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電子身份證”時代到來,如何普及推廣是關鍵

■張海英

在酒店辦入住,去車站買票時,突然發現身份證忘帶……這些需要證明“我是我”的煩心事,以後不用再發愁了。 17日,由公安部第一研究所可信身份認證平臺(CTID)認證的電子身份證——“居民身份證網上功能憑證”首次亮相支付寶,正式在衢州、杭州、福州三個城市的多個場景試點。

身處互聯網時代,創新一直都在衝擊著我們的認知。 目前,國內已經出現多種版本的電子身份證,如廣州市公安局南沙分局發出全國首份“微信身份證”;武漢在全國首創“電子證照卡包”,身份證是其中之一;南寧直接推出“電子身份證”。

這次,杭州、衢州、福州三個城市又開始試點支付寶電子身份證。

現階段,這些電子身份證,還只是服務於各自區域之內的試點。 但在未來,電子身份證是一種趨勢,總體覆蓋的人群會越來越多,推廣電子身份證則需要有關部門和企業共同努力。 這需要從多方面入手,既要鼓勵公眾辦理及使用電子身份證,也要鼓勵身份證使用機構(如車站、酒店等)接受這種新鮮事物;既需要更多地方公安等部門主動推廣,也需要像支付寶、微信這樣的互聯網平臺和企業積極介入。 當然,也離不開權威的身份認證平臺的支持。

不過,面對版本增多的電子身份證,有一個問題值得我們關注和討論,即電子身份證究竟應該多元化自由競爭,還是應該統一規範化操作?

一方面,現在是多元化競爭的局面,支付寶、微信等平臺都想借助電子身份證實現更大發展,所以,出現了“微信身份證”、“支付寶電子身份證”等。 從推廣角度來說,多元化格局有利於讓更多人使用電子身份證,更多機構接受電子身份證。

另一方面,多元化電子身份證也存在弊端和隱患。 比方說,種類太多顯得混亂,也很難規範管理,也容易導致安全方面的隱患,畢竟互聯網時代資訊洩露的風險更大。 而且,各地或各機構推廣、管理各自電子身份證的綜合成本也會相對較高。

所以,在電子身份證試點及推廣階段,不妨鼓勵多元化發展,即通過市場競爭促進推廣,但最終走向還是統一管理,因為傳統身份證也好,電子身份證也好,都是公民最為重要的身份證明,不可能是各自為政的管理模式,必然在設計、使用等方面要統一管理,這也需要完善身份證制度以適應互聯網時代。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