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給補貼給編制給戶口 山東吹響優秀高校畢業生集結號

從現金補貼到零門檻落戶,再到購房補助、事業編制、創業資助……2018年畢業季來臨之際,我省各地競相出臺引才政策,向學士、碩士、博士等青年才俊送上“大禮包”。

在這場“搶人”大戰中,為人才提供現金補貼,是最直接有效的措施。 在租房補貼方面,濟南3月份出臺的“人才新政30條”提出,對企業新引進的博士、碩士研究生,分別按照每月1500元、1000元的標準連續發放三年租房補貼;今年,青島則將租房補貼標準提高至碩士每月800元、博士每月1200元,其中緊缺專業碩士每月1200元、緊缺專業博士每月1500元。

包括住房補貼在內的各類生活補貼標準,近期可謂“水漲船高”。

濰坊“人才新政20條”把到濰工作的博士、碩士、本科畢業生每月生活補助分別提高至3000元、1500元、500元。 臨沂“人才新政黃金22條”規定,在臨沂簽訂3年以上勞動合同並繳納社保、工作滿一年的博士、碩士和“雙一流”本科畢業生,分別給予每月3000元、2000元、1000元人才津貼。 濟寧則圍繞電子資訊、能源化工、裝備製造、生物醫藥等重點產業,3年內給予博士每年3萬元津貼、碩士每年1.2萬元津貼,本科生2年內每年5000元津貼。

讓有才者居有其屋。 煙臺對新引進的創新創業且購房的人才給予一次性購房補貼,正高級職稱、博士(含副高級職稱)、碩士分別為6萬元、4萬元、2萬元。 日照也有同樣舉措,凡是從事科研技術工作滿五年且首次購房的博士,一次性給予15萬元購房補貼。

今年3月,日照嵐山區衛生系統出臺更具吸引力政策,對符合引進條件的博士,安排區內120m2住房一套免費使用,期滿10年歸個人所有,或在日照市、區首次購房的一次性給予購房補貼40萬元。

對於畢業生關心的編制問題,各地從簡化引進程式到打出“配偶編制”牌,再到不受編制限制,以靈活政策提高吸引力。

威海近日發佈公告,擬引進100名優秀畢業生到事業單位工作,無需筆試環節,只採取面試方式。 萊蕪則規定,符合條件的博士可直接安置到事業單位,同時還可以將其碩士學位的配偶安置到事業單位。 同樣,聊城對於引進的急需緊缺博士到事業單位工作的,可不受編制限制。

此外,濟南、臨沂等市也都推出人才編制“蓄水池”,靈活用於博士學位等人才的引進和創業激勵。

各地人才引進中,落戶政策的開放性是最大的。

淄博“人才新政23條”明確規定,高校畢業生“零門檻”落戶,本科及以上學歷畢業生憑戶口本、身份證、畢業證即可落戶。 推行“先落戶後就業”的城市還有青島,該市出臺細則規定,50歲以下博士、碩士,45歲以下全日制本科學歷或學士學位人員,均可“先落戶再就業”,普通專科學歷取消社保年限限制。 去年8月,“濟南史上最低門檻的落戶政策”出臺,全面放開大中專畢業生落戶限制,並設立“人才集體戶”,專科、本科及以上學歷,憑勞動合同並正常社保繳費,即可落戶。

釋放青年才俊的創業創新潛能,是人才留得住的關鍵。

臨沂對於在校大學生或畢業未滿5年的畢業生在臨沂創辦企業者,經評估可給予2萬元至10萬元資金扶持。 濰坊對自主科技創業的博士,依據專案評估情況,分三類分別給予20萬元、50萬元、100萬元的創業經費資助。 淄博每年選擇200個優秀大學生創業項目,每個項目給予5萬元的資金扶持,對5年內項目運行良好者,再給予最高50萬元的支持。 東營規定,在大學生創業園區、創業孵化基地創業的畢業生,自進駐之日起,享受第一年100%、第二年50%、第三年30%的房屋租賃補貼。

從新舊動能轉換到鄉村振興,從文化繁榮發展到全面小康社會建設,我省新一輪創新創業熱潮呼喚大批青年才俊踴躍參與。

隨著各地各類優惠政策的出臺,尊重人才、關愛人才、用好人才的制度環境將更加成熟,社會氛圍將日益濃厚。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