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科技>正文

華為董事徐文偉:AI推動數位化轉型

一貫強調戰略聚焦, 投資風格嚴謹的華為, 首次將佈局人工智慧(AI)明確上升到了戰略地位。

在華為2018年年度分析師大會上, 華為公司董事、戰略Marketing總裁徐文偉代表華為發佈了《GIV2025:打開智慧世界的產業版圖》白皮書。 萬物互聯和人工智慧的世界究竟是怎樣的世界?站在了歷史的發展機遇上, 華為試圖勾勒未來世界的圖景。

徐文偉在接受證券時報記者採訪時表示, 萬物感知和萬物互聯的升級是邁入數字世界的第一步, 人工智慧將推動數位化轉型進入近階段。 到2025年, ICT產業將創造23萬億美元數字經濟。

2025年全球將有千億連接

徐文偉在接受證券時報記者採訪時表示, 過去數百年, 人類近代社會的大發展, 都伴隨著大致50-60年的一個產業週期, 前30年為基礎技術的發明階段, 後30年是技術加速應用階段。 今天, 隨著人工智慧等技術的通用普及, 我們在資訊產業週期的後30年, 站到了智慧世界的新路口。

他認為, 邁入數字世界的第一步, 是萬物感知和萬物互聯的升級。 “全球的40億頭牲畜、2000萬個集裝箱、3億個LED路燈、18億隻水錶等等, 都將被打上數位標籤”, 根據華為的預計, 到2025年全球個人智慧終端機數將達400億, 平均每人將擁有5個智慧終端機;全球連接總數達到1000億, 這1000億的連接, 正在從消費互聯網邁向產業互聯網, 萬物感知帶來的資料洪流將與各產業深度融合,

形成工業物聯網、車聯網等新興產業。

徐文偉表示, 未來連接升級也將帶來大視頻為資料主體的大流量增長模式, 4K、8K甚至32K高清視頻成為主流, 視頻流量占比將達89%, 高清視頻流量變現將成為新的商業標準, 在雲遊戲、雲教育、雲醫療中釋放視頻產業的智慧價值。 到2025年全球可穿戴設備將達80億, VR/AR/MR個人用戶數將達4.4億, 雲VR的市場空間將釋放更大商業價值, 至2025年將達到2920億美元。 娛樂、通信、遠端辦公等互動模式均迎來革命性變革。

“+智慧”助力各行業發展

徐文偉表示, 數位化轉型是不可阻擋的趨勢, 人工智慧的應用推動數位化轉型進入新的階段, 未來大量的重複性的勞動可以用AI來解決的。 人工智慧在大量確定性工作中可以比人做得更好,

比如圖像識別、語音辨識技術。

徐文偉介紹, 首先在晶片領域, 華為的麒麟晶片嵌入了人工智慧的硬體和演算法。 人工智慧更大的應用場景是在各行業的數位化, 人工智慧未來將作為通用技術, 通過平臺技術、標準演算法。 未來在人工智慧方面, 華為將佈局網路和終端。

面對各行各業, 華為希望成為未來人工智慧的“通用技術”的平臺, 對此, 華為提出了“+智慧”模式。 華為希望以高速連接為傳導系統、以IOT為神經感知系統、並以雲上部署的AI為中央大腦, 構成“+智慧”平臺, 通過智慧分析、決策和輔助行動, 助力實現各行各業跨越式發展。 華為預測, 到2025年全球企業對AI的採用率將達86%, 企業資料利用率將劇增至80%左右。

對此華為也開始在重點行業做出推動, 華為希望與運營商一起合作, 通過人工智慧技術幫助運營商降低維護成本, 提升效率, 提升服務品質。 有了運行資料和人工智慧, 可以對高達50%的網路故障進行預測, 從而將客戶網路故障率降低20%。

在交通市場, 華為預計到2025年, 5G用戶數將達到數億, 聯入5G網路的車輛將超過6000萬, 100%新車都將連接網路, 車聯網市場空間將達1450億美金。 交通+智慧, 可以讓司機在一年的時間內節省60個小時的堵車時間。 此外, 交通成本也從每英里66美分降到每英里29美分。

在製造領域, 到2025年全球將有超過300億台設備實現互聯。 華為希望通過加速IT、CT、DT與OT的融合, 推進工業互聯網進程, 從而優化、重構製造價值鏈, 創新商業模式。 推動工業製造領域,

通過大資料實現智慧服務, 實現產業轉型升級。

徐文偉表示, ICT產業將為智慧經濟奠定智慧基礎設施, 其發展邏輯是實現全場景連接、構建感知網路, 並推動智慧的進化和廣泛應用。 ICT帶來的長期回報將是非ICT投資回報的6.7倍, 將創造23萬億美金數字經濟。

“華為對於GIV的展望, 只是一個起點, 面向未來的智慧世界, 方向比地圖重要, 願景比規劃重要, 眾行比獨行重要。 ”徐文偉最後表示。

本文源自證券時報

更多精彩資訊, 請來金融界網站(www.jrj.com.cn)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