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小孩是大人的回音谷,你給孩子什麼,TA遲早會還你什麼

po主家的小朋友不到四歲, 卻頗會講道理, 同時也是個話癆, po主忙的時候煩她話太多, 讓她先別說話, 她就放低音量繼續說, 若po主制止, 她會解釋為:我是和自己說話/我是和沙發說話/我是和玩具說話...可是, 她明明是在和po主講呀講、講呀講呀......

01

比起說個不停, 更難以應付的是她用po主說過的話來說po主, 而語境卻有所差別, po主若從了、稍覺得委屈, 若不從、顯然是啪啪的自打耳光, 所以po主不得不從。

自她能理解“對”和“錯”的意思以來, po主在她做錯事情的時候都要求她反省 ---其實這麼小哪知道“反省”是什麼意思呢, 遇到小孩做錯事,

大人也難免有點情緒, po主無非是想兩個人分開一下、彼此都平復一下心情。 而地點不限, 另一個房間、樹屋(她的帳篷)、沙發、滑梯, 都可以。

不過, 不知是不是待在角落裡更讓人有安全感, 她在角落裡哭著“反省”的時間相對較多。 所以在po主做了她覺得錯了的事情的時候, 她就會對po主說:“媽媽, 你這樣是不對的, 去角落反省一下!”

儘管po主心裡想的是“哈~?哪裡錯了”, 但畢竟po主認為她犯了錯時、她或許也覺得自己沒錯呢, 為了表示公平, po主還是會照做的。 一視同仁遵守規矩也是立規矩的一種, 為人母能屈能伸, 哼。

02

po主是個懶人, 照看小孩時會略施小計讓自己偷懶。 比如主動準備好畫本、畫筆, 假裝很想畫畫的樣子“邀請”小朋友一起畫, 她中計後畫得投入可以自己畫很久, 這樣po主就能以“葛優躺”在沙發上休息了。 但畫完畫有一個問題, 小朋友說她畫得很好看而po主畫得難看, 以po主的藝術造詣(值為零)來看, 每個人的畫都有他表達的意思, 不能以好看難看為論, 所以po主會告訴她“你不能這樣說別人,

每個人想畫的東西不一樣, 說別人畫得難看、別人會難過的”。

她似懂非懂的接受了po主的說法, 從此po主不能對她的所有的事情進行否定, 尤其是說她哭的樣子很難看時, 她會邊抽泣邊抗議:“媽媽, 你不能這樣說我, 我會難過的。 ”

好吧, 你哭本來就是因為難過, 我再說你的確有點兒不厚道, 然後po主跟她道歉(可po主心裡卻依然覺得醜, 道理是對的, 但無法改變po主的審美呀--- 不知她長大後看到此文會作何感想)。

嗯, 雖然母女倆的顏值都低於平均值, 但還是經常出門嚇人。 po主家附近有個路口車很多, 而且不少時候是大卡車, 人行橫道的綠燈時間短, 以成年人的一般行走速度到達對面並多不出幾秒鐘, 中途或許還有車拐彎交錯必須等讓,

所以過馬路時需要非常集中注意力。 小話癆不懂這些, 一路上絮絮叨叨個不停, po主只能強制要求過馬路時專心、別說話。 好了, 上週末一家三口步行去不是很遠但也不近的地方, 不管是過馬路還是走一般的步行道, 她屢次制止po主和她爸說話:“媽媽, 專心走路, 別聊天”!

OMG, 在人少的步行道上, 三個人默默的走著, 謎之尷尬好嗎?But, 還是得表現出“寶寶你是對的, 媽媽聽你的”, 也是心累。 。 。

03

po主在小朋友還沒出生時幻想母愛浸染的畫風為溫潤如玉, 可理想與現實之間有時是隔著一條銀河的。

因為這樣那樣的事情po主何談溫潤如玉, 簡直是暴躁如雷, 有時河東獅吼波及小朋友, 雖然冷靜下來後會好好的跟她解釋不是她的原因、好好的跟她道歉, 但她還是會因此減少安全感, 不會說話以前表現為求抱抱, 會運用語言以後問的是“媽媽, 你是愛我的對嗎”。 如此確認、也真是可憐。

po主為了讓她放心, 以她很喜歡吃的霜淇淋作類比來讓她理解po主的意思:“當然, 媽媽是愛你的, 媽媽不愛你難道愛霜淇淋嗎?霜淇淋又不是我的寶寶。”

“我是你寶寶,所以你是愛我的對嗎?”“是的”

“哈哈哈,霜淇淋又不是你寶寶,你不愛我難道愛霜淇淋嗎?哈哈哈”小朋友的不快完全被她認為有趣的霜淇淋的說法帶走。

之後遇到譬如因為睡覺時間到了po主嚴肅拒絕她再玩一會兒的請求時,不等po主說什麼,她自己先開口了“媽媽,你是愛我的對嗎?你不愛我難道愛霜淇淋嗎?

哈哈哈”小朋友的概念裡“媽媽語氣不好的對我說話”與“媽媽不愛我了”不再是劃等號了,取而代之的是“即使媽媽拒絕了我的要求,即使媽媽生氣了,媽媽也是愛我的”。

後記

po主只是純粹分享育兒過程中的一些小事,畢竟“別人家的孩子”“別人家的父母”各有不同。以po主的淺見,給小孩建立三觀的時候,不能說小孩必須要怎樣怎樣、而大人卻另當別論。雙重標準的話可能會讓小孩混淆概念,不利於形成明確的三觀。

關於最後兩段po主想說:人無完人,如果把為人父母當成一項工作,那麼工齡和小孩的年齡是一樣的。

小孩之於這世界,我們之于為人父母的世界,都是零基礎入門的。所以雖然我們心懷憧憬,但不必過於苛責自己,接納生活中的不完美,而儘量完美的傳達對小孩的愛意。

安全感不僅是創建一個溫室,安全感還可以是給他一把傘、教會他如何打開、如何撐著、如何應對四季。

媽媽不愛你難道愛霜淇淋嗎?霜淇淋又不是我的寶寶。”

“我是你寶寶,所以你是愛我的對嗎?”“是的”

“哈哈哈,霜淇淋又不是你寶寶,你不愛我難道愛霜淇淋嗎?哈哈哈”小朋友的不快完全被她認為有趣的霜淇淋的說法帶走。

之後遇到譬如因為睡覺時間到了po主嚴肅拒絕她再玩一會兒的請求時,不等po主說什麼,她自己先開口了“媽媽,你是愛我的對嗎?你不愛我難道愛霜淇淋嗎?

哈哈哈”小朋友的概念裡“媽媽語氣不好的對我說話”與“媽媽不愛我了”不再是劃等號了,取而代之的是“即使媽媽拒絕了我的要求,即使媽媽生氣了,媽媽也是愛我的”。

後記

po主只是純粹分享育兒過程中的一些小事,畢竟“別人家的孩子”“別人家的父母”各有不同。以po主的淺見,給小孩建立三觀的時候,不能說小孩必須要怎樣怎樣、而大人卻另當別論。雙重標準的話可能會讓小孩混淆概念,不利於形成明確的三觀。

關於最後兩段po主想說:人無完人,如果把為人父母當成一項工作,那麼工齡和小孩的年齡是一樣的。

小孩之於這世界,我們之于為人父母的世界,都是零基礎入門的。所以雖然我們心懷憧憬,但不必過於苛責自己,接納生活中的不完美,而儘量完美的傳達對小孩的愛意。

安全感不僅是創建一個溫室,安全感還可以是給他一把傘、教會他如何打開、如何撐著、如何應對四季。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