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思政課還能這樣上!清華大學馮務中和他的慕課課程

在清華大學, 提起馮務中老師, 幾乎無人不曉, 因為他開設的《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課》妙趣橫生, 學生們上他的課經常是“一座難求”。 讓一直以來被學生們看做“內容枯燥”“無趣”“照本宣科”“手段傳統”的思政課重新煥發活力, 馮務中老師是如何做的呢?混合式教學是其法寶。

馮務中老師

馮務中是清華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副教授。 2015年春季學期, 他在學堂線上開設了全國第一門《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慕課, 受到學生和同行的廣泛好評。 其後的2016年和2017年, 他在慕課的基礎上進行混合式教學模式探索, 將慕課視頻、課堂講授、小班討論、課下作業四大要素統籌起來, 引導學生從思政課的客人變成思政課的主人。

“慕課視頻可以使學生的學習更為靈活, 任何時間、任何地點都能觀看;課堂講授環節, 不再重複平鋪直敘的一般性內容,

主要講帶有挑戰性、爭議性的問題;小班討論環節, 同學們針對某一個問題展開交流甚至是辯論, 給了學生自由思考的空間;課下佈置的作業能夠讓同學們有更多自我學習與自我審視的機會。 ”馮務中老師說。

在混合式教學的過程中, 智慧教學工具雨課堂的運用, 也是馮務中老師思政課的一大亮點。 2017年4月, 教育部部長陳寶生在觀摩了應用雨課堂教學的清華思政課後表示, “學生在聽‘死理論’時, 沒有溫度、沒有觸感、沒有品質, 這樣的課學生不願意聽。 今天的課我看到, 到課率、抬頭率都很高, 讓手機從‘低頭的工具’變成了‘抬頭的利器’, 這就是我們‘教材攻堅’的主要內容。 ”

馮務中老師對孔子“有教無類”的理念十分認同。

以前受限於時間和空間, 教師要想做到“有教無類”十分困難。 有了慕課以後, “有教無類”得以面向全社會開展。 慕課對於分享優質教學資源, 有著積極的作用。 現在通過慕課, 清華的優質教育資源可以為社會大眾所共用。 即便是邊遠地區, 只要能上網, 就能看到清華老師講課, 就能跟清華學生一樣接受優質教學資源。 這正是慕課為促進教育公平、提高教育品質所作出的貢獻。 對於思政課而言, 慕課還有一個重要意義就是促進馬克思主義的大眾化。 讓更多的人瞭解、認識、接觸馬克思主義, 也是教育工作者們不斷追求的目標。

2018年3月, 為深入學習黨的十九大精神, 馮務中老師主講的《党的十九大精神概論》慕課在學堂線上平臺上線,

這是全國首門系統講授十九大精神的慕課。 讓人意想不到的是, 這門課點燃了高校學生以及社會學習者學習的熱情, 選課人次直線上升, 5天時間就突破了1萬, 學習者分佈在中國、美國、加拿大、日本、英國、新加坡、澳大利亞等37個國家和地區。 目前, 清華大學正組織對該門新慕課進行英文翻譯, 計畫登錄edX、法國國家慕課平臺FUN等慕課平臺, 向全世界宣傳黨的十九大精神。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