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兩年後 故宮110萬件藏品將轉入“地下”

“故宮地下庫房改造及通道工程2020年竣工投入使用後, 會讓更多的館藏文物進入地下庫房保存。 與此同時, 我們會逐步通過對地上庫房的調整,

將目前故宮展出藏品2萬餘件的狀況, 提升到兩年後的8萬件左右。 ”17日, 故宮博物院院長單霽翔在故宮地下庫房改造及通道工程啟動儀式之後, 對北京青年報記者如是說。

故宮186萬件文物目前只展出了2%

2020年是故宮建成600周年, 故宮的“守門人”、院長單霽翔一步步實現著讓“故宮”真正走向“故宮博物院”的理念。 據悉, 故宮博物院收藏保管文物186萬件(套)。 目前, 一期、二期地庫內儲存約97萬件, 仍有80多萬件文物存放在故宮的地面庫房, 也就是在古建築內保管。 單霽翔說, 這186萬件文物只展出了2%, 遠遠不夠, 應該有更多的文物被展出。

“我們已經在逐步調整地面庫房, 比如, 原來四個角樓是書板庫房, 不僅不能開放, 書板也沒有更好地保存、利用。

現在我們試著把東南角樓的書板搬出, 整理、展陳、開放, 取得了不錯的效果。 未來, 其他三個角樓的書板也都會搬出, 而後佈置成書板展廳, 這樣便於觀眾欣賞、查閱、瞭解精美的書板, 並可以組織青少年體驗拓印等活動。 ”單霽翔介紹說, 故宮大量的、珍貴的明清傢俱都保存在30多個小庫房, 從未示人。 “最高的疊層放了11層。 這些明清傢俱幾十年就在庫房裡。 這次我們下決心, 遴選出2000多件, 把156米長的南大庫佈置出來, 設為常設傢俱展廳。 ”同時, 故宮加大原狀陳列的開放以後, 不僅大量的明清傢俱能離開庫房, 進入原狀陳列, 也能時常進行保養。 “我們會通過這樣的調整, 使故宮更多的文物得以展出, 讓文物真正活起來。 ”單霽翔說。

改擴建後地庫可保管110萬件藏品

據介紹,故宮博物院一期、二期地庫分別建於上世紀80年代和90年代,受當時技術制約,不同類別、不同質地的所有文物藏品,只能處於同樣的溫、濕度環境中,沒有實現對不同藏品的溫、濕度分區控制。單霽翔說:“一期、二期地庫的空氣調節系統是靠水冷的,有50噸的水在地庫上面,存在著一定隱患。此次改造會解決這些問題。此外,新一期工程竣工後,所有的易碎文物都要進入安全的、特製的囊匣,而後放入抗震的密集櫃保存。這樣對於整個文物安全是極大的改進。”

據悉,地下庫房改造及通道工程是“平安故宮”工程的重要組成部分,旨在完善地庫結構、解決滲漏、提升設備的運行能力、保護地面文物建築、確保文物藏品安全。三期工程面積達8285平方米,建成後,地庫總建築規模為29073平方米。

初步計算,2020年12月故宮地下庫房改造竣工啟用後,可保管110萬件藏品。“所有藏品會按照231個類別及其等級來分類存放,比如一級品瓷器庫、二級品瓷器庫等等,保存條件不一樣,庫房也會不同。”單院長介紹說,每個文物都會裝入囊匣,囊匣上有該文物的照片、簡介、編號,而後再放入密集櫃,分門別類保管。“這樣就會非常清晰,一目了然了,對於管理、使用都有利。”

將設文物展示室展示庫房狀況

此次地下庫房改造專案還包括了修建一條通道,這條通道連接著地下庫房和負責故宮院藏文物搶救性科技修復保護的故宮文物醫院。“此後,故宮地下一、二、三層庫房需要修復保護的文物,不用再上到地面,而是直接從這條通道去文物醫院。更安全、便捷、環保,修復完成,再經由通道回到地下庫房。”單霽翔院長介紹說。

對於普通觀眾及文物研究學者而言,庫房一直是個很神秘的地方。故宮庫房改擴建完成之後,能否有限地對學者或者觀眾開放?就此問題,單霽翔院長回答說,“我們會有文物展示室來展示庫房狀況。當然,故宮會有更多的原狀陳列、專題陳列、臨時展覽,來向公眾展示館藏文物。”

文/本報記者 王岩 攝影/本報記者 王曉溪

”單霽翔說。

改擴建後地庫可保管110萬件藏品

據介紹,故宮博物院一期、二期地庫分別建於上世紀80年代和90年代,受當時技術制約,不同類別、不同質地的所有文物藏品,只能處於同樣的溫、濕度環境中,沒有實現對不同藏品的溫、濕度分區控制。單霽翔說:“一期、二期地庫的空氣調節系統是靠水冷的,有50噸的水在地庫上面,存在著一定隱患。此次改造會解決這些問題。此外,新一期工程竣工後,所有的易碎文物都要進入安全的、特製的囊匣,而後放入抗震的密集櫃保存。這樣對於整個文物安全是極大的改進。”

據悉,地下庫房改造及通道工程是“平安故宮”工程的重要組成部分,旨在完善地庫結構、解決滲漏、提升設備的運行能力、保護地面文物建築、確保文物藏品安全。三期工程面積達8285平方米,建成後,地庫總建築規模為29073平方米。

初步計算,2020年12月故宮地下庫房改造竣工啟用後,可保管110萬件藏品。“所有藏品會按照231個類別及其等級來分類存放,比如一級品瓷器庫、二級品瓷器庫等等,保存條件不一樣,庫房也會不同。”單院長介紹說,每個文物都會裝入囊匣,囊匣上有該文物的照片、簡介、編號,而後再放入密集櫃,分門別類保管。“這樣就會非常清晰,一目了然了,對於管理、使用都有利。”

將設文物展示室展示庫房狀況

此次地下庫房改造專案還包括了修建一條通道,這條通道連接著地下庫房和負責故宮院藏文物搶救性科技修復保護的故宮文物醫院。“此後,故宮地下一、二、三層庫房需要修復保護的文物,不用再上到地面,而是直接從這條通道去文物醫院。更安全、便捷、環保,修復完成,再經由通道回到地下庫房。”單霽翔院長介紹說。

對於普通觀眾及文物研究學者而言,庫房一直是個很神秘的地方。故宮庫房改擴建完成之後,能否有限地對學者或者觀眾開放?就此問題,單霽翔院長回答說,“我們會有文物展示室來展示庫房狀況。當然,故宮會有更多的原狀陳列、專題陳列、臨時展覽,來向公眾展示館藏文物。”

文/本報記者 王岩 攝影/本報記者 王曉溪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