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兜底生活底線解民生痛點

記者16日從貴州省民政兜底脫貧工作現場會上瞭解到, 貴州托底民生安全網基本建立並覆蓋所有困難群眾, 有效兜住了困難群眾基本生活的底線。 (人民網4月17日)

“雪中送炭, 勝於錦上添花。 ”民生痛點是群眾生活中的“老大難”。 “痛點”, 字面而言, 即比較難解決的問題, 如果不解決, 會讓人很痛苦。 具體到民生領域, 則是教育、醫療、住房、社保、食品安全等人民群眾關注的重點問題。 建立托底困難群眾民生安全網覆蓋, 農村低保基本實現“應保盡保、應退則退、按標施保”;創建分類施保政策;醫療救助和臨時救助實現“應救盡救”;建立留守兒童關愛救助保護體系基本。

一張網、一批批資金, 一組組資料, 是對困難群體的關懷, 也彰顯著貴州“躬行為民之政”的高尚情懷。

以民為本, 解民之困。 兜牢困難群眾基本生活的底線, 才能提升人民群眾獲得感。 如何能讓困難群眾求助有門、及時獲得救助?這就得摒棄過往保障不完善、體系不完整、制度“碎片化”等問題, 逐步建立和完善救助機制, 進一步織密、紮牢社會救助網。 通過民主評議、張榜公示、縣鄉抽查等措施準確認定低保物件, 並創建農村低保標準分區域劃檔次調整提高機制;提高特殊困難群體補助金;將建檔立卡貧困戶全部納入重特大疾病醫療救助範圍等, 公開、公平、公正, 有效保障了困難群眾基本生存權利和人格尊嚴。

問需於民、問政於民。 兜住困難群眾的基本生活底線, 既是各級人民政府不可推卸的法定職責, 也是符合社會救助條件的困難群眾應當享有的法定權利。 早在2014年, 國務院便公佈了《社會救助暫行辦法》, 就最低生活保障、特困人員供養、受災人員救助、醫療救助、教育救助、就業救助、臨時救助、社會力量參與、監督管理等提出相關的要求。 提升為民服務能力, 暢通政策實施“最後一公里”, 推動社會救助政策落地生根, 2017年農村低保最低一檔標準達到3528元/年、按當地農村低保標準的20%增發特殊困難補助金、共對21。 3萬人次貧困人口實施住院救助等, 再看貴州在行動。

制度的生命力在於執行。 當然, 陽光施策是最好的防腐劑。

對此, 兜底生活底線解民生痛點雖好, 還得加強監督和專項檢查、定期和不定期、明察與暗訪相結合的方式, 確保資金準確無誤用在困難群眾的身上。 得做好救助物件確定, 建立好工作臺賬, 對享受救助的戶主姓名、身份證號、家庭類型、家庭人口、需救助情況等進一步明晰。 同時, 也得做好本行政區域內困難群眾的資訊公開, 主動接受社會公眾和新聞媒體的監督。 杜絕“漏助、錯助、騙助”行為, 做到兜底生活底線有人管、責任有人負。

“扶危濟困, 重在立行”。 兜底線, 惠民生, 就是要不折不扣執行國家規定政策、最大限度地讓群眾有獲得感。 困難是一時的, 但有了兜底生活底線這扇“窗”, 有了加強組織領導, 加大投入力度,

不折不扣落實好社會救助、社會福利和優撫安置各項政策, 提高保障能力和水準, 定能暢通政策實施“最後一公里”, 推動救助政策落地生根、救助資金按時到位, 促進社會更為和諧。

作者:魚予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