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蔣方舟:不怕說我不漂亮和嫁不出去,討厭“剩女”這個詞

蔣方舟常常會受到驚嚇, 但驚嚇並非來自“你不漂亮”或者“你是兩性市場中被挑選的那一個”。

蔣方舟武漢談“我們這一代” 圖 / CFP

每日人物 / ID:meirirenwu

文 / 姚胤米 實習生 單子軒 編輯 / 金 石

因為在某檔談話節目中講了兩件青春期時的“傷痕”往事, 蔣方舟最近被密集地“心疼”了。

話題因“性感”而起。 主持人問什麼是性感?蔣方舟答“會打架的”, 隨即便在自己的傷口上撒了兩把鹽。

“我從小到大都是班長, 但就是喜歡坐在最後一排的男孩子。 高中時暗戀班上坐在最後一排特別壞的一個男孩。 有一次我過生日, 誰都沒告訴, 那天晚自習時(我)監督大家寫作業, 忽然, 這個男生就沖上講臺說, 今天是一個特殊的人的生日, 我有些話想說……我當時真的, 感覺被粉紅色的泡泡包圍了, 已經準備好站起來擁抱他了, 他說, 今天是易建聯的生日, 讓我們一起祝阿聯生日快樂。 ”

蔣方舟參加節目視頻截圖

“小學的時候(我)還喜歡過一個同年級的‘黑社會大哥’, 我的閨蜜是一個美女, 放學的路上她總是被這個‘黑社會大哥’跟蹤, 很生氣, 就會在放學之前跟我換衣服, 然後這個‘大哥’就會跟蹤我, 但跟蹤的過程中看到了我的正面, 大哥說了句:唉!操!然後轉身就走了。

節目播出後, 很多好友紛紛發消息給蔣方舟, 表示“心疼你”, 一時搞得她有點詫異:“靠, 我得絕症了?”轉念才想起那兩個段子, 頓時覺得這種心疼“有些奇怪”。

“不漂亮”

拿自己的“不漂亮”說事兒, 蔣方舟對此頗為在行。

這或許跟母親尚愛蘭一直以來的“嫌棄”有關。 “我媽對我的要求很高, 她本來想給我起名叫‘蔣美麗’來著, 但生下我之後, 很嫌棄地看了一眼, 就放在一旁了。 ”

7歲開始寫作, 也是因為“不漂亮”——“琴棋書畫, 樣樣不會, 長得又難看, 恐怕只有寫作這條路了。 ”她將母親當時的心態形容為“狗急跳牆”, 為了讓蔣方舟發自內心地認可並重視寫作這件事, 母親祭出的招式是:法律規定, 小孩7歲就要開始寫書, 否則會被員警抓進監獄。

蔣方舟信了很久, 經常聽到警笛呼嘯, 就會“躲在被子裡顫抖”。

即便是後來9歲出書, 11歲開始在國內知名都市報上開設自己的專欄, 成為舉國皆知的神童, 19歲通過清華大學的自主招生考試, 被破格錄取, 經常被媒體稱為“美少女作家”, 她口中的自己也沒有變得“漂亮”起來, 反而對“不漂亮”這3個字徹底脫敏, 變成了化解尷尬時調侃自己的法寶:“湖北襄樊十大知名品牌, 我排名第四, 排在大頭菜前面。 ”

2008年, 蔣方舟去清華報到時簽名。 圖 / 夏永

去清華報到的第一天, 她背著一個山一樣的大包, “一路上聽到的都是失望的哀嚎”, 大多數人會說“原來你就是蔣方舟”, 也有個別人會詳細描述觀感“沒事兒, 還挺壯實的, 比我想像的結實”。

上大學之前, 她還總結了自己的“少女四大悲哀”。

胖。 小時候挺瘦, 長大後“biu”地一聲就胖了, 簡直不忍直視。

黑。 因為父母都很白, 蔣方舟甚至一度懷疑自己是父親與非洲某部落女性或母親和某東南亞國家三輪車夫嫁接而成的。

皮膚粗糙。 母親對此有一句相當毒舌的吐槽:“如果你嫁到鱷魚家, 鱷魚的兒子應該不會嫌棄你。”

臉很大。互聯網上曾有一篇點擊率頗高的帖子,主題是:蔣方舟特別像誰?做客《魯豫有約》時,陳魯豫也問了她這個問題。“你覺得自己像誰?”“丁俊暉。”蔣方舟答道,“這是我作為官方唯一權威認定的。”現場的大螢幕上出現了她和丁俊暉的同一角度大頭照,全場大笑,她還特意讓現場的攝像專門切了一個特寫。

時至今日,這種“自黑”依舊沒有停止。

“被挑選”

當“不漂亮”到了一定的年紀,情感婚姻就會成為一個話題。蔣方舟也很好地延續著這個話題,將自己的人設調整為“饑渴的大齡女青年”。

她特別怕冷場,和陌生人見面、一群人聚會聊到沒話說的時候,她便會嘔吐式地自爆情史,“完全沒有隱私的感覺”。

如果以時間為序,第一位出現的應該是“王烈”。王烈是蔣方舟從小的玩伴,上幼稚園時,每個小孩都會帶去一條用紅線繡著自己名字的毛巾,她至今記得自己撫摸“王烈”這兩個字時“指尖上的觸感”。他們經常同進同出,被周圍人默認為“青梅竹馬”。“他並不喜歡我”,蔣方舟說,而在和王烈扮演青梅竹馬時,她也喜歡過多個男生,例如那個祝易建聯生日快樂的男生,以及“黑社會大哥”。

母親是她的“常設男友”。她們無話不談,“挺行為藝術的”。在上大學之前,每到情人節、七夕,母親都會為“買什麼禮物取悅女兒”犯愁。有一次情急之下直接買了把玩具槍,“可能是我媽覺得我還不夠男人吧”,蔣方舟也只好拿著這把槍禮節性地玩了一會。

“我們之間還有一件很‘變態’的事,”如今二人同住,母親每天早晨起床後都會去女兒的床邊再躺一會兒,順便翻看蔣方舟的手機,“每條都看,甚至連我都不看的群資訊也會看”,好在“只是看,不評價”。她對此並不排斥,覺得母親僅僅是無聊而已。“我很幼稚的一點是覺得如果我媽什麼事情都知道了,我自己就不會錯得太多。”母親聽了說:“說不定是一起犯錯。”兩人偶爾也會談起八卦新聞中出現的各種母女關係,蔣方舟讓母親評價一下,母親說:“父母皆禍害。”“那你呢?”“我也是禍害。”母親答道。

儘管被蔣方舟認為經常扮演“男友”的角色,但母親卻一直希望蔣方舟能多談戀愛,甚至早戀。“我十四五歲的時候,我媽就透露出‘你可以談戀愛了’這種資訊。”剛進入清華,有一次家庭採訪讓父親說幾句對蔣方舟的寄語,“希望方舟大學四年先不要急著談戀愛……”話音剛落,母親便評價道:“他腦子進水了。”

蔣方舟和媽媽。

蔣方舟的初戀發生在大三。因為看到自己直到21歲還維持著“出廠設定”,生活和性格也越來越閉塞,內心非常焦慮,急於戀愛,“就算身邊是一條狗,也想拉過來談場戀愛”。對方是一位“社會人士”,理工科,兩人會為了“曹雪芹和袁隆平到底誰偉大”的話題爭論一年。一年後,蔣方舟仔細回味,覺得對方說得貌似也有幾分道理,於她而言,這是戀愛最大的意義——“你可以允許另一個人去修改你的各種設置”。

儘管每一波自黑之後都會招來各種“心疼”,但這並不妨礙蔣方舟繼續自爆。

在那個講段子自黑的節目中,談及現在的狀態,同為嘉賓的徐靜蕾說:“我愛的人愛我就好了,多一個對我都是累。”蔣方舟則說:“覺得自己還是在兩性市場被挑選的狀態。”被再次問及“兩性市場”和“被挑選”,蔣方舟做了一點解釋:“那個節目錄的時候我剛剛被人甩了,剛在一起沒幾天,我想不通為什麼我就被甩了。所以當時也有一點自己的情緒在裡面。”

蔣方舟參加節目視頻截圖

“她就像是把自己放到了一個位置上。”蔣方舟多年的好友李二鍋這樣評價。面向公眾,蔣方舟能夠理智而清醒地找准一個位置,並且迅速地扮演好那個角色。正如她對好友說“並不喜歡節目中的自己”,但也愉快地接受了“饑渴大齡女青年”的人設,就好像既然你們都喜歡這樣的我,那我就多表現一下這樣的我好了。

“諂媚”,蔣方舟經常這樣形容自己。“太希望別人喜歡我了”。因為年少成名,所以習慣於取悅他人,希望被別人認可、喜歡。 “別的小孩可能9歲就叛逆,我9歲寫東西出名,被人喜歡成了工作的一部分,所以這個階段就特別長,說難聽點就是圈粉。”蔣方舟說。

當然,她也反思了一下“圈粉”心態給自己戀愛帶來的困擾,“我本身不是非常熱情的一個人,我在愛情裡面會無限度地容忍,會勉強自己迎合對方,照顧對方,說對方愛聽的話,時間長了自己也會不舒服。可能是從小一直所謂的名人身份造成的”。

真實價值

其實,在這次提起“兩性市場”之前,蔣方舟在接受採訪時也聊到了“兩性市場”,在那次沒有話題限制的訪談中,她並沒有扮演任何人設,說出的倒像是個人更真實的態度。

主持人問她是否真的著急結婚,擔心成為剩女。蔣方舟先糾正了“剩女”這個概念:“如果到現在對於女性成功的定義還是嫁人、生子,那就是倒退。我非常厭惡‘剩女’這個說法,要用人的價值去衡量人,在這種衡量下,沒有誰是被剩下的。”隨後,便談到了所謂的“兩性市場”:“我只在意自己認可的事,比如寫作,結婚生子對寫作是個障礙,所以我會把它們推到自己寫出滿意的作品之後。我寫東西也不是為了增加自己在兩性市場上的籌碼,好像事業成功就到了一個擇偶的VIP區,我的價值不是兩性市場中的價值,我的成功與否也不是用兩性市場來定義的。”

儘管似乎在各種舞臺上頻頻亮相,但寫作仍是蔣方舟目前生活的重頭戲。

她每天早晨9點左右起床,吃過母親準備好的早飯後,會帶著電腦到家附近的咖啡館寫作,一直到傍晚6點半回家。和母親的交流也維持著一個原則:你可以繼續說我不漂亮、嫁不出去,但不可以質疑我寫作這件事。

通常,晚飯過後,蔣方舟會和母親一邊看電視劇,一邊跳健美操。變瘦讓她很開心,母親卻在一旁揶揄:“跳那麼瘦也不會有人要你。”她聽了心裡會有點沮喪,可轉頭又和母親相安無事地坐在寫字臺的兩邊,她寫作,母親在對面剪紙。

蔣方舟在自己家。圖 / 偉子

有一天早上,母親告訴蔣方舟,自己要剪紙然後掛到網上賣,“我剪一個鹿晗,肯定能賣不少錢”。蔣方舟問為什麼要這麼做,母親說:“我要掙錢啊,你也沒有什麼商業價值。”蔣方舟聽了很生氣:“你不能這麼矮化我。”她嚴肅地提出了抗議。

也有朋友找蔣方舟一起創業,他們跟她講估值、資源整合,說按照自己的方案推進下去,會是個兩個億的生意,蔣方舟聽後心裡不太高興:“價值的衡量標準不是這樣的,拿我的文章這樣去賣,我接受不了。”

和結婚生子一樣,賺錢也是在蔣方舟心裡排名靠後的事。她覺得自己已經實現了全部的物質目標,在北京和老家分別買了房,手上有一定的儲蓄,不依靠任何人就可以活得精彩。她的一大樂趣是每天逛淘寶天貓、收快遞。接受我們採訪的間隙,蔣方舟不時拿出手機,看看天貓3.8女王節這次有什麼好東西。

在酷愛網購這件事上,經常被稱做天才女作家的蔣方舟與一般姑娘無二,她曾公開分享過自己最喜歡的十家網店,“這是我有史以來寫得最愉快的一篇文章。之前我每天寫作前,需要依靠淘寶天貓半小時來給自己加滿血槽,然後再把自己關進小黑屋。寫這篇推薦的時候,簡直像一邊寫作一邊逛街,愉快得無法自拔”。

今年三八節蔣方舟作為天貓的品牌證言人參與某檔談話節目。

儘管早已實現了經濟獨立,蔣方舟仍然習慣於出門背一個簡單的帆布購物袋,她覺得這樣挺好。當然,偶爾看到通過追名逐利而獲得成功的創作者,也會不忿,但朋友說了一句話:“人家那麼尊重名利場,獲得回報也是應該的。”蔣方舟頓時恍然大悟:“對啊,既然我骨子裡對名利場那麼不尊重,得不到回報也是應該的。”

“你寫了這麼多年,也沒有進步。”這是目前最令蔣方舟害怕的一句話,這使她想起了同樣令自己受到嚴重驚嚇的一則故事——阿拉斯加犬在雪地上是沒有座標的,有時,它覺得自己走的是一條直路,但可能方向已經發生了180度的變化。“這個故事簡直太驚悚了。我生怕自己會毫不自覺、毫無愧疚,甚至非常快樂地變成自己討厭的人。”

由於常常受到類似的驚嚇,蔣方舟時刻都保持著一種高度的自我警惕,這種警惕的背後也是一種對於“我是誰、我在哪兒、我要做什麼”的認知,除此之外,她盡可以繼續“諂媚”、繼續“不漂亮”、繼續“被挑選”,隨便他人如何解讀,因為,“能被別人解讀的人是淺薄的”。

鱷魚的兒子應該不會嫌棄你。”

臉很大。互聯網上曾有一篇點擊率頗高的帖子,主題是:蔣方舟特別像誰?做客《魯豫有約》時,陳魯豫也問了她這個問題。“你覺得自己像誰?”“丁俊暉。”蔣方舟答道,“這是我作為官方唯一權威認定的。”現場的大螢幕上出現了她和丁俊暉的同一角度大頭照,全場大笑,她還特意讓現場的攝像專門切了一個特寫。

時至今日,這種“自黑”依舊沒有停止。

“被挑選”

當“不漂亮”到了一定的年紀,情感婚姻就會成為一個話題。蔣方舟也很好地延續著這個話題,將自己的人設調整為“饑渴的大齡女青年”。

她特別怕冷場,和陌生人見面、一群人聚會聊到沒話說的時候,她便會嘔吐式地自爆情史,“完全沒有隱私的感覺”。

如果以時間為序,第一位出現的應該是“王烈”。王烈是蔣方舟從小的玩伴,上幼稚園時,每個小孩都會帶去一條用紅線繡著自己名字的毛巾,她至今記得自己撫摸“王烈”這兩個字時“指尖上的觸感”。他們經常同進同出,被周圍人默認為“青梅竹馬”。“他並不喜歡我”,蔣方舟說,而在和王烈扮演青梅竹馬時,她也喜歡過多個男生,例如那個祝易建聯生日快樂的男生,以及“黑社會大哥”。

母親是她的“常設男友”。她們無話不談,“挺行為藝術的”。在上大學之前,每到情人節、七夕,母親都會為“買什麼禮物取悅女兒”犯愁。有一次情急之下直接買了把玩具槍,“可能是我媽覺得我還不夠男人吧”,蔣方舟也只好拿著這把槍禮節性地玩了一會。

“我們之間還有一件很‘變態’的事,”如今二人同住,母親每天早晨起床後都會去女兒的床邊再躺一會兒,順便翻看蔣方舟的手機,“每條都看,甚至連我都不看的群資訊也會看”,好在“只是看,不評價”。她對此並不排斥,覺得母親僅僅是無聊而已。“我很幼稚的一點是覺得如果我媽什麼事情都知道了,我自己就不會錯得太多。”母親聽了說:“說不定是一起犯錯。”兩人偶爾也會談起八卦新聞中出現的各種母女關係,蔣方舟讓母親評價一下,母親說:“父母皆禍害。”“那你呢?”“我也是禍害。”母親答道。

儘管被蔣方舟認為經常扮演“男友”的角色,但母親卻一直希望蔣方舟能多談戀愛,甚至早戀。“我十四五歲的時候,我媽就透露出‘你可以談戀愛了’這種資訊。”剛進入清華,有一次家庭採訪讓父親說幾句對蔣方舟的寄語,“希望方舟大學四年先不要急著談戀愛……”話音剛落,母親便評價道:“他腦子進水了。”

蔣方舟和媽媽。

蔣方舟的初戀發生在大三。因為看到自己直到21歲還維持著“出廠設定”,生活和性格也越來越閉塞,內心非常焦慮,急於戀愛,“就算身邊是一條狗,也想拉過來談場戀愛”。對方是一位“社會人士”,理工科,兩人會為了“曹雪芹和袁隆平到底誰偉大”的話題爭論一年。一年後,蔣方舟仔細回味,覺得對方說得貌似也有幾分道理,於她而言,這是戀愛最大的意義——“你可以允許另一個人去修改你的各種設置”。

儘管每一波自黑之後都會招來各種“心疼”,但這並不妨礙蔣方舟繼續自爆。

在那個講段子自黑的節目中,談及現在的狀態,同為嘉賓的徐靜蕾說:“我愛的人愛我就好了,多一個對我都是累。”蔣方舟則說:“覺得自己還是在兩性市場被挑選的狀態。”被再次問及“兩性市場”和“被挑選”,蔣方舟做了一點解釋:“那個節目錄的時候我剛剛被人甩了,剛在一起沒幾天,我想不通為什麼我就被甩了。所以當時也有一點自己的情緒在裡面。”

蔣方舟參加節目視頻截圖

“她就像是把自己放到了一個位置上。”蔣方舟多年的好友李二鍋這樣評價。面向公眾,蔣方舟能夠理智而清醒地找准一個位置,並且迅速地扮演好那個角色。正如她對好友說“並不喜歡節目中的自己”,但也愉快地接受了“饑渴大齡女青年”的人設,就好像既然你們都喜歡這樣的我,那我就多表現一下這樣的我好了。

“諂媚”,蔣方舟經常這樣形容自己。“太希望別人喜歡我了”。因為年少成名,所以習慣於取悅他人,希望被別人認可、喜歡。 “別的小孩可能9歲就叛逆,我9歲寫東西出名,被人喜歡成了工作的一部分,所以這個階段就特別長,說難聽點就是圈粉。”蔣方舟說。

當然,她也反思了一下“圈粉”心態給自己戀愛帶來的困擾,“我本身不是非常熱情的一個人,我在愛情裡面會無限度地容忍,會勉強自己迎合對方,照顧對方,說對方愛聽的話,時間長了自己也會不舒服。可能是從小一直所謂的名人身份造成的”。

真實價值

其實,在這次提起“兩性市場”之前,蔣方舟在接受採訪時也聊到了“兩性市場”,在那次沒有話題限制的訪談中,她並沒有扮演任何人設,說出的倒像是個人更真實的態度。

主持人問她是否真的著急結婚,擔心成為剩女。蔣方舟先糾正了“剩女”這個概念:“如果到現在對於女性成功的定義還是嫁人、生子,那就是倒退。我非常厭惡‘剩女’這個說法,要用人的價值去衡量人,在這種衡量下,沒有誰是被剩下的。”隨後,便談到了所謂的“兩性市場”:“我只在意自己認可的事,比如寫作,結婚生子對寫作是個障礙,所以我會把它們推到自己寫出滿意的作品之後。我寫東西也不是為了增加自己在兩性市場上的籌碼,好像事業成功就到了一個擇偶的VIP區,我的價值不是兩性市場中的價值,我的成功與否也不是用兩性市場來定義的。”

儘管似乎在各種舞臺上頻頻亮相,但寫作仍是蔣方舟目前生活的重頭戲。

她每天早晨9點左右起床,吃過母親準備好的早飯後,會帶著電腦到家附近的咖啡館寫作,一直到傍晚6點半回家。和母親的交流也維持著一個原則:你可以繼續說我不漂亮、嫁不出去,但不可以質疑我寫作這件事。

通常,晚飯過後,蔣方舟會和母親一邊看電視劇,一邊跳健美操。變瘦讓她很開心,母親卻在一旁揶揄:“跳那麼瘦也不會有人要你。”她聽了心裡會有點沮喪,可轉頭又和母親相安無事地坐在寫字臺的兩邊,她寫作,母親在對面剪紙。

蔣方舟在自己家。圖 / 偉子

有一天早上,母親告訴蔣方舟,自己要剪紙然後掛到網上賣,“我剪一個鹿晗,肯定能賣不少錢”。蔣方舟問為什麼要這麼做,母親說:“我要掙錢啊,你也沒有什麼商業價值。”蔣方舟聽了很生氣:“你不能這麼矮化我。”她嚴肅地提出了抗議。

也有朋友找蔣方舟一起創業,他們跟她講估值、資源整合,說按照自己的方案推進下去,會是個兩個億的生意,蔣方舟聽後心裡不太高興:“價值的衡量標準不是這樣的,拿我的文章這樣去賣,我接受不了。”

和結婚生子一樣,賺錢也是在蔣方舟心裡排名靠後的事。她覺得自己已經實現了全部的物質目標,在北京和老家分別買了房,手上有一定的儲蓄,不依靠任何人就可以活得精彩。她的一大樂趣是每天逛淘寶天貓、收快遞。接受我們採訪的間隙,蔣方舟不時拿出手機,看看天貓3.8女王節這次有什麼好東西。

在酷愛網購這件事上,經常被稱做天才女作家的蔣方舟與一般姑娘無二,她曾公開分享過自己最喜歡的十家網店,“這是我有史以來寫得最愉快的一篇文章。之前我每天寫作前,需要依靠淘寶天貓半小時來給自己加滿血槽,然後再把自己關進小黑屋。寫這篇推薦的時候,簡直像一邊寫作一邊逛街,愉快得無法自拔”。

今年三八節蔣方舟作為天貓的品牌證言人參與某檔談話節目。

儘管早已實現了經濟獨立,蔣方舟仍然習慣於出門背一個簡單的帆布購物袋,她覺得這樣挺好。當然,偶爾看到通過追名逐利而獲得成功的創作者,也會不忿,但朋友說了一句話:“人家那麼尊重名利場,獲得回報也是應該的。”蔣方舟頓時恍然大悟:“對啊,既然我骨子裡對名利場那麼不尊重,得不到回報也是應該的。”

“你寫了這麼多年,也沒有進步。”這是目前最令蔣方舟害怕的一句話,這使她想起了同樣令自己受到嚴重驚嚇的一則故事——阿拉斯加犬在雪地上是沒有座標的,有時,它覺得自己走的是一條直路,但可能方向已經發生了180度的變化。“這個故事簡直太驚悚了。我生怕自己會毫不自覺、毫無愧疚,甚至非常快樂地變成自己討厭的人。”

由於常常受到類似的驚嚇,蔣方舟時刻都保持著一種高度的自我警惕,這種警惕的背後也是一種對於“我是誰、我在哪兒、我要做什麼”的認知,除此之外,她盡可以繼續“諂媚”、繼續“不漂亮”、繼續“被挑選”,隨便他人如何解讀,因為,“能被別人解讀的人是淺薄的”。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