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垃圾分類克難前行:積分換物吸引人 源頭分類是難點

生活垃圾分類克難前行(事件新聞)

趙鵬飛 張 研

隨著經濟社會發展和人們生活水準大幅提高, 我國生活垃圾產生量迅速增長, 環境隱患日益突出。 2017年3月, 國務院辦公廳轉發國家發展改革委、住房城鄉建設部《生活垃圾分類制度實施方案》, 部署推動生活垃圾分類。 方案實施一年多來, 一些試點社區配備垃圾分類指導員, 採用積分制和物質獎勵等方式提升居民參與積極性, 促進資源回收利用, 使人居環境更整潔, 居民生活更舒心。 專家表示, 推動垃圾分類是一項系統工程, 加快建立分類投放、分類收集、分類運輸、分類處理的垃圾處理系統,

離不開政府、企業和居民多方共同努力。

積分換物吸引人

“二斤五兩, 積3分。 ”在北京市東城區崇外街道崇東社區, 垃圾分類指導員楊允芳笑著幫一位老奶奶稱好一袋爛菜葉, 麻利地倒進社區裡的廚餘垃圾投放口。 楊允芳對筆者介紹說, 社區裡的垃圾箱分為3個傾倒格, 分別存放廚餘垃圾、可回收垃圾和其他垃圾。 垃圾桶上有一個紅色按鈕, 居民在倒垃圾時如需協助, 可以按下按鈕, 附近的垃圾分類指導員會在幾分鐘內趕到, 幫助居民分類和稱重。

搭上“互聯網+”順風車, 垃圾分類變得更加方便、智慧。 楊允芳拿出手機演示說, 一個名叫“分一分”的App可以記錄每戶居民的積分“帳本”, 當居民每月廚余垃圾達到一定重量時就能兌換日用品。

“每位居民都有一張卡, 扔垃圾時用手機掃一下卡上的二維碼就能記錄分數, 到了月末可以憑分數兌換大米、食用油和洗衣液等。 ”據楊允芳介紹, 每個垃圾箱一天能收集廚餘垃圾120公斤, 運走後製作成生物肥料。 這樣做, 既維護了社區環境, 又促進資源回收利用, 還可避免使用化學肥料造成的環境污染, 一舉多得。

不過, 筆者發現, 在一些社區, 垃圾分類實施情況差異較大。 北京某社區內, 垃圾桶雖然標明了分類, 但很多居民卻視而不見, 主動進行垃圾分類者屈指可數。 在不少垃圾桶周邊, 一些紙盒、塑膠瓶和廚餘垃圾等堆放在一起, 有的垃圾桶裡還放著廢電池等有害垃圾。

實施垃圾分類, 有助於改善人居環境, 促進資源回收利用。 中國人民大學國家發展與戰略研究院研究員、環境學院教授宋國君對筆者表示, 當前, 垃圾分類在我國實施時間較短, 未來還需要更多制度設計, 形成全社會共同參與的良好氛圍。

源頭分類是難點

“無害化、減量化、資源化、低成本化是生活垃圾管理的趨勢。 ”宋國君表示, 目前我國的生活垃圾分類和資源回收管理水準較為落後。 對比來看, 日本的人均生活垃圾日清運量是0.3千克以下, 而我國城市的水準在1千克左右。 如果垃圾沒有在源頭分類, 就會有更多的垃圾需要被收運和處理, 這樣會產生大量的收集、運輸、處理等費用, 造成資源浪費和環境污染。 例如, 垃圾處理環節,

如果集中焚燒會產生大量二噁英, 即使達標排放, 也會給公眾帶來健康風險;如果進行集中填埋, 又會污染地下水, 並且要永久性地佔用大量土地。

因此, 垃圾分類要從家庭和企業等源頭做起。 有專家表示, 在一個社區, 如果沒有政策干預, 那麼需要參與垃圾分類的人越多, 人們參與的可能性就越低。 這是因為隨著人數的增多, 不分類投棄垃圾現象出現的概率會上升。 因此, 為了保證居民積極參與、主動合作, 強制進行源頭分類不失為一種解決辦法。

“強制是分類的難點。 ”宋國君認為, 目前來看, 政府推動強制垃圾分類、減量處理的驅動力不足。 個中原因較多, 一是強制分類需要政府部門下定決心, 設立人均生活垃圾日清運量、日填埋量、日焚燒量、日廚餘搜集處置量等實效性指標,

並用於績效考核。 二是強制分類需要付出較高的前期管理成本, 包括制定收運路線、宣傳教育、計量收費、分類監督、稽查罰款等。

業內人士指出, 除了做好源頭分類外, 各地還要在垃圾收集、運輸和處理環節下好功夫, 哪個環節出了問題, 都會導致功虧一簣。 例如, 有的地方垃圾桶的垃圾本來已分類, 但卻被一股腦倒進一輛垃圾車上, 結果又混在一起, 做了無用功。

“要提高垃圾處理能力, 保證分出的資源物可以實現再商品化。 否則, 廚餘垃圾可能堆置在焚燒廠, 可回收物可能進入填埋場、焚燒廠。 因此, 建立通暢的回收物流、興建各類再商品化工廠以及實行綠色採購等都是必要的。 ”宋國君表示,目前再生資源回收體系主要依賴自發的市場經營,存在“小、散、亂、差”等問題。堅持市場運營是正確的大方向,同時,政府必須有作為,擴大市場開放,讓其保持競爭和高效。

多地探索新模式

不只在城市,一些農村地區也在積極推動垃圾分類。在江蘇省沛縣,當地政府為每戶村民配備兩種垃圾桶,藍色的標明“可堆肥垃圾”,紅色的標為“其他垃圾”;每個村都有一名“考官”,根據每戶分類的精准度來決定“點贊量”,“點贊”越多,村民獲得的獎品越豐厚。通過建設陽光堆肥房,當地利用陽光太陽能集熱技術,每年處理大量可堆肥垃圾,生產的肥料用於滋養土地。當地居民唐金雪說:“村民家裡種花種菜,需要肥料可以免費來取,大家進行垃圾分類的積極性相當高。”

推動垃圾分類是一項系統工程,需要多方努力,久久為功。宋國君建議,一是政府層面,應加強制度設計,制定系統和可操作的實施方案,尤其需要引進協力廠商的績效評估;二是個人層面,引導全民參與,可以在社區、單位等進行垃圾分類的自主治理實踐;三是企業層面,應主動減少包裝量、使用再生料,鼓勵探索垃圾分類、資源回收商業模式,為政府採購服務提供選擇,實現企業和社會效益雙贏。

”宋國君表示,目前再生資源回收體系主要依賴自發的市場經營,存在“小、散、亂、差”等問題。堅持市場運營是正確的大方向,同時,政府必須有作為,擴大市場開放,讓其保持競爭和高效。

多地探索新模式

不只在城市,一些農村地區也在積極推動垃圾分類。在江蘇省沛縣,當地政府為每戶村民配備兩種垃圾桶,藍色的標明“可堆肥垃圾”,紅色的標為“其他垃圾”;每個村都有一名“考官”,根據每戶分類的精准度來決定“點贊量”,“點贊”越多,村民獲得的獎品越豐厚。通過建設陽光堆肥房,當地利用陽光太陽能集熱技術,每年處理大量可堆肥垃圾,生產的肥料用於滋養土地。當地居民唐金雪說:“村民家裡種花種菜,需要肥料可以免費來取,大家進行垃圾分類的積極性相當高。”

推動垃圾分類是一項系統工程,需要多方努力,久久為功。宋國君建議,一是政府層面,應加強制度設計,制定系統和可操作的實施方案,尤其需要引進協力廠商的績效評估;二是個人層面,引導全民參與,可以在社區、單位等進行垃圾分類的自主治理實踐;三是企業層面,應主動減少包裝量、使用再生料,鼓勵探索垃圾分類、資源回收商業模式,為政府採購服務提供選擇,實現企業和社會效益雙贏。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