恰是孩子會選擇輕生的原因。

聽眾:為什麼這麼說呢?

孔教官:有沒有發現, 自殺的孩子, 大都符合一個特徵:他們都是大家認為的“不輸在起跑線上的孩子”而這樣卻可能讓孩子跑錯了方向。

聽眾:卻是是這樣子的。

孔教官:其實在孩子很小的時候, 我們就會發現, 不同孩子有不同的性格, 不同的反應模式和不同的方向。 如果能夠尊重孩子的方向, 你得看他是哪個類型的, 那你就要允許他在他的軌跡上走。 而完美的家長不會允許孩子這樣做, 他們認為孩子按照自己設計的“完美”方向下能夠成才, 結果破壞了適合孩子一切的成長節奏。

聽眾:這個有什麼意義嗎?

孔教官:如果孩子按照自己的成長節奏走,孩子會很開心,這就相當於你在做著一件事,做得很開心。

而完美父母的干預,則會破壞這個節奏,破壞的感覺就相當於有人阻礙了你正在很感興趣做的事情,你心情就會不好,內心就會不舒服,大人能夠自己內化或者排解,那就不會有什麼事,排解不了就會在積累到一定的時候爆發情緒。

聽眾:孩子在這上面不一樣?

孔教官:孩子小,迫于完美父母的權威,一般不會主動反駁,但是內心卻會產生怨氣,而這個隨著孩子的成長還是沒有排解掉的話,孩子的生活就會開始被這個所困擾,而自殺就是孩子擺脫這個困擾的一種選擇,當孩子沒有合理的排解就會直接選擇這個也不奇怪了。

聽眾:原來如此,那什麼方式可以解決呢?

孔教官:方式有,也很簡單,但是父母做到卻需要很強的“忍心”和接受自己的心,就是:做不完美的父母。

聽眾:能具體說說怎麼做嗎?

孔教官:不完美的父母需要接受“不完美”的小孩,每個孩子都有屬於自己強勢的特點,也有自己弱勢的地方。比如說,同一件事情,一個孩子很快就能夠做好,但是很毛躁;另外一個孩子就做得很慢,慢到好像永遠會做不完的樣子。

如果家長不接受,就會出現,快的家長說:看看你怎麼做得這麼急,人家多細心。慢的孩子家長會說:你看人家多利索。家長處於一種糾結之中,把目光聚在孩子不好的地方上,或者說他們自己在內心中創造了一個很完美的孩子與自己的孩子比較,所以無比挑剔!

如果家長接受,情況就會不再一樣,同時家長也會慢慢發現孩子的特點在哪些地方上可以利於發揮。比如說孩子體力差,踢球不行,但是畫畫卻是很出色的。

聽眾:要怎麼做?

孔教官:作為家長要肯定孩子,孩子其實有一種內在的東西,我們跟孩子相處,就要看你能不能尊重他這個內在的東西。我們需要冷靜地判斷孩子到底是哪個類型,既看到他的長處又要看到短處,留心什麼時候該鼓勵一下,什麼時候該提醒一下。

聽眾:怎麼提醒孩子呢?

孔教官:當你發現他白天有什麼問題,你就在晚上給他講故事,其實就是你講一個開頭,讓他成為這故事裡邊其中一個人物,然後你問,後面呢?讓他開始講。

講故事的時候,你可以把問題編進去。比如說他害怕、膽小,你就給他編故事,編班裡他最喜歡的那個女孩和他一起去探險,出來一個狗熊:你說:哎呀,那後邊呢?你就看他怎麼辦。根據孩子的回答,不斷變換場景讓他回答,比如說,跑不了這麼快怎麼辦?女孩怎麼辦?狗熊吃你怎麼辦?等等問題。

聽眾:但是我們有一些觀念還是很難擺脫。

孔教官:確實,很多人從小到大,會有人給你一個觀點,只有強者才能快樂,然後就不斷去做強者,結果發現很不快樂,做強者很多方面都很不錯,但是就是不快樂。

接受孩子那些你認為不可想像的情況,接受什麼呢?孩子真的有不同的類型,你不要讓他考試怎麼樣,怎麼樣,你要讓他做自己,然後他就真的不同了。

讓孩子做一個讓自己能開心,還能讓別人開心的孩子就好了。不能光自己樂,別人跟你一塊兒痛苦。

再有,能不能讓孩子成為一個負責的人?首先要對自己負責,然後對家人負責,對朋友負責。負責的孩子成績不會太差。

做一個不完美的父母,孩子的成長,需要父母不完美。做作業只給他指出錯誤,但不批評不指責,只是陪伴孩子去成長。

孩子以後或許不是精英,但或許會,但是沒有關係的,這是屬於孩子的軌跡,只要讓他成為負責和快樂的人,就好了。

聽眾:父母其實需要不完美。

孔教官:父母不完美,不要求完美的孩子,相信孩子的成長也會越來越好。

當然關於自殺也是一種推測,其實我內心更希望的是孩子沒事,也不希望被什麼組織隱姓埋名去了,畢竟一個人如果失去了身份,人在這個世上的羈絆被切斷了,可能比死還痛苦。看著一些間諜的遭遇就知道,有國不能回、有家不能歸。

孔教官:如果孩子按照自己的成長節奏走,孩子會很開心,這就相當於你在做著一件事,做得很開心。

而完美父母的干預,則會破壞這個節奏,破壞的感覺就相當於有人阻礙了你正在很感興趣做的事情,你心情就會不好,內心就會不舒服,大人能夠自己內化或者排解,那就不會有什麼事,排解不了就會在積累到一定的時候爆發情緒。

聽眾:孩子在這上面不一樣?

孔教官:孩子小,迫于完美父母的權威,一般不會主動反駁,但是內心卻會產生怨氣,而這個隨著孩子的成長還是沒有排解掉的話,孩子的生活就會開始被這個所困擾,而自殺就是孩子擺脫這個困擾的一種選擇,當孩子沒有合理的排解就會直接選擇這個也不奇怪了。

聽眾:原來如此,那什麼方式可以解決呢?

孔教官:方式有,也很簡單,但是父母做到卻需要很強的“忍心”和接受自己的心,就是:做不完美的父母。

聽眾:能具體說說怎麼做嗎?

孔教官:不完美的父母需要接受“不完美”的小孩,每個孩子都有屬於自己強勢的特點,也有自己弱勢的地方。比如說,同一件事情,一個孩子很快就能夠做好,但是很毛躁;另外一個孩子就做得很慢,慢到好像永遠會做不完的樣子。

如果家長不接受,就會出現,快的家長說:看看你怎麼做得這麼急,人家多細心。慢的孩子家長會說:你看人家多利索。家長處於一種糾結之中,把目光聚在孩子不好的地方上,或者說他們自己在內心中創造了一個很完美的孩子與自己的孩子比較,所以無比挑剔!

如果家長接受,情況就會不再一樣,同時家長也會慢慢發現孩子的特點在哪些地方上可以利於發揮。比如說孩子體力差,踢球不行,但是畫畫卻是很出色的。

聽眾:要怎麼做?

孔教官:作為家長要肯定孩子,孩子其實有一種內在的東西,我們跟孩子相處,就要看你能不能尊重他這個內在的東西。我們需要冷靜地判斷孩子到底是哪個類型,既看到他的長處又要看到短處,留心什麼時候該鼓勵一下,什麼時候該提醒一下。

聽眾:怎麼提醒孩子呢?

孔教官:當你發現他白天有什麼問題,你就在晚上給他講故事,其實就是你講一個開頭,讓他成為這故事裡邊其中一個人物,然後你問,後面呢?讓他開始講。

講故事的時候,你可以把問題編進去。比如說他害怕、膽小,你就給他編故事,編班裡他最喜歡的那個女孩和他一起去探險,出來一個狗熊:你說:哎呀,那後邊呢?你就看他怎麼辦。根據孩子的回答,不斷變換場景讓他回答,比如說,跑不了這麼快怎麼辦?女孩怎麼辦?狗熊吃你怎麼辦?等等問題。

聽眾:但是我們有一些觀念還是很難擺脫。

孔教官:確實,很多人從小到大,會有人給你一個觀點,只有強者才能快樂,然後就不斷去做強者,結果發現很不快樂,做強者很多方面都很不錯,但是就是不快樂。

接受孩子那些你認為不可想像的情況,接受什麼呢?孩子真的有不同的類型,你不要讓他考試怎麼樣,怎麼樣,你要讓他做自己,然後他就真的不同了。

讓孩子做一個讓自己能開心,還能讓別人開心的孩子就好了。不能光自己樂,別人跟你一塊兒痛苦。

再有,能不能讓孩子成為一個負責的人?首先要對自己負責,然後對家人負責,對朋友負責。負責的孩子成績不會太差。

做一個不完美的父母,孩子的成長,需要父母不完美。做作業只給他指出錯誤,但不批評不指責,只是陪伴孩子去成長。

孩子以後或許不是精英,但或許會,但是沒有關係的,這是屬於孩子的軌跡,只要讓他成為負責和快樂的人,就好了。

聽眾:父母其實需要不完美。

孔教官:父母不完美,不要求完美的孩子,相信孩子的成長也會越來越好。

當然關於自殺也是一種推測,其實我內心更希望的是孩子沒事,也不希望被什麼組織隱姓埋名去了,畢竟一個人如果失去了身份,人在這個世上的羈絆被切斷了,可能比死還痛苦。看著一些間諜的遭遇就知道,有國不能回、有家不能歸。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