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畫好職業生涯圖,做自己的人生專家!

職場中, 我們對我們的職業發展也許有著清晰的規劃, 對於組織來說, 職業發展是組織用來説明員工獲取目前及將來工作所需的技能、知識的一種方法。 實際上, 職業發展是組織對企業人力資源進行的知識、能力和技術的發展性培訓、教育等活動。

綜合整理/MBA智庫百科(ID:mbalibwiki)

對於個人來說, 職業發展就是在自己選定的領域裡, 在自己能力所及的範圍內, 成為最好的專家。 所謂專家並不一定是研究開發人員或技術顧問。 專家是在某一領域有深入和廣泛的經驗, 對該領域有深刻而獨到的認知的人。 至於行政管理能力、員工培養能力、團隊建設能力、規劃和溝通能力等,

是個體在職業發展過程中必須培養的能力要素, 它們是實現職業發展的重要工具, 但不是職業發展的目標。

1

人才生命週期

正如一個產品有其產生、形成、發展和衰退的週期一樣, 組織中的人才也有其生命週期。 一般而言, 人才的生命週期大致可以劃分為引入階段、成長階成熟階段和衰退階段。 主管人員培訓應根據各個階段的特點採取相應的對策和措施。

既然有人才市場, 故廣義上人才也是一種產品, 只不過主體為人而已。 人相對於企業而言, 也有其“產品生命週期”, 它包括人才可能在企業服務的時間, 其間的週期規律, 人才的成長性等, 在選聘及管理中充分注意這一點,

對企業的人才佈局、人才使用都有重要的意義。

1、引入期

在引入期時, 員工往往衝勁大、有熱情、可塑性強、部分人員也有空想表現, 存在人員流動率高等問題, 這一階段企業應多力發掘員工特點, 做到人盡其才, 並加以培訓。 在工作中要注意保護員工熱情, 讓他們接觸一些公司內的高手, 使之明白“天外有天”的道理, 盡可能在這個階段把他們的行為納人企業規範。

2、發展期

經過磨合以及優勝劣汰的檢驗, 有能力的員工漸漸浮出水面。 希望做出成績, 希望得到提升是他們的心願, 這時也會伴生新老員工的矛盾與衝突, 企業這時主要任務是發展人才, 留住人才, 把其中確有實力的派往重要崗位, 並努力降低內耗、促成團結。

3、成熟期

經過前一段時間的考驗, 有能力的人才脫穎而出, 逐步走上領導崗位。 這個時期的人才睿智、理性, 對企業的各方面遊刃有餘, 但也容易產生驕傲自滿的情緒。 企業除應給予足夠的薪資待遇, 為其解決後顧之憂外, 也要大力提倡憂患意識和企業遠景展望, 需要強調的是, 企業主要留心一些核心員工的動向, 對提出辭職的要儘量挽留。 因為百裡挑一的員工離去, 對企業的影響怎麼形容也不為過。 就像臺灣富豪蔡萬霖曾說過: 我做大富翁沒啥了不起, 跟我做事的人, 每個人都能成為小富翁才是我的驕傲。

4、衰退期或持續發展期

這一期間的部分人員表現為滿足現狀, 注重形式、剛愎自用或迷戀於聲色犬馬而不思進取,

企業這時應制定員工再培訓計畫或自省改進方案, 重新煥發他們的鬥志, 並分別給予調整置換。 也有部分人才仍保持持續的成長性, 其主要特徵表現為:具創新力、學習力、忠誠度。 對這種具有綜合素質的人才的考察培養應貫穿整個週期, 因為他們往往是企業未來的棟樑, 企業主可以把他們列入重點培養對象。

2

舒伯的職業生涯發展論

舒伯的職業生涯發展論是指建立在一種生涯整合觀念之上的, 強調的是主客觀的互相作用, 這種互相作用實際上系統地闡述了一種生涯發展的應然模式, 並被視為一種獨立的理論流派。 要理解舒伯的生涯發展論, 就必須瞭解該理論所依賴的整合性觀念。

主要包括以下幾個要點:

(1)人是有差異的。

(2)職業選擇與適應是一個連續過程。

(3)職業發展過程具有可塑性。

舒伯以這一整合性觀念為指導, 在理論上的貢獻主要有他的生涯發展階段理論和生涯層面理論(又稱生涯角色理論)。 與金斯伯格和格林豪斯的理論不同, 舒伯的生涯發展階段理論包含了人一生的完整發展過程, 他將生涯發展分為五個階段。

(1)成長期(出生至14歲)。 這個階段的特徵是, 人開始考慮自己的將來, 逐漸具備一定的生活控制能力, 獲得勝任工作的基礎, 並且在該階段末期, 越來越意識和關心長遠的未來。 個人所要做的, 是通過學校學習、社會活動來認識自我, 理解世界以及工作的意義, 初步建立起良好的人生態度。

(2)探索期(15歲至24歲)。這個階段是職業認同階段,個人在這一時期裡有了初步的職業選擇範圍、並且為之準備教育或者實踐。該階段的任務是,深化對職業和工作的人事,將學習成果和實踐經驗沉澱結晶,具體化自己的職業偏向,並初步實施。

(3)建立期(25歲至44歲)。個體在這個階段開始確定自己在整個生涯中應有的位置,並開始增加作為家庭照顧者的角色。這個階段的任務主要是在不斷的挑戰中穩定工作,並學會在家庭和事業之間合理的均衡。

(4)維持期(45歲至65歲)。個體已經找到了適合的領域,並努力保持在這個領域的成就。與前一階段相比,這個階段發生的變化主要是職位、工作和單位的變化,而不是職業的變化。個人主要應鞏固已有的地位並力爭有所提升。

(5)衰退期(65歲以後)。該階段的重心逐步由工作向家庭和休閒轉移。該階段的主要任務是安排退休和開始退休生活,精神上尋求新的滿足點。

不僅如此,舒伯在後期的研究中,又進一步深化了生涯發展階段理論,將每個發展階段同樣分為成長、探索、建立、維持、衰退五個階段,提出人生發展按照的是螺旋迴圈發展模式。但所有的發展階段理論裡,舒伯都強調個人重視生涯發展的規律,根據發展階段安排自己的任務,也要合理塑造生涯發展的過程,使得各個階段能夠如期而至,並符合它們應有的意義。

3

生涯彩虹圖

生涯評估根據舒伯的基本觀念,生涯輔導工作首先需要瞭解個體的發展狀況,通過生涯評估的方式,就個人的潛能與問題,進行綜合而積極的分析。

著名職業生涯規劃大師薩柏拓寬和修改了他的終身職業生涯發展理論,這期間他最主要的貢獻是“生涯彩虹圖”。為了綜合闡述生涯發展階段與角色彼此間的相互影響,舒伯創造性地描繪出一個多重角色生涯發展的綜合圖形——“生涯彩虹圖”,形象地展現了生涯發展的時空關係,更好地詮釋了生涯的定義。

在生涯彩虹圖中,縱向層面代表的是縱觀上下的生活空間,是有一組職位和角色所組成。分成:子女、學生、休閒者、公民、工作者、持家者六個不同的角色,他們交互影響交織出個人獨特的生涯類型。

他認為在個人發展歷程中,隨年齡的增長而扮演不同的角色,圖的外圈為主要發展階段,內圈陰暗部分的範圍,長短不一,表示在該年齡階段各種角色的份量;在同一年齡階段可能同時扮演數種角色,因此彼此會有所重疊,但其所占比例份量則有所不同。

根據薩柏的看法,一個人一生中扮演的許許多多角色就像彩虹同時具有許多色帶。薩柏將顯著角色的概念引入了生涯彩虹圖。他認為角色除與年齡及社會期望有關外,與個人所涉入的時間及情緒程度都有關聯,因此每一階段都有顯著角色。

4

生涯彩虹圖玩法

第一步:準備空白彩虹圖

可以用Ipad或電腦上的畫圖軟體來完成彩虹圖,但還是建議採用一些筆(彩鉛筆或油畫棒最佳)和四張白紙(A4紙即可)。如下圖所示:

第二步:確定人生角色

首先,你們各自拿出一張白紙,將紙橫放,畫出空白的生涯彩虹圖版。

接著,思考一下你的一生裡,參照上文提到的角色,你曾經、現在、未來做過、想做什麼角色?你怎麼定義這個角色呢?比如你說要做父母,做什麼樣的父母呢?大大咧咧隨孩子發展的?還是精心管教,還是......每個人的答案可能是不一樣的。給自己一點時間想想。

隨後,按照你的角色的出場先後順序,從彩虹圖的“低緯度”一層層畫起。例如,作者自己第一個角色是兒童,就醜醜的先畫了低緯度的一圈。其中1-10歲是我覺得這個角色最明顯的時期,所以用粗線畫出來了,後面隨著年長,兒童角色消失了,所以沒再用粗線突出它。

第三步:觀看自己的現在與未來

再拿一張空白A4紙,在紙的上部依次回答一些心理學問題(問題可以根據各自設定角色情況設計)。比如:

1、現在這個階段,你的角色有什麼?你覺得每個角色的職責是什麼呢?

2、現在,哪些角色的職責讓你最滿意?為什麼?

3、現在,哪些角色之間,你覺得會相互妨礙?你想過怎麼解決這些問題?

4、比較下自己十年後與現在的角色,你覺得如果要想在未來做好某角色,你現在需要做什麼?希望對方如何幫助你?

第四步:畫滿整個生涯圖

回顧自己生涯發展中一些記憶深刻的經歷、生活中重要人物對自己的影響、個人對某些重大事件的態度與感受,各個階段所扮演的角色和個人目標間的差異,各種角色的分量以及自己對各種角色的理解。通過這樣的繪製,發現未知的自己。

後臺回復“生涯彩虹圖”,有驚喜!

友情提示:底部是留言區,查詢關鍵字請先返回公眾號介面!

綜合整理/MBA智庫百科

近期熱門文章:

點擊閱讀原文瞭解“MBA智庫智匯本”

(2)探索期(15歲至24歲)。這個階段是職業認同階段,個人在這一時期裡有了初步的職業選擇範圍、並且為之準備教育或者實踐。該階段的任務是,深化對職業和工作的人事,將學習成果和實踐經驗沉澱結晶,具體化自己的職業偏向,並初步實施。

(3)建立期(25歲至44歲)。個體在這個階段開始確定自己在整個生涯中應有的位置,並開始增加作為家庭照顧者的角色。這個階段的任務主要是在不斷的挑戰中穩定工作,並學會在家庭和事業之間合理的均衡。

(4)維持期(45歲至65歲)。個體已經找到了適合的領域,並努力保持在這個領域的成就。與前一階段相比,這個階段發生的變化主要是職位、工作和單位的變化,而不是職業的變化。個人主要應鞏固已有的地位並力爭有所提升。

(5)衰退期(65歲以後)。該階段的重心逐步由工作向家庭和休閒轉移。該階段的主要任務是安排退休和開始退休生活,精神上尋求新的滿足點。

不僅如此,舒伯在後期的研究中,又進一步深化了生涯發展階段理論,將每個發展階段同樣分為成長、探索、建立、維持、衰退五個階段,提出人生發展按照的是螺旋迴圈發展模式。但所有的發展階段理論裡,舒伯都強調個人重視生涯發展的規律,根據發展階段安排自己的任務,也要合理塑造生涯發展的過程,使得各個階段能夠如期而至,並符合它們應有的意義。

3

生涯彩虹圖

生涯評估根據舒伯的基本觀念,生涯輔導工作首先需要瞭解個體的發展狀況,通過生涯評估的方式,就個人的潛能與問題,進行綜合而積極的分析。

著名職業生涯規劃大師薩柏拓寬和修改了他的終身職業生涯發展理論,這期間他最主要的貢獻是“生涯彩虹圖”。為了綜合闡述生涯發展階段與角色彼此間的相互影響,舒伯創造性地描繪出一個多重角色生涯發展的綜合圖形——“生涯彩虹圖”,形象地展現了生涯發展的時空關係,更好地詮釋了生涯的定義。

在生涯彩虹圖中,縱向層面代表的是縱觀上下的生活空間,是有一組職位和角色所組成。分成:子女、學生、休閒者、公民、工作者、持家者六個不同的角色,他們交互影響交織出個人獨特的生涯類型。

他認為在個人發展歷程中,隨年齡的增長而扮演不同的角色,圖的外圈為主要發展階段,內圈陰暗部分的範圍,長短不一,表示在該年齡階段各種角色的份量;在同一年齡階段可能同時扮演數種角色,因此彼此會有所重疊,但其所占比例份量則有所不同。

根據薩柏的看法,一個人一生中扮演的許許多多角色就像彩虹同時具有許多色帶。薩柏將顯著角色的概念引入了生涯彩虹圖。他認為角色除與年齡及社會期望有關外,與個人所涉入的時間及情緒程度都有關聯,因此每一階段都有顯著角色。

4

生涯彩虹圖玩法

第一步:準備空白彩虹圖

可以用Ipad或電腦上的畫圖軟體來完成彩虹圖,但還是建議採用一些筆(彩鉛筆或油畫棒最佳)和四張白紙(A4紙即可)。如下圖所示:

第二步:確定人生角色

首先,你們各自拿出一張白紙,將紙橫放,畫出空白的生涯彩虹圖版。

接著,思考一下你的一生裡,參照上文提到的角色,你曾經、現在、未來做過、想做什麼角色?你怎麼定義這個角色呢?比如你說要做父母,做什麼樣的父母呢?大大咧咧隨孩子發展的?還是精心管教,還是......每個人的答案可能是不一樣的。給自己一點時間想想。

隨後,按照你的角色的出場先後順序,從彩虹圖的“低緯度”一層層畫起。例如,作者自己第一個角色是兒童,就醜醜的先畫了低緯度的一圈。其中1-10歲是我覺得這個角色最明顯的時期,所以用粗線畫出來了,後面隨著年長,兒童角色消失了,所以沒再用粗線突出它。

第三步:觀看自己的現在與未來

再拿一張空白A4紙,在紙的上部依次回答一些心理學問題(問題可以根據各自設定角色情況設計)。比如:

1、現在這個階段,你的角色有什麼?你覺得每個角色的職責是什麼呢?

2、現在,哪些角色的職責讓你最滿意?為什麼?

3、現在,哪些角色之間,你覺得會相互妨礙?你想過怎麼解決這些問題?

4、比較下自己十年後與現在的角色,你覺得如果要想在未來做好某角色,你現在需要做什麼?希望對方如何幫助你?

第四步:畫滿整個生涯圖

回顧自己生涯發展中一些記憶深刻的經歷、生活中重要人物對自己的影響、個人對某些重大事件的態度與感受,各個階段所扮演的角色和個人目標間的差異,各種角色的分量以及自己對各種角色的理解。通過這樣的繪製,發現未知的自己。

後臺回復“生涯彩虹圖”,有驚喜!

友情提示:底部是留言區,查詢關鍵字請先返回公眾號介面!

綜合整理/MBA智庫百科

近期熱門文章:

點擊閱讀原文瞭解“MBA智庫智匯本”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