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F1中國大獎賽走過15年 看看15年來的變化

【綜合訊】2018年F1中國大獎賽4月15日在上海國際賽車場落幕, 這也是中國站在上海走過的第15個年頭。 據統計, 今年賽事三天累計到場約16.5萬人次, 入場觀賽約14.5萬人次。 憑藉出色的車隊策略, 紅牛車隊車手裡卡多神奇奪冠, 梅賽德斯車手博塔斯、法拉利車手萊科寧分獲第二、第三。

3天累計有16.5萬人次入場

“能不能搞到一張F1的票?”距離2018年F1中國大獎賽開始還有一周的時間, 4月13日至15日三天比賽日的門票已經全部售空。 據騰訊體育報導, 從虹橋機場前往市區的高架橋上, 今年F1賽事宣傳飄旗一直延展到市區。 比賽舉辦地嘉定周邊的酒店早早就爆滿,

市區酒店的房價均上漲了20%左右。 F1內部一位來自西班牙的同事向賽事承辦方、上海久事國際賽事管理有限公司總經理楊亦斌感慨, 自己的家鄉巴賽隆納同樣承辦F1 賽, 但完全無法與上海這樣全城可見F1元素相提並論。

從2004年第一屆中國大獎賽, F1登陸中國15年, 每一年都會被問起這樣一個問題:15年了, 中國人真的接受F1了麼?2018中國大獎賽, 賽事三天累計到場人次約16.5萬人次, 和去年持平。

“應該講觀眾的品質和初期相比, 完全是不一樣的, 現在可以講80%的觀眾, 甚至更高的比例是看得懂的, 都是15年來我們沉澱下來的真正的車迷, 他們懂賽事、懂規則, 也懂得F1的文化。 ”楊亦斌這樣說道。

除了車迷的沉澱, F1 中國大獎賽元年,

比賽現場設置了包括B、D、E在內的很多臨時看臺, 由於這些看臺都是臨時結構, 5年的使用期過後, 出於安全因素後期都做出了調整:B看臺兩萬個座位完全拆掉變成草地看臺, 草地看臺容納的觀眾位置自然不會像固定看臺或者臨時看臺那麼多;E看臺的位置如今放置了大型看板, 這些均使得現場入場人數無法超越元年。

F1越來越重視中國

除了觀賽人數眾多之外, F1管理公司也越來越重視中國市場。

據上觀新聞報導, 今年是F1中國站新三年合約的第一年。 自去年美國自由媒體集團收購F1後,

新管理層更注重分享, 借助當地資源進行推廣。 中國和美國成為兩個最重要的市場, 甚至出現與其他賽道不同的資源配置和運作方式。 F1管理公司主席兼CEO切斯·凱利認為, “中國具有大量尚未開發的潛力, 這份新合同是我們發展戰略的一部分, 在全球版圖更顯得十分重要。 ”

從2011年F1中國大獎賽開始, 上海站不再只是賽車運動, 而是融入更多汽車文化、旅遊元素等。 從2011年開始, 嘉定區政府、旅遊局、國際汽車城等相關單位將汽車產業論壇、業態內的招商引資放在F1賽期間, 做足賽車文化的文章。 2019年, F1將迎來第1000場賽事, 基於中國市場目前在F1版圖的重要地位, F1中國站將是第1000場賽事的有力競爭者。

F1不再只是一張城市名片

當初德國人蒂爾克設計F1中國大獎賽賽道時, 可能也沒想到這個“上”字型, 正好契合上海這座城市的賽車文化。 F1官方資料顯示, 每場F1比賽的全球觀眾可達5至6億。 也就是說, 在F1中國站舉行期間, 數以億計的全球觀眾通過電視轉播, 開始認識、瞭解中國上海。

15年歷程, 讓上賽道不再是一年只辦一次大賽的“賠本生意”。 這幾年,上賽道承辦的國際賽事包括勒芒6小時、國際房車錦標賽等。除了專業賽事,每年還有各大車商的品牌活動、用戶體驗活動。除了封閉維護以外,上賽道其他300餘天均在承辦各項賽事和活動,場地利用效率極高。上賽道每年的人流達40萬人次,賽場和賽事的品牌無形價值不斷增加。

15年歷程,讓F1中國站在上海也不再只是一張城市的名片。下周,2018年上海浪琴環球馬術冠軍賽將舉行,參賽馬匹已陸續抵滬。大賽密集,對負責辦賽的久事體育是一大挑戰,更考驗著城市綜合保障能力。F1中國站集聚的平臺效應,也在提升城市公共服務、探索體育產業發展方面,提供了一系列可借鑒的案例。

將成立中國辦公室

2018年中國大獎賽開始前,一位供職F1商業化團隊的工作人員透露,僅這4個月,他就來到了中國6次,比以往任何時候的頻率都要多。

去年11月,自由媒體集團(F1賽事控股集團)發佈財報,受成本增加以及高額貸款利息的影響,旗下F1集團在2017年前九個月虧損達到1.6億美元。收購F1一年來,自由媒體集團尚未簽下新贊助商或是開闢新的賽道,與此同時作為最古老賽道的英國銀石賽道提前宣佈,將在2019年後揮別F1,加上伯尼時代後期決定退出F1的德國大獎賽和馬來西亞雪邦賽道,都讓自由媒體腹背受敵。

去年九月,久事與F1簽訂3年新約,中國大獎賽合同期到2020年結束。除了加大發展社交傳播的力度,培育年輕粉絲群體外,如今的F1和自由媒體更加需要中國市場。

F1嘉年華是自由媒體接手F1以來的新舉措,2018年全年在4站比賽間舉行,將第一站放在了中國大獎賽期間,F1中國辦公室也將成立。而據F1市場行銷總監艾麗透露,“區域贊助商”的理念也是在中國率先“試水”。

這幾年,上賽道承辦的國際賽事包括勒芒6小時、國際房車錦標賽等。除了專業賽事,每年還有各大車商的品牌活動、用戶體驗活動。除了封閉維護以外,上賽道其他300餘天均在承辦各項賽事和活動,場地利用效率極高。上賽道每年的人流達40萬人次,賽場和賽事的品牌無形價值不斷增加。

15年歷程,讓F1中國站在上海也不再只是一張城市的名片。下周,2018年上海浪琴環球馬術冠軍賽將舉行,參賽馬匹已陸續抵滬。大賽密集,對負責辦賽的久事體育是一大挑戰,更考驗著城市綜合保障能力。F1中國站集聚的平臺效應,也在提升城市公共服務、探索體育產業發展方面,提供了一系列可借鑒的案例。

將成立中國辦公室

2018年中國大獎賽開始前,一位供職F1商業化團隊的工作人員透露,僅這4個月,他就來到了中國6次,比以往任何時候的頻率都要多。

去年11月,自由媒體集團(F1賽事控股集團)發佈財報,受成本增加以及高額貸款利息的影響,旗下F1集團在2017年前九個月虧損達到1.6億美元。收購F1一年來,自由媒體集團尚未簽下新贊助商或是開闢新的賽道,與此同時作為最古老賽道的英國銀石賽道提前宣佈,將在2019年後揮別F1,加上伯尼時代後期決定退出F1的德國大獎賽和馬來西亞雪邦賽道,都讓自由媒體腹背受敵。

去年九月,久事與F1簽訂3年新約,中國大獎賽合同期到2020年結束。除了加大發展社交傳播的力度,培育年輕粉絲群體外,如今的F1和自由媒體更加需要中國市場。

F1嘉年華是自由媒體接手F1以來的新舉措,2018年全年在4站比賽間舉行,將第一站放在了中國大獎賽期間,F1中國辦公室也將成立。而據F1市場行銷總監艾麗透露,“區域贊助商”的理念也是在中國率先“試水”。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