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宜賓學院攜手名校開展“精准扶貧”送教下鄉活動

四川新聞網宜賓4月18日訊(宜賓學院宣)四月, 春暖花開, 萬物生長, 筠連縣龍鎮鄉迎來了教育的春天, 一場精彩的“同課異構”教研活動在筠連縣大山深處的該鎮中心校舉行。 本次活動由宜賓學院教師教育學院院長何會甯教授帶隊, 李偉教授、吳洪副教授、袁宇副教授等4人組成高校專家團隊, 邀請宜賓市重點學校中山街小學校長黃靖、副校長杜琳和該校具有豐富教學經驗的李科、巫智聰、陳虹燕、陳官容等老師組成的一線專家團隊, 聯合龍鎮鄉政府在龍鎮鄉中心校進行。 筠連縣教育文廣局黨委書記、局長王貴才,

龍鎮鄉黨委副書記、鄉長劉振華, 宜賓學院下派掛職幹部陳強等出席並全程參與活動。

4月14日, 天還濛濛亮, 專家們就啟程前往龍鎮鄉開展“送教下鄉——小學語文、數學研究課”活動。 龍鎮鄉中心校及各村村小共100余名教師早早的就到場等候,

上午8點半, 活動在龍鎮鄉中心校多媒體教室準時舉行。 送教活動主要以同課異構、專家點評、互動交流、現場解答的方式進行。

同課異構展風采

首先進行的是小學六年級數學課《立體圖形的體積》, 分別由龍鎮鄉中心校鄒敏老師和中山街小學陳官容老師執教。 鄒老師使用立方體道具, 現場進行變形, 找出正方體的最短側邊, 引導孩子們學習體積的計算。 陳老師則使用帶繩小球道具, 繞繩測直徑或放入水中來計算體積, 用PPT生動的演示了立方體-圓柱體-圓錐體的變化和關聯。

(四位教師開展“同課異構”)

隨後進行的是小學六年級語文課《古詩詞背誦——江畔獨步尋花》, 分別由龍鎮鄉中心校曾顯芬老師和中山街小學陳虹燕老師執教。 曾老師對詩詞的文字逐個分析, 並轉換成白話文表達, 讓孩子們掌握了整首詩的含義。 陳老師則通過平仄聲尾音長短的不同, 用吟誦的方式授課, 讓孩子們閉眼想像畫面, 領悟詩詞意境。

教學研討促提高

在現場獻課結束後, 由授課教師說課,

闡述自己本堂課程的設計理念、對教材的理解、教學環節設置、課堂掌控和預期效果。 專家團隊分別對老師各具特色的課堂設計和教學進行點評, 指出:教師對同一堂課不同的教學呈現方式, 對教材的不同處理, 能給大家提供一個參照和比較。 我們要激發智慧的碰撞, 長善救失, 取長補短。 對授課教師各自的展現出來的優點和存在的缺點進行詳細分析, 在給予充分肯定的同時, 也提出了相應的建議和解決辦法。

(專家點評)

對小學語文, 專家們指出要抓住“美”來開展教學, 即課堂美、教學美、意境美、音韻美, 可以用吟誦的方式呈現出語言的美感。 對小學數學, 專家們指出要注重教學設計, 從溝通、互動、理解、發散等方面入手, 靈活運用教學手段引導學生去思索, 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和創造能力。

互動交流解疑惑

最後, 專家團隊與老師們進行互動, 現場氣氛活躍。 龍鎮鄉的老師們爭先恐後地舉手提問, 對於自己平時在教學中的遇到的困難、教書育人中的困惑、自身素質的提高等方面向專家們請教。 專家們對大家提出的問題進行詳細解答,從教學體系、教材把握、授課方式、課件設計、課堂趣味性和師德師風等方面進行了廣泛交流。

(專家與教師互動交流)

前來參加聽課的老師們非常珍惜本次交流學習的機會,很多老師拿著紙和筆坐在教室後面,用心聆聽,虛心學習,專心記錄。整個教研活動雖然只有短短一天的時間,但老師們普遍感言收益匪淺,收穫良多。

龍鎮鄉中心校李明松校長說,通過這次短暫的培訓,使老師們對新型課堂教學有了更直觀的感受和認識,同時也使我們的教師找到了自己的缺點和不足,對提升農村中小學教師隊伍的整體教學水準有極大幫助。

中山街小學黃靖校長表示,小學教育是教育事業的基礎,要提高整個教育事業的品質,就必須從小學教育做起。今後要與龍鎮鄉學校形成結對子、手把手聯盟,加強聯繫,相互交流,選派老師開展課堂教學和能力培訓。

宜賓學院何會甯教授表示,作為教師教育工作者,要堅持把教育扶貧做好做實,從教師隊伍培養、師德師風建設、素質文化提升等方面幫助龍鎮鄉打造優良的教師團隊,提高鄉村學校整體教育教學水準。

龍鎮鄉劉振華鄉長表示,非常感謝宜賓學院長期以來對龍鎮鄉的關懷和支持,感謝中山街小學的專家們來鄉指導教學,這種為教育無私奉獻的精神值得欽佩和學習。龍鎮的孩子就是龍鎮的未來,我們要用高品質的教育給孩子們最好的未來。鄉政府今後還會加大對教育事業的關注和投入,推動龍鎮教育更上臺階。

送教下鄉助脫貧

自2015年對口幫扶筠連縣龍鎮鄉以來,宜賓學院充分發揮高校在人才、資源、科技、教育等方面的優勢,一直堅持以黨建引領“三位一體”(科技扶貧、教育扶貧、文化扶貧)的幫扶思路,聚焦聚力脫貧攻堅,為打好精准脫貧攻堅戰作出應有的貢獻。

此次“精准扶貧”送教下鄉活動,就是宜賓學院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精神和習近平總書記來川視察重要講話精神,推進鄉村振興戰略,助力脫貧攻堅,做到精准施策、扶貧先扶智、下足“繡花功夫”而採取的一項具體舉措。

專家們對大家提出的問題進行詳細解答,從教學體系、教材把握、授課方式、課件設計、課堂趣味性和師德師風等方面進行了廣泛交流。

(專家與教師互動交流)

前來參加聽課的老師們非常珍惜本次交流學習的機會,很多老師拿著紙和筆坐在教室後面,用心聆聽,虛心學習,專心記錄。整個教研活動雖然只有短短一天的時間,但老師們普遍感言收益匪淺,收穫良多。

龍鎮鄉中心校李明松校長說,通過這次短暫的培訓,使老師們對新型課堂教學有了更直觀的感受和認識,同時也使我們的教師找到了自己的缺點和不足,對提升農村中小學教師隊伍的整體教學水準有極大幫助。

中山街小學黃靖校長表示,小學教育是教育事業的基礎,要提高整個教育事業的品質,就必須從小學教育做起。今後要與龍鎮鄉學校形成結對子、手把手聯盟,加強聯繫,相互交流,選派老師開展課堂教學和能力培訓。

宜賓學院何會甯教授表示,作為教師教育工作者,要堅持把教育扶貧做好做實,從教師隊伍培養、師德師風建設、素質文化提升等方面幫助龍鎮鄉打造優良的教師團隊,提高鄉村學校整體教育教學水準。

龍鎮鄉劉振華鄉長表示,非常感謝宜賓學院長期以來對龍鎮鄉的關懷和支持,感謝中山街小學的專家們來鄉指導教學,這種為教育無私奉獻的精神值得欽佩和學習。龍鎮的孩子就是龍鎮的未來,我們要用高品質的教育給孩子們最好的未來。鄉政府今後還會加大對教育事業的關注和投入,推動龍鎮教育更上臺階。

送教下鄉助脫貧

自2015年對口幫扶筠連縣龍鎮鄉以來,宜賓學院充分發揮高校在人才、資源、科技、教育等方面的優勢,一直堅持以黨建引領“三位一體”(科技扶貧、教育扶貧、文化扶貧)的幫扶思路,聚焦聚力脫貧攻堅,為打好精准脫貧攻堅戰作出應有的貢獻。

此次“精准扶貧”送教下鄉活動,就是宜賓學院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精神和習近平總書記來川視察重要講話精神,推進鄉村振興戰略,助力脫貧攻堅,做到精准施策、扶貧先扶智、下足“繡花功夫”而採取的一項具體舉措。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