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大學校園裡的“師徒制”,這條“取經路”好走嗎?

“實施導師制最直接的效果就是增加師生間的交流接觸及除課堂外的良性聯絡, 讓大學老師的責任鏈更趨彌合。 ”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研究員儲朝輝表示。

“我來自河北任丘一個農村, 初到北京讀書時, 難免有些惶恐, 當輔導員介紹為我們本科生配備導師時, 感覺本科生也能有導師是一件很美妙的事情, 一直以為研究生才能有。 過了一段時間, 我見到了我的導師謝生榮老師, 後來得知在見面之前, 他早已從輔導員那裡獲悉了我們的性格、家鄉和成績等。 通過謝老師, 我們還認識了一些優秀研究生學長。

慢慢地, 在這種氛圍下, 我撰寫的五篇論文在國內外期刊發表, 其中1篇被EI檢索, 我切實感受到導師制的好處!”

上述內容是中國礦業大學(北京)學生代表鄭志學在該校本科生全程導師制工作會上的部分發言內容。 為幫助學生儘快適應大學學習與生活, 實行本科生學業導師制已成為國內外許多高校的現實選擇。

推陳出新的“師徒制”

2018年3月, 美國斯坦福大學在其校園新聞網寫道:學校將在2018—2019年推出一項面向新生的導師項目, 每位參與導師被稱為“斯坦福成長與探索宣導者”(以下簡稱“SAGE”)。

據悉每位SAGE將被分配4到8名學生。 SAGE從暑期開始就會與大一新生(包括轉校生)進行匹配, 在大一新生參加入學教育前, SAGE便開始向他們介紹斯坦福大學豐富的學術資源、可獲得的學術能力、文化素養、社會經驗等。

在開學初期的新生教育階段, SAGE將以小組會面的形式與學生見面, 10月中旬至下旬則會開展師生一對一的溝通。 按照斯坦福大學的規定, SAGE和需要其指導的學生每季度至少會面一次, 直到大二的秋季學期, 或者直到學生確定主修專業。 據該校預科諮詢項目主管愛麗絲•佩蒂介紹, SAGE師生間的對話可以涵蓋非常廣泛的主題, 包括如何從高中向大學過渡、權衡各種選擇、確定個人興趣和價值觀、個人健康問題、個人奮鬥、面對失敗等。

“因為SAGE瞭解他們指導的每一名學生, 所以他們最適合把學生與斯坦福大學那些最適合學生個人興趣和目標的有影響力的經歷、機會、資源聯繫起來,

比如參加由受人敬仰的教授開設的小組研討會, 通過合適的海外研究計畫出國留學, 通過一些公共服務中心領悟服務的價值。 ”佩蒂表示。

為促進SAGE的專業化, 斯坦福大學不僅會為SAGE編寫一本工作手冊, 而且從2018年6月開始, 還將為SAGE提供一些小組指導課程和講習班, 培養SAGE的輔導專長。 “我們要找的是能細心聆聽、耐心、幽默、平易近人的人。 ”在談到SAGE的篩選標準時佩蒂說。 SAGE應該是真正關心學生的人。

對學生“分類指導”

導師制最初源自英國的牛津大學, 為該校培養了許多優秀人才, 也為該校帶來了極高的國際聲譽。 導師制被牛津人自豪地稱為“牛津皇冠上的寶石”。

當前, 越來越多的中國大學相繼推出了本科生導師制度。

2017年招收首批本科生的中國社會科學院大學正式宣佈, 對本科生的培養將採用“師徒制”指導模式, 為每名本科生設置學業導師。 據悉中國社會科學院大學為本科生遴選出的186名學業導師, 絕大多數是博士生導師。 確定“師徒”名單後, 每位學業導師將負責帶領1至5名本科學生, 從大學專業認同、大學學習方法養成、大學生人際關係處理、大學生身心健康等方面給予本科生教育和指導。 (中國社會科學院大學網站, 2018-01-02)

作為中國高校中較早推行本科生導師制的院校之一, 中國礦業大學(北京)明確要求導師每月至少組織一次“指導課”, 每月指導時間不少於2小時。 導師合理設定課題, 引導學生圍繞專業學術問題進行研究,

督促學生學習、思考並形成個人觀點。

導師與學生面對面交流, 組織小組研討, 鼓勵學生充分表達觀點, 深入開展學術交流。 通過“指導課”, 導師向學生傳授學習與科研方法, 引導學生養成自主研究能力, 潛移默化地實現對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學術與科研精神教育。

據悉為加強個性化教育, 中國礦業大學(北京)還根據不同年級學生的特點進行指導。 針對一年級本科生, 以專業導論課為載體, 導師著力引導學生瞭解本學科專業, 激發學生對本專業的學習興趣, 逐步培養創新意識;針對二年級本科生, 導師會創造機會讓學生參與科學研究輔助性工作, 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針對三年級本科生, 導師根據學生個體特點, 與學生共同制訂針對性的研究能力培養計畫,引導學生選擇和參與課題研究,提高學生的創新思維;針對四年級本科生,導師通過具體的創新訓練專案、學科競賽、畢業設計(論文)等,鼓勵學生運用所學知識參與科研課題,進入真實的科研情境中,全面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

避免“形式大於價值”

在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研究員儲朝輝看來,高校擴招以後,師生比不均衡,老師與學生間交往少。實施導師制最直接的效果就是增加師生間的交流接觸及除課堂外的良性聯絡,讓大學老師的責任鏈更趨彌合。

但要注意的是,在本科階段嘗試實行導師制的中國高校需結合自身實際情況,避免導師製成為宣傳噱頭,不能只是“看上去很美”。

教育部在2005年1月發佈的《關於進一步加強高等學校本科教學工作的若干意見》中已明確提出,“有條件的高校要積極推行導師制,努力為學生全面發展提供優質和個性化的服務。”通過搜索文獻資料我們也可發現,當前推行本科生導師制的高校,多屬於有條件的那一類學校。如若學校面臨經費限制、導師人才匱乏、導師水準參差不齊、導師制激勵措施不到位、學生對導師制不重視等問題,盲目推行本科生導師制,必然將在實際工作中出現各種問題。對此儲朝輝表示,“本科生導師制更強調的是導師一方的義務,要避免導師制‘形式大於價值’,高校需對導師有所激勵,還應設置、完善相應的考核管理與評價機制,制定具體的實施辦法。”(介面新聞,2017-06-09)

本科生導師制對學校和學生的益處顯而易見,甚至招生季時還會被一些學校拿來作為招生宣傳亮點之一,用以吸引優質生源。所以對於那些有條件的大學,該制度不僅可行,而且很有必要實行。但是對於綜合條件一般的院校來說,該制度的實行依舊任重而道遠——學校需量力而行,忌盲目跟風,實行後需依據自身條件不斷探索、調整,逐步形成適合自身且具特色的本科生導師制。

連結

中國礦業大學(北京)校長楊仁樹分享該校工作經驗指出,學校必須尊重教師,完善激勵約束機制,將物質獎勵與精神獎勵結合起來,一方面將導師工作的考評情況與教師的報酬、職稱評聘或職務晉升結合起來,對於成績突出的導師,在年度評優、在職進修、職稱晉升等方面給予傾斜;另一方面,通過表揚、評選優秀導師等方式,給予導師精神上的褒獎;所指導的學生在重要學術刊物上發表論文或課題獲獎或在重大學科競賽中獲獎時,學校對導師予以表彰和獎勵,以體現對導師工作成效的肯定與尊重。

對於導師考核評價體系的建立,楊仁樹校長認為,考核評價體系應該比較全面地涵蓋本科生導師的工作過程和工作效果,從德、能、勤、績四個方面進行考核評價:在“德”方面,考核導師的政治信念和教育創新理念、敬業精神和專業態度等;在“能”方面,考核導師自身的學術創新能力和教學能力,體現對教師和學術的尊重;在“勤”方面,通過《導師指導手冊》等具體內容考核導師與學生的聯繫頻度與實施品質,考察導師對於學生在學習與生活中遇到的問題是否予以積極有效的解決;在“績”的方面,對導師的評價要以學生成長的績效作為主要評價依據,綜合考察導師所輔導學生的學業成績、心理健康狀況、科研能力、社會實踐能力以及獲獎情況等。(《中國高等教育》雜誌,2017年第6期)

主要參考文獻:

斯坦福大學網站、中國礦業大學(北京)網站、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網站

與學生共同制訂針對性的研究能力培養計畫,引導學生選擇和參與課題研究,提高學生的創新思維;針對四年級本科生,導師通過具體的創新訓練專案、學科競賽、畢業設計(論文)等,鼓勵學生運用所學知識參與科研課題,進入真實的科研情境中,全面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

避免“形式大於價值”

在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研究員儲朝輝看來,高校擴招以後,師生比不均衡,老師與學生間交往少。實施導師制最直接的效果就是增加師生間的交流接觸及除課堂外的良性聯絡,讓大學老師的責任鏈更趨彌合。

但要注意的是,在本科階段嘗試實行導師制的中國高校需結合自身實際情況,避免導師製成為宣傳噱頭,不能只是“看上去很美”。

教育部在2005年1月發佈的《關於進一步加強高等學校本科教學工作的若干意見》中已明確提出,“有條件的高校要積極推行導師制,努力為學生全面發展提供優質和個性化的服務。”通過搜索文獻資料我們也可發現,當前推行本科生導師制的高校,多屬於有條件的那一類學校。如若學校面臨經費限制、導師人才匱乏、導師水準參差不齊、導師制激勵措施不到位、學生對導師制不重視等問題,盲目推行本科生導師制,必然將在實際工作中出現各種問題。對此儲朝輝表示,“本科生導師制更強調的是導師一方的義務,要避免導師制‘形式大於價值’,高校需對導師有所激勵,還應設置、完善相應的考核管理與評價機制,制定具體的實施辦法。”(介面新聞,2017-06-09)

本科生導師制對學校和學生的益處顯而易見,甚至招生季時還會被一些學校拿來作為招生宣傳亮點之一,用以吸引優質生源。所以對於那些有條件的大學,該制度不僅可行,而且很有必要實行。但是對於綜合條件一般的院校來說,該制度的實行依舊任重而道遠——學校需量力而行,忌盲目跟風,實行後需依據自身條件不斷探索、調整,逐步形成適合自身且具特色的本科生導師制。

連結

中國礦業大學(北京)校長楊仁樹分享該校工作經驗指出,學校必須尊重教師,完善激勵約束機制,將物質獎勵與精神獎勵結合起來,一方面將導師工作的考評情況與教師的報酬、職稱評聘或職務晉升結合起來,對於成績突出的導師,在年度評優、在職進修、職稱晉升等方面給予傾斜;另一方面,通過表揚、評選優秀導師等方式,給予導師精神上的褒獎;所指導的學生在重要學術刊物上發表論文或課題獲獎或在重大學科競賽中獲獎時,學校對導師予以表彰和獎勵,以體現對導師工作成效的肯定與尊重。

對於導師考核評價體系的建立,楊仁樹校長認為,考核評價體系應該比較全面地涵蓋本科生導師的工作過程和工作效果,從德、能、勤、績四個方面進行考核評價:在“德”方面,考核導師的政治信念和教育創新理念、敬業精神和專業態度等;在“能”方面,考核導師自身的學術創新能力和教學能力,體現對教師和學術的尊重;在“勤”方面,通過《導師指導手冊》等具體內容考核導師與學生的聯繫頻度與實施品質,考察導師對於學生在學習與生活中遇到的問題是否予以積極有效的解決;在“績”的方面,對導師的評價要以學生成長的績效作為主要評價依據,綜合考察導師所輔導學生的學業成績、心理健康狀況、科研能力、社會實踐能力以及獲獎情況等。(《中國高等教育》雜誌,2017年第6期)

主要參考文獻:

斯坦福大學網站、中國礦業大學(北京)網站、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網站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