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故事>正文

【紅牆故事】200個公廁和我

小廁所, 大民生。 公廁作為展示北京城市文明的一把尺子, 正經歷著一場深刻的 “革命”。 在西城區, 車水馬龍的前門大街, 人流攢動的大柵欄, 京城的現代與歷史在這裡交相輝映, 在這光鮮亮麗的背後, 人們能夠感受到這場公廁“革命”的成果和保潔員們的默默奉獻。

每天一大早, 35歲的駱然就會穿上工服、騎上單車, 開始一天的“巡遊”。 駱然是西城區環衛五隊的一名班長, 跟大多數同齡人相比, 他的工作有些特殊, 每天的工作差不多都是在廁所裡。 他常自嘲:“其實我覺得我權力還挺大的, 手裡也管著二百多個廁所呢。

2014年, 駱然從部隊轉業, 被分配到西城區環衛五隊。 初到崗位, 得知自己的工作將每天與廁所形影不離, 他也曾產生過想法。 “那時候是大學生嘛, 到這之後聽說, 是管廁所的, 心裡邊挺不接受的, 大家都覺得廁所, 用現在話說挺low的吧這工作。 ”

駱然是土生土長的北京人, 打小在胡同裡長大, 印象中北京的公共廁所, 似乎永遠與濕乎乎的水泥板、髒亂差、黑不溜秋的環境密不可分。 別看他工作的年頭不算長, 但恰好趕上了北京公廁變化最大的這幾年。 曾經傳統的溝槽式公廁改造為了達標式公廁, 中央空調、新風換氣、真空排導、24小時熱水……曾經讓人嗤之以鼻的公廁有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很多人甚至從很遠的地方慕名而來體驗一把。

設施的更新, 方便了百姓, 但對保潔員來說, 工作量反而是大大增加了。 為了減少設施的損壞率, 保潔員只能用抹布擦, 一遍下來, 至少需要一個半小時。 相比于普通廁所30分鐘之內保潔達標的要求, 新廁所則是要隨時達標。

開朗樂觀的他, 在工作中也結識了一幫可愛的保潔員們。 閒暇時, 他總會和他們拉拉家常, 慢慢發現, 身邊的師傅們其實個個都不簡單。 左師傅今年52歲, 每天差不多五點多就打卡上班。 他說, 早晨人少, 好幹活, 到六點半, 早上起來送小孩的、上班的都起來了, 活不好幹。 左師傅給人印象最深的就是“快”, 但他保潔品質一點都不低, “有時候幹活讓人感覺是在較勁。 ”

負責棕樹斜街公廁的畢豔敏, 今年31歲,

在保潔隊伍裡算是小字輩的, 但她負責的廁所卻是整個片區裡面積最大的。 身邊的大爺大媽常提起, 她負責的廁所一天都要擦上好幾遍, 什麼時候去都特乾淨。

“保潔員真的是挺不容易的, 因為不是所有人都能理解這份行業。 ”身處特殊地區, 駱然和他的夥伴們深知工作的責任和價值。 “我們的公廁, 那都是在西城區重要的地方, 像大柵欄、國家大劇院、天橋文化中心等等, 紅牆意識, 就是我們應該做到最好, 把我們的服務做到別人滿意的地步。 ”

北京今年將完成580座各類公廁的升級改造, 轟轟烈烈的“廁所革命”將改變人們對公廁的刻板印象, 也將實實在在地為居民的生活帶來實惠。 這一切都離不開像駱然一樣堅守著的廁所衛士們,

一次次擦洗、一遍遍清掃, 他們用雙手踐行著“絕對忠誠、責任擔當、首善標準”, 讓“紅牆意識”真正惠及每一個人。

(責編:渠麗華)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