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與本報再聯手為21名衡水籍烈士尋親

唐山“愛心使者”張紅琢11年腳步不停歇 與本報再聯手為21名衡水籍烈士尋親

衡水新聞網—衡水晚報訊16日, 一直致力於為烈士尋親而奔波的“感動河北”年度人物、唐山“尋親使者”張紅琢, 給本報打來電話, 繼續為21名衡水籍烈士尋親。

2007年至今, 張紅琢堅持與新聞媒體、社會志願者一起, 無償為在抗日戰爭、解放戰爭、抗美援朝等戰爭中犧牲的烈士尋找親人, 或為親屬尋找烈士的安葬地。 截至目前, 已為籍貫甘肅、安徽、福建、寧夏、江西、廣西、廣東、河南、河北、山西、山東、陝西、天津、北京、貴州、四川、重慶、湖南、浙江、江蘇、內蒙古、吉林、遼寧、黑龍江等地的885名烈士找到了“家”。

近年來, 他多次與本報聯手, 成功幫助多位埋骨他鄉的衡水籍烈士找到親人, 告慰了烈士英靈。 2017年2月24日, 《請大家幫這27位衡水籍志願軍烈士尋親》在《衡水晚報》和衡水日報社微信公眾號刊發後, 如投石激浪般引發眾多讀者的關注。 很多市民在朋友圈中轉發, 還有人幫著打聽、提供線索。 經過多方努力, 一周後, 有15位衡水籍烈士“找”到親屬。

根據陵園工作人員提供的資料和各地烈士英名錄, 經過反復核對, 近日, 他又整理出21名埋葬在遼寧、山西等地的衡水籍烈士名單。 由於戰爭殘酷、歷時久遠、檔案抄寫錯誤、烈士遺骨遷移等原因, 一些烈士的姓名、籍貫等資訊可能有誤, 或者有些字是同音字。

張紅琢表示:“如果通過我們的努力, 能讓英雄‘回家’, 讓烈屬知道烈士們的確切安葬地, 既是對烈士英靈的告慰, 也是對烈屬的莫大安慰。 ”

如果您是烈士家屬, 如果您知道以下衡水籍烈士的遺屬資訊, 可與本報或義務為烈士尋親的張紅琢聯繫。 讓我們共同努力, 幫助這些為國家、為民族獻出寶貴生命的烈士早日“回家”。

張紅琢聯繫電話:0315——2035879, 電子郵箱: 13703257598

163.com, 手機號:13703257598(微信同號)。

本報熱線電話:0318——2065067。

以下是尚未找到親屬的衡水籍烈士名單:

遼寧省丹東市寬甸縣長甸鎮

抗美援朝烈士陵園

張福強:男, 1926年生, 河北省衡水市棗強縣恩察鄉建國村, 1946年參加革命, 1950年在朝鮮犧牲, 志願軍戰士。

黑龍江省齊齊哈爾市

拜泉縣烈士陵園合葬墓

陳玉龍:男,

1923年生, 河北省衡水市景縣安陵鄉第九屯村, 1946年1月參加革命, 1953年在朝鮮犧牲, 志願軍。

黑龍江省綏化市安達市烈士陵園

何勇奎:男, 1920年生, 河北省衡水市景縣北留智鎮後於家村, 1942年3月參加革命, 1951年犧牲朝鮮, 志願軍排長。 (一說為“何永奎:男, 1927年生, 1950年5月犧牲于安達醫院, 39軍戰士”)。

黑龍江省牡丹江市林口縣烈士陵園

賈明起(啟):男, 1930年生, 河北省衡水市深州市大馮營鄉大馮營村, 1949年10月參加革命, 1951年(一說為“1952年11月”)犧牲於朝鮮, 志願軍200師600團。

吉林省通化市集安市革命烈士陵園

李鎬(高):男, 1930年生, 河北省衡水市棗強縣大營鎮西小營村, 1947年1月參加革命, 1953年4月犧牲於朝鮮, 志願軍炮兵10團3營。

山西省太原市鄭村烈士陵園

趙轉運(蓮):男, 1926年6月生, 河北省衡水市深州市王家井鎮羊窩村,

1948年參加革命, 1948年犧牲於太原, 120師戰士(一說為“184師52團6連戰士”)。

張朋明:男, 1918年生, 衡水市棗強縣棗強鎮李武莊村, 1947年8月參加革命, 1949年犧牲於山西太原, 13縱37旅(一說為“38旅”)542團戰士。

張德祥:男, 1923年生, 河北省衡水市景縣北留智鎮第八屯村, 1948年11月參加革命, 1949年犧牲於山西太原, 61軍戰士。

劉金坡(波):男, 1923年生, 河北省衡水市景縣連鎮鄉郝莊村, 1948年參加革命, 1949年犧牲於太原, 37旅111團戰士。

張玉芹(勤):男, 1924年生, 河北省衡水市景縣王千寺鎮莊村, 1947年參加革命, 1948年犧牲于山西省陽曲縣, 64軍37旅111團9連。

山西省太原市雙塔革命烈士陵園

劉玉鎖:男, 1931年生, 河北省衡水市武強縣周窩鄉東小章村, 1945年參加革命, 1948年犧牲于太原市, 冀中16團戰士(一說為“解放軍20兵團68軍後勤部兵站戰士”)。

張文群:男, 1930年5月生, 河北省衡水市深州市深州鎮北安莊村, 1948年參加革命, 1949年4月犧牲於太原, 609團戰士(一說為“解放軍20兵團68軍後勤部兵站戰士”)。

山西省太原市黃坡革命烈士陵園

李世(四)堂:男, 1907年生, 河北省衡水市景縣孫鎮西北士莊村, 1949年犧牲於太原, 民兵擔架隊民兵。

山西省太原市清徐縣烈士陵園

張春為(維):男, 1928年生, 河北省衡水市冀州市魏家屯鄉魏家宜子村, 1947年3月參加革命, 1948年於太原犧牲, 2野13縱戰士(一說為“107團7連戰士”)。

山西省太原市牛駝寨烈士陵園

劉風山:男, 1914年6月生, 河北省衡水市安平縣南蘇村鄉北白沙村, 1942年參加革命, 1946年犧牲於山西省, 晉綏野戰軍198師594團5連戰士。

河南省新鄉市獲嘉縣陳莊烈士陵園

王福梁(來):男, 1928年生,河北省衡水市阜城縣王集鄉謝莊村,1946年8月參加革命,1949年3月(一說為“1948年”)犧牲于河南新鄉,晉冀豫2軍區9分區獨立5團戰士。

武(吳)存根:男,1926年生,河北省衡水市冀州市碼頭李鎮前薛家寨村,1948年犧牲,17軍2團4連通訊員。

任景全(泉):男,1927年生,河北省衡水市阜城縣王集鄉同興莊村,1947年參加革命,1949年犧牲于河南新鄉,2野14縱隊戰士。

霍德池:男,河北省,1948年犧牲,霍德池:男,1924年生,河北省衡水市阜城縣碼頭鎮老馬村(一說為“阜城縣油房口”),1947年1月參加革命,1948年犧牲於山東省濟南市,第2野戰軍2縱隊戰士(一說為“晉冀豫2軍區9分區獨立5團排長”)。

甘肅省蘭州市榆中縣興隆山烈士陵園

何振江:男,1928年生,河北省衡水市深州市護駕遲鎮何莊村,1947年8月在甘肅省皋蘭縣十裡山村因戰犧牲,3縱隊560團排長(一說為“63軍187師560團2營戰士,1949年8月犧牲”)。

甘肅省寶雞市寶天鐵路紀念碑56位犧牲烈士之一

李明啟:男,1915年生,河北省衡水市饒陽縣東裡滿鄉郭村,1945年入伍,1946年加入中國共產黨。修築寶天鐵路期間,困難重重,任務量大,勞動強度高,部隊伙食標準又低,生活艱苦。為了改善連隊的伙食,他天天帶領炊事員到秦嶺山砍柴,路遠坡陡,往返四五十裡路,他每次砍的柴都比別人多。肩膀壓腫了、腿腳碰破了,也全然不顧,硬是用肩挑人扛,帶領炊事班打了上萬斤柴禾,解決了炊事用柴,保證了連隊的生活。他也因此積勞成疾,於1950年7月病故。生前為64軍576團1連給養員。

特別提醒,因歷史原因,烈士的籍貫地名與現地名或有出入,請仔細甄別。

1928年生,河北省衡水市阜城縣王集鄉謝莊村,1946年8月參加革命,1949年3月(一說為“1948年”)犧牲于河南新鄉,晉冀豫2軍區9分區獨立5團戰士。

武(吳)存根:男,1926年生,河北省衡水市冀州市碼頭李鎮前薛家寨村,1948年犧牲,17軍2團4連通訊員。

任景全(泉):男,1927年生,河北省衡水市阜城縣王集鄉同興莊村,1947年參加革命,1949年犧牲于河南新鄉,2野14縱隊戰士。

霍德池:男,河北省,1948年犧牲,霍德池:男,1924年生,河北省衡水市阜城縣碼頭鎮老馬村(一說為“阜城縣油房口”),1947年1月參加革命,1948年犧牲於山東省濟南市,第2野戰軍2縱隊戰士(一說為“晉冀豫2軍區9分區獨立5團排長”)。

甘肅省蘭州市榆中縣興隆山烈士陵園

何振江:男,1928年生,河北省衡水市深州市護駕遲鎮何莊村,1947年8月在甘肅省皋蘭縣十裡山村因戰犧牲,3縱隊560團排長(一說為“63軍187師560團2營戰士,1949年8月犧牲”)。

甘肅省寶雞市寶天鐵路紀念碑56位犧牲烈士之一

李明啟:男,1915年生,河北省衡水市饒陽縣東裡滿鄉郭村,1945年入伍,1946年加入中國共產黨。修築寶天鐵路期間,困難重重,任務量大,勞動強度高,部隊伙食標準又低,生活艱苦。為了改善連隊的伙食,他天天帶領炊事員到秦嶺山砍柴,路遠坡陡,往返四五十裡路,他每次砍的柴都比別人多。肩膀壓腫了、腿腳碰破了,也全然不顧,硬是用肩挑人扛,帶領炊事班打了上萬斤柴禾,解決了炊事用柴,保證了連隊的生活。他也因此積勞成疾,於1950年7月病故。生前為64軍576團1連給養員。

特別提醒,因歷史原因,烈士的籍貫地名與現地名或有出入,請仔細甄別。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