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媽媽,我死了,你就可以少養一個了

搜索“瑞丁老爸啟蒙學院”, 一站解決家長的教育困惑。 讓孩子擁有最有價值的童年!

昨天是敘利亞的獨立日。

阿拉伯人中流傳著這樣一個諺語:“人間若有天堂, 大馬士革必在其中;天堂若在天空, 大馬士革必與之齊名。 ”說的就是敘利亞的首都大馬士革。

然而, 這個人間天堂在7年的連綿戰火中, 早已失了曾經的顏色, 變得滿目蒼夷。

一年前, 一個7歲的敘利亞女孩給美國總統特朗普寫了封信, 懇請他為敘利亞的孩子做點什麼, “因為他們就像是你的孩子, 應該像你一樣得到和平。 ”

可是就在4月14日, 美國了聯合英法, 向敘利亞發射了110枚導彈。

轉眼間, 天堂變成了煉獄。

“爸爸, 那是什麼?”

“孩子別怕, 那只是顆流星”

一位敘利亞父親抱著慌張的孩子說道

曾經安寧平靜的文明古國, 山河破碎, 生靈塗炭, 從2013年至今, 500多萬人出國外逃, 顛沛流離, 國內還有600萬人無家可歸。

更有300多萬兒童在戰火中出生, 170多萬孩子失學, 數百萬的孩子不知道還能不能活著看到第二天的太陽。

一年前, 敘利亞西部遭受毒氣襲擊,

20個孩子慘死其中。

他掙扎著想要活下來

生命卻還是一點點的流逝

一位父親, 本來擁有一對可愛的雙胞胎和一位美麗的妻子, 可是他的家人和其他17位族人, 全在這次襲擊中喪了命。

曾經鮮活的生命, 在懷中漸漸僵硬, 無能為力的父親只能抱著孩子的屍體, 一遍遍說:“再見, 寶貝再見。 ”

而其他僥倖存活的孩子,依然逃脫不了戰爭的陰影。

一個12歲的敘利亞小女孩曾絕望地對媽媽說:

“媽媽,讓我死吧,我們家有7個人,你拼命工作喂飽我們,但你養不起我們。我死了,你就可以少養一個。”

戰爭就像一台絞肉機,絞碎了孩子的童年,絞碎了孩子生的希望。

一般的孩子看到攝影師舉起鏡頭,要麼跑開,要麼微笑,可是一個敘利亞的小姑娘,卻立刻高舉雙手,她以為那是槍口:“別開槍,我投降。”

她眼中的恐懼讓人心疼,可她,才4歲。

另一個比她大點的小女孩,也誤把相機當成了武器,邊哭邊舉手投降,滿臉都是害怕。

也有個在爆炸中倖存的小女孩,面對鏡頭溫柔一笑。

她笑得好美,明媚了炮火中的天空,我卻只看到了心碎:有些笑容背後,是咬緊牙關的靈魂。

這些孩子,本該處在最無憂無慮的年紀,卻活得惶惶不可終日,在遍體鱗傷中學會堅強。

5歲的歐姆蘭在一場空襲中被救。

他沒有哭喊

乖乖地坐在救護車上等待治療

滿身傷痕,滿臉傷痛。

本該是對著父母撒嬌的他們,卻不得不在地上畫一個媽媽,假裝躺在她的懷抱。

本該在溫暖的床上做著甜美的夢,他們卻只能躺在父母雙親的墳墓中間,試圖找到一點點依靠。

躲避死亡成了他們生活的主題,填飽肚子是他們最渴望的事,和平的家園只存在于大人口中的童話世界,跟隨父母逃難則是近在眼前的日常。

他們的夢想多麼簡單,只是想活下去,和一家人一起活下去

他們已經那麼難了,

竟然還有外國記者絆倒了正在逃亡中的父子,

以拍攝具有新聞價值的照片。

可是,在這些孩子們還沒有弄明白為什麼要逃,逃到哪裡去,以後會怎麼樣之前,他們中的一些已經在這條生之路上踏入了死之門。

跟隨父母逃難的小男孩艾倫因為偷渡船翻船,不幸命葬大海。

他還那麼小,還來不及長大,來不及去看世界,生命就永遠定格在了3歲。

他的小臉浸在海水中

任由海浪無情拍打他幼小的身軀。

有孩子葬身大海,有孩子倒在路上,還有些孩子,尚未離開,就已離去。

一位在敘利亞待過2年半的記者說過一件事:

一個小女孩到了難民營,看到水和食物以後,說的第一句話是:“媽媽,我們這是到了天堂嗎?”

原來,周傑倫在《止戰之殤》裡唱的那句歌詞,是真的:

孩子的眼中,希望是什麼形狀,是否院子有秋千可以蕩,口袋裡有糖,刺刀的光被仇恨所擦亮,在遠方野蠻,而她卻微笑著不知道慌張。

“戰爭在人類歷史上從未消歇,無論是源于君主的私欲,種族的仇恨,還是被披上正義的外衣,甚至帶上自由的面具,它最終都是一場普通人消滅普通人的悲劇。”

戰爭一旦開始,哪有什麼勝利可言,而孩子,就是成人荒誕的犧牲品。

可是,憑什麼?憑什麼讓孩子在戰火紛飛中背負成人的罪孽?

敘利亞的孩子們也想知道:“我們到底做錯了什麼?”

孩子,你們沒有做錯什麼,是戰爭辜負了你們,欠你們一個沒有硝煙的童年。

你們碰巧生錯了地方,如同有些孩子生錯了年代。

1937年,侵華日軍轟炸上海:人滿為患的火車站瞬間被炸成廢墟,一個孩子渾身是血坐在地上大哭,父母不知葬身何處。

悲哀的是,數十年過去了,我們又在敘利亞看到了同樣的人間慘劇。

慶倖的是,數十年過去了,類似的地方,一個人潮湧動的機場,一群中國的孩子玩起了音樂。

而這一次,沒有爆炸,沒有襲擊,只有滿滿的感動。

原來,世界還是那個世界,中國卻早已不是那個中國。

弱肉強食。

無論哪個時代,從來沒有理所當然的安居樂業,也沒有不費力氣的歲月靜好。

敘利亞硝煙彌漫,伊拉克暴亂頻發,索馬里內戰不斷,而我們之所以還能享受歌舞昇平,不過是有國家在為我們負重前行。

2015年的葉門撤僑

也許,我們的孩子沒有生活在一個和平的年代,但我們的孩子生活在一片和平的土地上,和一個一直努力強大的國家一起成長。

一切都是剛剛好。

希望世界和平,永無戰爭

希望敘利亞的孩子沒有眼淚

希望天下的孩子不再有噩夢與傷痛

-END-

搜索“瑞丁老爸啟蒙學院”,一站解決家長的教育困惑。讓孩子擁有最有價值的童年!

而其他僥倖存活的孩子,依然逃脫不了戰爭的陰影。

一個12歲的敘利亞小女孩曾絕望地對媽媽說:

“媽媽,讓我死吧,我們家有7個人,你拼命工作喂飽我們,但你養不起我們。我死了,你就可以少養一個。”

戰爭就像一台絞肉機,絞碎了孩子的童年,絞碎了孩子生的希望。

一般的孩子看到攝影師舉起鏡頭,要麼跑開,要麼微笑,可是一個敘利亞的小姑娘,卻立刻高舉雙手,她以為那是槍口:“別開槍,我投降。”

她眼中的恐懼讓人心疼,可她,才4歲。

另一個比她大點的小女孩,也誤把相機當成了武器,邊哭邊舉手投降,滿臉都是害怕。

也有個在爆炸中倖存的小女孩,面對鏡頭溫柔一笑。

她笑得好美,明媚了炮火中的天空,我卻只看到了心碎:有些笑容背後,是咬緊牙關的靈魂。

這些孩子,本該處在最無憂無慮的年紀,卻活得惶惶不可終日,在遍體鱗傷中學會堅強。

5歲的歐姆蘭在一場空襲中被救。

他沒有哭喊

乖乖地坐在救護車上等待治療

滿身傷痕,滿臉傷痛。

本該是對著父母撒嬌的他們,卻不得不在地上畫一個媽媽,假裝躺在她的懷抱。

本該在溫暖的床上做著甜美的夢,他們卻只能躺在父母雙親的墳墓中間,試圖找到一點點依靠。

躲避死亡成了他們生活的主題,填飽肚子是他們最渴望的事,和平的家園只存在于大人口中的童話世界,跟隨父母逃難則是近在眼前的日常。

他們的夢想多麼簡單,只是想活下去,和一家人一起活下去

他們已經那麼難了,

竟然還有外國記者絆倒了正在逃亡中的父子,

以拍攝具有新聞價值的照片。

可是,在這些孩子們還沒有弄明白為什麼要逃,逃到哪裡去,以後會怎麼樣之前,他們中的一些已經在這條生之路上踏入了死之門。

跟隨父母逃難的小男孩艾倫因為偷渡船翻船,不幸命葬大海。

他還那麼小,還來不及長大,來不及去看世界,生命就永遠定格在了3歲。

他的小臉浸在海水中

任由海浪無情拍打他幼小的身軀。

有孩子葬身大海,有孩子倒在路上,還有些孩子,尚未離開,就已離去。

一位在敘利亞待過2年半的記者說過一件事:

一個小女孩到了難民營,看到水和食物以後,說的第一句話是:“媽媽,我們這是到了天堂嗎?”

原來,周傑倫在《止戰之殤》裡唱的那句歌詞,是真的:

孩子的眼中,希望是什麼形狀,是否院子有秋千可以蕩,口袋裡有糖,刺刀的光被仇恨所擦亮,在遠方野蠻,而她卻微笑著不知道慌張。

“戰爭在人類歷史上從未消歇,無論是源于君主的私欲,種族的仇恨,還是被披上正義的外衣,甚至帶上自由的面具,它最終都是一場普通人消滅普通人的悲劇。”

戰爭一旦開始,哪有什麼勝利可言,而孩子,就是成人荒誕的犧牲品。

可是,憑什麼?憑什麼讓孩子在戰火紛飛中背負成人的罪孽?

敘利亞的孩子們也想知道:“我們到底做錯了什麼?”

孩子,你們沒有做錯什麼,是戰爭辜負了你們,欠你們一個沒有硝煙的童年。

你們碰巧生錯了地方,如同有些孩子生錯了年代。

1937年,侵華日軍轟炸上海:人滿為患的火車站瞬間被炸成廢墟,一個孩子渾身是血坐在地上大哭,父母不知葬身何處。

悲哀的是,數十年過去了,我們又在敘利亞看到了同樣的人間慘劇。

慶倖的是,數十年過去了,類似的地方,一個人潮湧動的機場,一群中國的孩子玩起了音樂。

而這一次,沒有爆炸,沒有襲擊,只有滿滿的感動。

原來,世界還是那個世界,中國卻早已不是那個中國。

弱肉強食。

無論哪個時代,從來沒有理所當然的安居樂業,也沒有不費力氣的歲月靜好。

敘利亞硝煙彌漫,伊拉克暴亂頻發,索馬里內戰不斷,而我們之所以還能享受歌舞昇平,不過是有國家在為我們負重前行。

2015年的葉門撤僑

也許,我們的孩子沒有生活在一個和平的年代,但我們的孩子生活在一片和平的土地上,和一個一直努力強大的國家一起成長。

一切都是剛剛好。

希望世界和平,永無戰爭

希望敘利亞的孩子沒有眼淚

希望天下的孩子不再有噩夢與傷痛

-END-

搜索“瑞丁老爸啟蒙學院”,一站解決家長的教育困惑。讓孩子擁有最有價值的童年!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