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文苑:玉湖幽幽

我喜歡一個人背著行囊坐火車去漂泊, 也喜歡一個人面對大海看千帆競發鷗飛雲翔, 還喜歡在雨天獨自撐起一把小傘漫步江堤, 細細品讀波瀾壯闊的豪情與岸芷汀蘭的芳馨。

又一個母親節前夕, 一個落雨的星期天, 我又來到玉湖, 尋夢、追思。

雨中的玉湖, 青山含黛, 雲牽夢縈, 簡直是首飄逸雅致的小詩。 滴滴雨點輕吻湖面, 撩起一圈圈細碎的漣漪, 清幽而靜謐。 偶有浮光掠影刺目一亮, 那是小魚兒躍出水面的銀光在閃, 倏地, “咚”的一聲又鑽進水裡去了。

喲!這些小巧珍瓏的小精靈, 讓人目不遐接, 心生愛憐。

它們何以會如此機靈呢。

其實, 這會兒的魚不算多的了。

有個師範同學家住玉湖上游石龍鄉下河丫尾的, 邀請我們幾個好友前去遊山玩水, 又只能坐小小的機帆船去。 沿途峰迴路轉, 漩渦不斷。 聽不見兩岸猿啼, 也找不到來時的路。 艄公熱情地與我們說話。 當輕舟越過幾十重山, 同學的草堂即呈現眼前:四面綠野, 門前栽竹種桃, 一條兩丈寬的河叉緩緩繞屋流過……

秋光瀲灩, 我們驚歎于秋水共長天一色, 高卷褲腿, 下到河裡又是捉魚又是摸蝦, 驚喜不已。 河水剛好沒膝, 晚霞輝映, 金光粼粼。 我們又叫又跳。 魚兒也跟著跳起來了!同學叫大家鼓掌魚會更多。 果然, 數不清的魚此起彼落, 仿佛無數個燕子在眼前翻飛, 看得眼花繚亂。

雨點般的魚兒歡蹦亂跳, 我們歡呼雀躍, 手忙腳亂地將跳上沙灘的魚兒捉回水裡去。

回憶甜美, 至今沒法淡忘。

煙雨濛濛, 心潮起伏, 幾回低首更沉吟。

真不敢想像, 這煙波浩渺、能滿足茂名地區飲用的玉湖, 原來是嶺頭, 偌大的石狗嶺至今還矗立于湖邊。 聽我媽媽說, 挖去的部分完全靠肩挑民擔, 當時沒有工具挖掘搬運, 挖成泥牛狀, “嘭”的一聲, 牛倒人也倒下不少。 當時有12萬民工進場施工, 那場面, 那聲勢, 是何等浩大!你追我趕, 忘情於挑擔裡, 人山人海, 歌聲飛揚。 略懂文化的人在工地上負責編歌, 為挑擔的人鼓勁加油呐喊助威。

小時候, 我常常聽媽媽說起她擔水庫的事和她哼唱的歌謠:“石骨河水彎又彎, 堅心苦戰把它攔。

攔起河壩闊過海, 引水回鄉笑開顏”。

何以有水庫呢?

50年代初, 國家決定開發茂名油葉岩資源, 需首先解決用水15立方米每秒的水源問題。 燃料工業部提出在鑒江上游修建水庫以調節水量。 並於1954年委託廣東省水利廳提供建庫資料。 省水利廳於1955年提出《茂名工業區鑒江引水工程計畫任務書》和《大拜水庫查勘報告》, 建議由茂名石鼓分變村開渠引鑒江水于金塘附近匯入公館河, 並于鑒江上游支流曹江修建大拜水庫。

良德水庫工程設計, 於1957年7月開始, 1959年9月竣工。

次年7月, 石骨水庫竣工。

9月, 龍頭坳連通渠挖開, 從此兩庫連通……

一壩橫空, 灑落了幾多前輩的辛勤汗滴;茫茫山海, 凝聚著多少老一輩的心血乃至生命!他們拋家別子, 忍饑挨餓,

貧病交加, 仍然長年累月地撲在那片熱土揮汗如雨……不少人去了沒再回來。 我媽媽與他們一樣水腫嚴重缺營養, 在工地大病了一場, 幸得炊事相救才倖免於難。 大姐僅僅兩個月大, 還在繈褓之中, 媽媽就踏上擔水庫征途, 成百里路途, 赤腳徒步, 竹杖芒鞋, 披星戴月, 風雨兼程。

媽媽的救命恩人故去後, 我們還繼續登門拜訪其後代人。 天變地變情不變, 我們在懷念一種精神, 秉承一種不能丟掉的德行, 讓感動延續。

我愛水庫, 當中有我媽媽的蹤跡和汗滴。

我愛玉湖, 玉湖在我心中乃一泓碧浪可樂, 碧綠, 清澈, 可飲, 可樂。 地理位置佳, 是休閒散心的好去處, 南國桃園也。

党近年來實行惠老政策, 發給老年人津貼, 讓含辛茹苦的的前輩們辛苦有所回報。

使他們在精神層面上得到慰藉, 在物質上得到一點援助。 年少辛勞老有所養, 党的英明, 可歌可泣!

可歎, 我嗎媽及那批人吃盡苦頭卻沒有來得及享受一天清福, 就早早離世了。 “子欲養而親不待”的遺憾, 斯世無以彌補, 似恨海沉船。 倘若我媽媽尚在人間, 也只有76 歲, 正是享受天倫之樂頤養天年的金秋, 可她一走二十載。

玉湖幽幽, 離情幽幽, 不知道吾母別後可好?

玉湖, 生命湖, 母親湖, 多看一眼您, 我的內心就多一份感動與顫慄!

玉湖幽幽, 江風悠悠, 當年熱火朝天的勞動場面仿佛又駕雨踏歌而來:

“擔起鋤頭唱山歌, 堅心苦戰石骨河。 為著旱災築水庫……”。

媽媽, 是不是您在唱歌呢?

女兒此刻獨自漫步江堤, 靜靜地聆聽您的聲音。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