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互聯網+”讓農村娃和城裡學生共上一堂音樂課

4月9日, 萬盛經開區金橋小學三年級教室傳來一陣陣清脆的英語誦讀聲。

“依託多媒體設施、寬頻網路技術, 以及市區兩級教育都會區網路, 我們可以輕鬆找到最新教學課件和英語練習軟體, 教學品質明顯提高了。 ”該校英語老師楊敏說。

如今, 越來越多的農村孩子通過網路化學習, 和城市學生一樣享受優質教育資源。

近年來, 我市按照“統籌規劃, 分步實施;應用驅動, 共建共用;深度融合, 引領創新”的工作思路, 通過加強頂層設計與規劃指導, 以國家“三通兩平臺”為核心, 結合我市實際, 大力實施重慶市教育資訊化“1125”工程,

堅持一手抓“試點示範、以點帶面”, 一手抓“市場合作、機制創新”。

“校校通”建成率達到94.6%

重慶現有各級各類學校13000餘所。 要促進城鄉教育協調發展, 提高教育治理能力, 推動實現教育現代化, 必須以較高的教育資訊化水準作為支撐。

全市38個區縣均建成教育都會區網路, 中小學“校校通”建成率達到94.6%, 中小學多媒體教室覆蓋率達92.5%。 其中, 農村中小學教學班級的多媒體設備配備率達到85%。 全市64%的農村中小學(含教學點)實現寬頻接入。 全市中小學專任教師基本實現“人手一機(筆記型電腦)”。

“資訊化建設有效地提升了我們義務教育階段學校的教育品質。 ”教育專家這樣說。

數位資源推動城鄉教育均衡發展

4月10日下午,一堂別開生面的音樂課在大足區城南遠見愛心村小二年級一班進行。

和以往不同,這堂課是借助教室的電腦,與大足區實驗小學二年級二班的學生同上一堂課。

這堂民族音樂賞析課生動而細膩。 那邊實驗小學的老師一邊播放新疆民俗風情畫面,一邊向學生聲情並茂地講述新疆的風土人情,並介紹了《掀起你的蓋頭來》和《新疆好》兩首具有濃郁新疆特色的音樂作品。

這邊, 城南遠見愛心村小的學生們不僅可以跟著音樂小聲地哼唱,還可以隨時向畫面中的老師提問。 短短40分鐘的音樂課, 學生們不僅瞭解到維吾爾族傳統樂器都塔爾, 也領略到維吾爾族服飾的華美和新疆誘人的風光。

“這在以前是無法想像的。 ”城南遠見愛心村小負責人說,

優質的教育資源得以共用, 該村小再也不愁沒有專職教師的問題, 學生可以和城裡的孩子一樣,真正地上好音樂、體育、美術課了。

近年來, 我市積極推動資訊技術與教育教學的深度融合, 依託本地名師、名校優質資源, 通過“專遞課堂、名師課堂、名校網路課堂”, 努力推進“一校帶多校、一地帶多地”的共用模式。

璧山區、沙坪壩區等區縣利用建設和應用“中小學教學資源庫”“網路線上教研平臺”, 推動實現城鄉教研一體化, 開展網路集體備課、網路互動教研、聯體課堂教學, 實行捆綁發展, 推動實現資訊技術與城鄉教育均衡發展進一步融合。

打造“沒有圍牆的學校”

想聽哈佛大學的國際金融講座?打開手機動動手指就可以辦到;想就學習中的一個疑問請教名師,

只需通過互聯網發送一個請求, 就可以連線相關專家……如今, 在我市大部分高校, 這種便捷的學習方式已經逐漸融入普通學子的學習生活, 悄然改變著傳統教育的模式和格局。

為推進智慧時代下教育創新發展, 重慶市委市政府提出的“以大資料、智慧化為引領的創新驅動發展行動計畫”, 市教委出臺了《加快推進教育資訊化融合創新意見》和《重慶市智慧校園建設基本指南》, 著力引導構建“時時可學、處處能學、人人皆學”的教育環境, 積極推動資訊技術與教育教學的深度融合, 積極打造“沒有圍牆的學校”。

重慶大學、重慶郵電大學、重慶理工大學等高校以智慧校園、MOOCs等形式開展線上混合式教學。

重慶工程職業學院常態化應用網路學習空間進行教育教學。

“未來, 重慶將以深化教育資訊化‘1125’工程為載體, 努力建設與教育現代化目標相適應的教育資訊化服務體系, 實現以教育資訊化全面推動教育現代化。 ”市教委相關負責人說。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