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中科院“碳專項”生態系統固碳系列研究成果集中亮相國際核心期刊

記者從中科院獲悉:北京時間18日淩晨3時, 中國科學院戰略性先導科技專項“應對氣候變化的碳收支認證及相關問題”之“生態系統固碳”專案群系列研究成果以專輯形式發表在《美國科學院院刊》(PNAS)上。 該專案群的7篇研究論文全面、系統地報導了中國陸地生態系統結構和功能特徵及其對氣候變化、人類活動的響應, 量化了中國陸地生態系統固碳能力的強度和空間分佈, 以及生物多樣性和大尺度養分條件對生態系統生產力的影響。

其中, 代表性的研究成果有:

一、中國陸地生態系統在過去幾十年一直扮演著重要的碳匯角色。

例如, 在2001-2010年期間, 陸地生態系統年均固碳2.01 億噸, 相當於抵消了同期中國化石燃料碳排放量的14.1%;其中, 中國森林生態系統是固碳主體, 貢獻了約80%的固碳量, 而農田和灌叢生態系統分別貢獻了12%和8%的固碳量, 草地生態系統的碳收支基本處於平衡狀態;

二、首次在國家尺度上通過直接證據證明人類有效干預能提高陸地生態系統的固碳能力。 例如, 我國重大生態工程(如天然林保護工程、退耕還林工程、退耕還草工程、以及長江和珠江防護林工程等)和秸稈還田農田管理措施的實施, 分別貢獻了中國陸地生態系統固碳總量的36.8%(7.4千萬噸)和9.9%(2.0 千萬噸);

三、首次在國家尺度上開展了群落層次的植物化學計量學研究,

驗證了生態系統生產力與植物養分儲量間的正相關關係, 揭示了植物氮磷元素的生產效率;四、首次揭示了生物多樣性與生態系統生產力和土壤碳儲量之間的相關關係, 證實了增加生物多樣性不僅能提高生態系統的生產力, 而且可以增加土壤的碳儲量。

據瞭解, 《美國科學院院刊》是國際最權威的學術刊物之一, 在資源和生態環境領域, 其影響力與英國的《自然》(Nature)和美國的《科學》(Science)齊名。 在這個刊物上以專輯形式, 全面、系統地發表研究成果, 不僅是中國首次, 在亞洲也是首次, 在國際上也十分少見。

碳專項生態系統固碳任務群首席科學家、中科院院士方精雲表示, 該成果的發表彰顯了以中科院科研人員為代表的中國科學家在碳迴圈、全球變化、生態系統生態學等領域的國際地位,

體現了我國科學家在該領域的研究從國際跟蹤和並行到領跑的飛躍。

同時, 該項研究成果的發表不僅為驗證和發展相關的生態學基本理論、評估生態系統對未來環境變化的回應提供了基本資料, 為今後中國應對氣候變化的國際談判提供了重要支撐, 並將在推動生態文明建設、實現“美麗中國”願景中發揮重要作用;也為人類干預促進生態系統碳吸收提供了新的見解, 為正在經歷類似經濟和社會變革的其他國家提供了有益的經驗和啟示。

(責編:劉辛未)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