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2018高考:考後是否該鼓勵孩子估分?

高考臨近, 部分家長開始考慮一個問題, 就是高考結束後應不應該鼓勵孩子估分。 如果知道大致分數, 就可以根據分數瞭解不同梯度的院校和專業, 為志願填報做準備。 但對成績不是很理想的考生而言, 估分的過程就是發現自己在不同科目中失分的過程, 極易產生強烈挫敗感。 這也讓家長陷入兩難境地, 到底該不該鼓勵孩子在考後進行估分?今天, 達人教育網小編就為各位家長解答這一疑惑。 如果大家想瞭解更多與志願填報相關的資訊, 可以進入達人教育網(www.darenjy.com)“志願諮詢”欄目下的“填報要領”專題進行詳細瞭解。

針對家長們的這一疑問, 小編認為:應該鼓勵孩子在考後估分, 但應注意與孩子溝通時的態度和方式。

估分有利於合理預期

高考於6月8號結束(上海江蘇等省市9號結束), 而出分日期為6月22號至26號(各省具體出分日期不同), 志願填報於6月底進行。

由此可見, 出分與志願填報的時間間隔較短, 難免倉促決定, 措手不及。

因此, 考生和家長應該充分利用高考之後到出分之前的間隔, 根據預估分數去重新調整保/穩/沖三個梯度的院校和專業。 對志願填報所知甚少的家長更應抓緊時間, 根據預估分數縮小範圍, 精准鎖定目標院校, 然後及時補足相關資訊。

家長須注意溝通態度和方式

家長鼓勵孩子估分時應避免施壓, 若孩子考後挫敗感強烈, 家長應首先安撫其情緒, 通過談心、家庭出遊、同學聚會等方式緩解孩子心理負擔, 等情緒穩定後再跟孩子理性分析考後估分的重要性:分數已無法改變, 但志願填報是一場博弈, 利用既定分數填報好志願需要家長和孩子的共同努力和相互配合。

最後逐步引導孩子調整心態, 完成估分。

估分需要注意的幾點

1.估分與高考時間間隔不能太長

家長留給孩子時間與空間去釋放壓力的同時也應把控時間, 避免時間間隔過長孩子對答題情況記憶模糊, 否則將嚴重影響估分準確性。

2.對客觀題和主觀題應採用不同的估分方法

客觀題如選擇題答對得分, 反之失分。 是否得分, 得多少分都一目了然, 幾乎不存在爭議性。 而主觀題如語文的閱讀題和作文, 則很難做到精准估計, 建議考生根據參考答案與自己答案的相似度(如答題思路、切入點相似度, 文筆水準相似度)酌情給分, 得出最低分形成保守估計, 得出最高分形成樂觀估計。

3.大題估分時應按步驟分解

例如數學, 物理中的大題是按步驟得分, 題目最終的求解結果都是建立在解題步驟中每一個基礎性、鋪墊性的解答之上。 所以, 即使最後結果計算錯誤, 但只要答題思路正確, 公式正確, 都會有步驟分。 提醒考生嚴格按照標準答案中的步驟分解自己的答案, 以免形成的估分結果與最終得分偏離過多。

4.形成預估分數區間

估分的最終結果是形成由保守估計和樂觀估計為兩級的區間, 而不是某一個特定的分數, 因為前者的容錯性更高, 考生很難精準確定最終分數的具體值, 但卻能確定最終分值極有可能落在這一區間之中, 即使出現偏差, 也不會偏離太多, 這樣的估分才是科學合理的, 才是對志願填報的準備工作有積極意義的。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