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健康>正文

依託實體,互聯網醫院才能落地生根

日前, 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在國務院政策例行吹風會上對即將出臺的《關於促進“互聯網+醫療健康”發展的指導意見》進行解讀。 《指導意見》要求, 互聯網醫院必須依託於實體的醫療機構, 線上線下要一致監管。 (《北京青年報》 4月18日)

近年來, “互聯網+”突破行業領域, “翻雲覆雨”引領創新, 為百姓生活添光加彩, 如今將觸角延伸到醫療領域, 碰撞出了怎樣的火花呢?比如, 天津濱海新區利用“互聯網+”模式, 使患者不出社區, 便能享受到區域內三甲醫院的專家遠端會診, 最大限度地節約患者的時間, 各地醫院推出智慧APP服務,

疏解“掛號難”“預約難”難題。 這些都是“互聯網+”與醫療聯手後, 創造出的種種福利。 如今“互聯網+”再次突破, 互聯網醫院不斷崛起, 但路在何方?

單從之前種種來看, “互聯網+醫療”的確給百姓就醫帶來極大便利, 但與此相伴相生的很多新生問題更值得關注, 尤其是此次的互聯網醫院的發展還是“生死未僕”。 因為互聯網領域的參與主體多、涉及領域廣, 只要使用互聯網服務, 實際上就是把與自己息息相關的資料交給互聯網公司, 所以其中存在很大隱私安全風險, 況且新興的互聯網醫院如同“虛擬”一般, 如何確保醫療品質, 如何進行有效監管, 這些都是難題。 所以雖說互聯網醫療的“遠端遙控”式醫療方式雖然便利, 但如何監管才能讓老百姓放心在網路上看病?

面對互聯網新科技, 確保醫療安全, 政府應有更大作為。 首先, 制定完善相關配套政策、加快實現醫療健康資訊互通共用、建立健全“互聯網+醫療健康”標準體系, 出臺管理辦法;其次, 明確底線, 加強事中、事後的監管, 提高監管能力, 強化醫療品質監管和保障資料安全;再次, 提高互聯網醫院准入門檻, 必須確保有實體醫療機構作為依託, 利用互聯網平臺, 為患者提供一些服務, 線上線下要一致監管, 對“互聯網+醫療健康”服務產生的資料全程留痕, 可查詢、可追溯, 同時保證訪問處理資料的行為可控、可管, 確保患者的就醫安全。

“互聯網+”在醫療領域的發展只能算是初露頭角, 但“沒有規矩不成方圓”,

如何讓其發揮更大的能量, 有更大的作為, 必須規範發展, 不能讓它野蠻生長。 否則不僅無助於醫療服務的提升, 緩解看病難、就醫貴難題, 反而讓現存的優勢變為劣勢, 就醫看病更加無序, 與初衷背道而馳。

作者:趙皎帆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