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時政>正文

【扶貧經驗】​在脫貧攻堅中創新“黨建+”鄉村綜合治理模式——以省級貧困村劉大樓村為例

【中國扶貧動態】:★刊發扶貧政策資訊 ★報導扶貧工作動態★反映扶貧工作問題

點擊右上方的紅色按鈕, 關注【中國扶貧動態】, 獲取更多重要政策資訊

編者按:【創新鄉村治理】山東省編辦第一書記工作組和駐村工作隊編寫的《在脫貧攻堅中創新“黨建+”鄉村綜合治理模式》案例, 近日榮獲第二屆山東鄉村治理十佳案例。 在幫包扶貧過程中, 他們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 把抓好党建作為最大政績, 結合幫包村實際和脫貧攻堅實踐, 研究提出“一個中心、三個引領”工作總思路, 組織實施“兩補一提升”和“一村一品、一村一業、一村一張規劃藍圖”幫扶規劃, 探索提出了“支部建在自然村”, 形成以党的建設統領農村德治、法治、自治的“黨建+”鄉村綜合治理模式, 按照“党建強、產業興、鄉村美”的目標, 以產業興旺帶動鄉村振興, 建設“千年古村、仁德大樓”“現代社區、活力向陽”和“非遺之鄉、紅色什李”美麗鄉村。

其經驗值得學習和借鑒。

劉大樓村行政村位於山東省菏澤市鄄城縣西南部,

因為群眾文化素質不高, 缺致富帶頭人, 沒有穩定村集體收入, 導致了村莊的貧窮落後。 2017年2月, 省編辦第一書記進駐劉大樓行政村, 開展“抓黨建、促扶貧”幫扶工作, 結合村莊實際著力創新鄉村治理模式, 探索出了一條“以黨建為中心, 強化市場引領、法治引領、文化引領”的扶貧幫包道路和“以黨建統領法治、德治、自治”四位一體的鄉村綜合治理模式。 經過一年的實踐, 劉大樓行政村發生了顯著變化。

一、背景與意義

劉大樓村行政村位於彭樓鎮西南部, 是省級貧困村, 下轄劉大樓、香店、前杜莊、孫莊4個自然村, 共有人口3424人, 耕地3272畝, 原有貧困戶108戶、326人, 黨員80余名, 大多年齡在50歲以上, 缺少新生力量, 黨支部書記空缺多年。 村內家族矛盾深重,

社會風氣較差, 偷盜、搶劫、故意傷害、殺人等惡性刑事犯罪事件時有發生, 刑滿釋放人員多達10餘人。 村幹部素質不高, 缺乏凝聚力, 幹群關係緊張, 村集體收入為零。 村南有新型農村社區舜王社區, 其中前杜莊自然村是社區規劃搬遷村之一, 舊村拆遷新村建設任務繁重。 村北400米處有劉林, 為明代弘治年間右副都禦史劉忠及其家族墓葬, 距今已有800多年歷史, 是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村西有我省唯一的國家級中藥材市場和山東省中藥產業園, 產業園管委會為省編辦批准成立的副縣級行政機構。 劉大樓行政村面臨的既有舊矛盾也有新問題, 呈現出脫貧攻堅與新農村建設兩大任務、雙重壓力相互交織並存的複雜形勢。

二、治理過程與創新點

(一)深入走訪調研,探索創新科學的鄉村治理模式。按照“五必訪五必問”要求,第一書記先後走訪黨員近百人次,貧困戶100余戶。帶領村幹部和致富能手赴鄄城縣董口鎮、臨沂市沂南縣等8個市縣和齊魯工業大學、北京市農科院等5個單位實地考察,學習精准扶貧和美麗鄉村建設等先進經驗。多次走訪省市縣扶貧、交通、農業等部門,對接協調座談40餘次。在掌握扶貧工作第一手資料,摸清村情民意基礎上,研究提出“一個中心,三個引領”的總體幫扶思路和“兩補一提升”(補齊基礎設施短板,補齊民生保障短板,提升党建水準)幫扶規劃,細化了党的建設、基礎設施、集體經濟、民生保障四方面幫扶內容,擘畫了“千年古村、仁德大樓”美麗鄉村建設遠景。

(二)補齊基礎設施短板,優化精准扶貧、精准脫貧環境。積極推進村內道理建設工程,第一書記帶頭捐款1000元,動員全村群眾集資8萬元,政府配套 180余萬元,新修道路4.6公里;利用第一書記專項資金70萬元,新建改建道路1.65公里。利用“一事一議”財政獎補資金25萬元,組織發動群眾出工出力,新修下水道3.6公里。新裝變壓器4台,改造輸電線路5200米,安裝路燈67盞。利用領導協調的小農水資金30萬元,新建生產橋2座,打井4眼,疏通水渠3000米,改造貧困戶危房14戶,扎實推進煤改電、煤改氣和農村廁所改造等工程,切實改善了群眾生活居住環境。

(三)補齊民生保障短板,把黨的溫暖送到群眾身邊。利用第一書記專項資金40萬元,擬定了劉大樓幼稚園改擴建規劃,已報教育部門立項並開工建設。為社區小學配備了價值5萬元的高清數字影院,對7名貧困生進行資助幫扶。春節期間走訪慰問老黨員老幹部,會同紅十字會和愛心企業對全部貧困家庭開展救助幫扶。協調愛心志願組織資助了村內2名孤兒。為村裡聘請了1名法律顧問,定期開展法制教育宣傳活動。協調省科學院為鄉鎮衛生院和村衛生室建立了健康查體

中心,配備了價值20萬元的健康查體設備。協調省文物局申報了劉大樓村明代劉氏家族墓地文物維修保護方案,爭取到文物修復專項資金200余萬元。組織開展了“四德模範”評選,科普進校園、進社區等公益活動,選派2名村民代表參加全省農民體育骨幹培訓班,邀請省雜技團、省呂劇院藝術團開展精品文藝惠民演出,豐富了群眾精神文化生活,鄉村文明蔚然成風。

三、效果分析

一年來,劉大樓行政村無論是村容村貌還是村民精神面貌都發生了顯著變化。在全縣省派第一書記工作現場觀摩活動中,省編辦第一書記工作組名列各幫扶單位第一名,劉大樓行政村名列全縣33個第一書記幫扶村第一名。劉大樓行政村的顯著變化,對創新鄉村治理啟示如下:

(一)必須堅持以習近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特別是習近平精准扶貧思想為指導。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就是要通過採取更加有力的舉措,切實改變農業農村落後面貌,補齊農村這塊全面小康社會的短板。在習近平精准扶貧思想的指導下,我們著力補齊劉大樓村基礎設施短板,改善群眾教育、醫療、住房、養老等民生保障水準,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一年內劉大樓村現有標準下88戶259人實現了脫貧。

(二)必須堅持以黨建統領法治、德治、自治,實現党領導下人民當家作主與依法治村、以德治村相統一。十九大報告提出,要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結合的鄉村治理體系。在鄉村治理中實現法治德治自治,必須堅持党的領導地位,發揮基層黨組織的核心作用,從而充分激發出基層治理活力。劉大樓村新換屆後的兩委班子能力素質明顯增強,進一步強化黨組織戰鬥堡壘作用明顯增強。結合一個行政村包含多個自然村的實際,我們研究提出“支部建在自然村”的農村黨建新模式,推進黨務村務一體化,實現党建強村、市場富村、法治安村、道德潤村、文化美村的總體目標。

(三)必須堅持以新舊動能轉換促進產業發展和集體經濟增收。2月13日,省政府印發《山東省新舊動能轉換重大工程實施規劃》,提出提升傳統產業改造形成新動能,深入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我們緊緊抓住新舊動能轉換這個重要發展機遇,推進村裡中藥材產業與現代加工、物流、旅遊、文化、康養等產業深度融合,壯大村級集體經濟,加強扶貧產業項目建設,第一年就實現村集體增收10萬元。

(四)必須堅持以文化自信激發群眾脫貧致富同奔小康的內生動力。鄉村的文化底蘊是最寶貴的精神財富,治理鄉村要充分發掘文化底蘊,保護文化遺產,發揚歷史傳承,在濃厚的文化氛圍中凝魂育人。劉大樓村的劉林承載著村民的精神寄託,通過實施劉林的保護開發,築牢村民與歷史的精神聯繫,發掘劉林的精神內涵,力爭把劉林建設成黨員幹部廉政教育基地、政德教育基地、齊魯好家風教育基地和非物質文化遺產展示基地,以文化自信振奮貧困群眾在党的領導下決勝脫貧攻堅的精氣神,激發群眾追求美好生活的內生動力。

(五)必須堅持以城鄉公共服務均等化促進困難群眾民生改善。城市人口較為密集,公共服務發展較完善,效率也較高。但是農村地區由於不同村落間隔較遠,面向農村老百姓提供的教育、醫療、養老等公共服務還不充分不均衡。我們結合實際和群眾意願,依託中藥材市場和中藥材產業園,積極穩妥推進新型農村社區建設,提高人口聚集度,並在社區內建立了公共服務中心和便民服務大廳,提升公共服務供給效率,使村民在社區裡也能享受到與城市相仿的公共服務,從而大幅改善了民生水準。

申報單位:鄄城縣彭樓鎮劉大樓村

主要完成人:孫 晟 察時豪 王長超

主編:《中國扶貧動態》編輯部

投稿郵箱:757666366@qq.com

歡迎來稿來信,歡迎留言,反映扶貧工作問題,您的關注就是對扶貧工作最大的支援!

點擊右上方的紅色按鈕,關注【中國扶貧動態】,獲取更多重要政策資訊。

二、治理過程與創新點

(一)深入走訪調研,探索創新科學的鄉村治理模式。按照“五必訪五必問”要求,第一書記先後走訪黨員近百人次,貧困戶100余戶。帶領村幹部和致富能手赴鄄城縣董口鎮、臨沂市沂南縣等8個市縣和齊魯工業大學、北京市農科院等5個單位實地考察,學習精准扶貧和美麗鄉村建設等先進經驗。多次走訪省市縣扶貧、交通、農業等部門,對接協調座談40餘次。在掌握扶貧工作第一手資料,摸清村情民意基礎上,研究提出“一個中心,三個引領”的總體幫扶思路和“兩補一提升”(補齊基礎設施短板,補齊民生保障短板,提升党建水準)幫扶規劃,細化了党的建設、基礎設施、集體經濟、民生保障四方面幫扶內容,擘畫了“千年古村、仁德大樓”美麗鄉村建設遠景。

(二)補齊基礎設施短板,優化精准扶貧、精准脫貧環境。積極推進村內道理建設工程,第一書記帶頭捐款1000元,動員全村群眾集資8萬元,政府配套 180余萬元,新修道路4.6公里;利用第一書記專項資金70萬元,新建改建道路1.65公里。利用“一事一議”財政獎補資金25萬元,組織發動群眾出工出力,新修下水道3.6公里。新裝變壓器4台,改造輸電線路5200米,安裝路燈67盞。利用領導協調的小農水資金30萬元,新建生產橋2座,打井4眼,疏通水渠3000米,改造貧困戶危房14戶,扎實推進煤改電、煤改氣和農村廁所改造等工程,切實改善了群眾生活居住環境。

(三)補齊民生保障短板,把黨的溫暖送到群眾身邊。利用第一書記專項資金40萬元,擬定了劉大樓幼稚園改擴建規劃,已報教育部門立項並開工建設。為社區小學配備了價值5萬元的高清數字影院,對7名貧困生進行資助幫扶。春節期間走訪慰問老黨員老幹部,會同紅十字會和愛心企業對全部貧困家庭開展救助幫扶。協調愛心志願組織資助了村內2名孤兒。為村裡聘請了1名法律顧問,定期開展法制教育宣傳活動。協調省科學院為鄉鎮衛生院和村衛生室建立了健康查體

中心,配備了價值20萬元的健康查體設備。協調省文物局申報了劉大樓村明代劉氏家族墓地文物維修保護方案,爭取到文物修復專項資金200余萬元。組織開展了“四德模範”評選,科普進校園、進社區等公益活動,選派2名村民代表參加全省農民體育骨幹培訓班,邀請省雜技團、省呂劇院藝術團開展精品文藝惠民演出,豐富了群眾精神文化生活,鄉村文明蔚然成風。

三、效果分析

一年來,劉大樓行政村無論是村容村貌還是村民精神面貌都發生了顯著變化。在全縣省派第一書記工作現場觀摩活動中,省編辦第一書記工作組名列各幫扶單位第一名,劉大樓行政村名列全縣33個第一書記幫扶村第一名。劉大樓行政村的顯著變化,對創新鄉村治理啟示如下:

(一)必須堅持以習近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特別是習近平精准扶貧思想為指導。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就是要通過採取更加有力的舉措,切實改變農業農村落後面貌,補齊農村這塊全面小康社會的短板。在習近平精准扶貧思想的指導下,我們著力補齊劉大樓村基礎設施短板,改善群眾教育、醫療、住房、養老等民生保障水準,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一年內劉大樓村現有標準下88戶259人實現了脫貧。

(二)必須堅持以黨建統領法治、德治、自治,實現党領導下人民當家作主與依法治村、以德治村相統一。十九大報告提出,要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結合的鄉村治理體系。在鄉村治理中實現法治德治自治,必須堅持党的領導地位,發揮基層黨組織的核心作用,從而充分激發出基層治理活力。劉大樓村新換屆後的兩委班子能力素質明顯增強,進一步強化黨組織戰鬥堡壘作用明顯增強。結合一個行政村包含多個自然村的實際,我們研究提出“支部建在自然村”的農村黨建新模式,推進黨務村務一體化,實現党建強村、市場富村、法治安村、道德潤村、文化美村的總體目標。

(三)必須堅持以新舊動能轉換促進產業發展和集體經濟增收。2月13日,省政府印發《山東省新舊動能轉換重大工程實施規劃》,提出提升傳統產業改造形成新動能,深入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我們緊緊抓住新舊動能轉換這個重要發展機遇,推進村裡中藥材產業與現代加工、物流、旅遊、文化、康養等產業深度融合,壯大村級集體經濟,加強扶貧產業項目建設,第一年就實現村集體增收10萬元。

(四)必須堅持以文化自信激發群眾脫貧致富同奔小康的內生動力。鄉村的文化底蘊是最寶貴的精神財富,治理鄉村要充分發掘文化底蘊,保護文化遺產,發揚歷史傳承,在濃厚的文化氛圍中凝魂育人。劉大樓村的劉林承載著村民的精神寄託,通過實施劉林的保護開發,築牢村民與歷史的精神聯繫,發掘劉林的精神內涵,力爭把劉林建設成黨員幹部廉政教育基地、政德教育基地、齊魯好家風教育基地和非物質文化遺產展示基地,以文化自信振奮貧困群眾在党的領導下決勝脫貧攻堅的精氣神,激發群眾追求美好生活的內生動力。

(五)必須堅持以城鄉公共服務均等化促進困難群眾民生改善。城市人口較為密集,公共服務發展較完善,效率也較高。但是農村地區由於不同村落間隔較遠,面向農村老百姓提供的教育、醫療、養老等公共服務還不充分不均衡。我們結合實際和群眾意願,依託中藥材市場和中藥材產業園,積極穩妥推進新型農村社區建設,提高人口聚集度,並在社區內建立了公共服務中心和便民服務大廳,提升公共服務供給效率,使村民在社區裡也能享受到與城市相仿的公共服務,從而大幅改善了民生水準。

申報單位:鄄城縣彭樓鎮劉大樓村

主要完成人:孫 晟 察時豪 王長超

主編:《中國扶貧動態》編輯部

投稿郵箱:757666366@qq.com

歡迎來稿來信,歡迎留言,反映扶貧工作問題,您的關注就是對扶貧工作最大的支援!

點擊右上方的紅色按鈕,關注【中國扶貧動態】,獲取更多重要政策資訊。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