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科技>正文

騰訊車聯拿下第6家車企;腦電波將能夠控制汽車

聯手一汽 騰訊車聯拿下第6家車企

繼長安之後, 騰訊宣佈與一汽合作, 建立基於騰訊車聯“AI in Car”方案的智慧網聯汽車。 4月15日, 騰訊董事會主席、CEO馬化騰與一汽董事長徐留平簽署了戰略合作框架協定。

根據騰訊官方披露的消息, 騰訊與一汽的這次合作將聚焦四個領域:場景研究, 即探討用車場景中用戶的需求和痛點;資訊安全, 騰訊科恩實驗室將為一汽提供車聯網安全方案;車聯網生態, 依託騰訊社交、地圖、娛樂、支付等資源構建服務生態;雲平臺及大資料, 即在AI、精准行銷、大資料分析等領域探索研究應用。

與騰訊合作之前, 一汽在智慧網聯方面也有一些探索, 組建了智慧網聯研究院, 其自主研發的車輛遠端控制、多屏聯動、智慧家居互聯等功能, 也已經部分應用到一些推向市場的產品中, 包括紅旗系列、奔騰系列及解放J7智慧重卡等車型。

一汽是騰訊的第六家合作車企。

2017年11月, 騰訊推出AI IN CAR智慧網聯解決方案, 宣佈與廣汽、長安、吉利、比亞迪、東風柳汽五家車企合作。 五家車企之中, 廣汽去年11月車展期間, 率先發佈了一款集成了騰訊語音技術方案的智慧概念車ispace。 吉利在今年4月發佈的2018新款博越車型中搭載了“AI in Car”系統。 長安本月12日與騰訊組建了合資公司, 未來將在AI、資訊安全、大資料等方面展開更加深入的合作。

大咖點評

車聯網領域, 目前BAT已經均有佈局。 百度側重於自動駕駛和語音入口, 阿裡專注於打造汽車場景的底層作業系統, 而騰訊的AI in Car更像是服務于車企的一種解決方案。 似乎也因此, 推廣起來會更加便利。

日產將“腦電波控制汽車”變為了現實

當聲控、手勢控制逐漸成為新車娛樂資訊系統的流行賣點時, 汽車製造商們已經在朝著更令人匪夷所思的科技領域進軍了。

眼下, 不少車企用“車隨意動”來形容旗下產品的出眾操控性能, 而現在, 這句話將變為現實。

今年的CES展上, 日產展示了一項“腦控車(Brain-to-Vehicle, 簡稱B2V)”技術, 能夠將駕駛者的反應更加快速地傳達給車輛,

使車輛根據駕駛情況的變化不斷做出相應的調整。

這項技術究竟有何特點?與業界公認的汽車終極狀態“無人駕駛”相比, 有何優劣?日前, 日產汽車公佈了此前在CES上未曾透露的一些技術細節。

簡單來說, 日產這套技術的是通過檢測人類腦電波的變化, 探知人的想法, 實現對汽車的控制。

描述顯得很高深, 實際上, 此技術和人腦控制小型無人機等設備在原理上是相似的。 但眼下, 從網上曝光實車測試來看, 司機需要在頭上安裝一大堆感測器, 以盡可能精確且完整的收集人腦電波的變化。

此番場景看起來有些熟悉——目前各公司的自動駕駛道路測試車輛上同樣頂著一大坨雷達和感測器。

顯然, 不論是腦控車, 還是頭頂大帽的自動駕駛, 看起來離商用化都還有一段距離。

日產日本研究中心的高級創新研究員Lucian Gheorghe表示:他們已經發現, 有部分腦電波信號收集難度會低一些, 無需那麼多感測器, 他們正在著手對頭盔進行簡化。 新頭盔不僅更輕便, 精確度上也有醫用級腦電波探測器的95%, 並且可通過藍牙和汽車聯繫。

日產的腦波感測器主要關注兩類腦波資訊, 一類為:與運動有關的皮層電位Motor-Related Cortical potential(MRCP), 也就是控制人體肌肉運動的那部分命令資訊。 它由運動皮層傳輸到手部肌肉需要約500毫秒, 也就是說, 如果大腦形成一個要踩下油門踏板的指令, 那麼這個指令要經過約500毫秒才能得到執行, 日產想在這500毫秒的時間裡下功夫。

日產的做法是,將腦波探測系統獲知的腦波資訊直接導入方向盤或油門等部件,這些部件都是brain-to-vehicle系統的一部分,使得腦波命令到達手腳肌肉的“同時”讓車輛作出加速或轉彎的反應。從實驗的結果來看,參與實驗的人都覺得車輛異常“靈敏”。

腦波探測系統關注的另一種信號為:error-related potential,即與錯誤相關的腦波,它主要是指人們在正常駕駛中會發生的一些失誤,亦或是一些突發事件。例如,原本司機的想法是讓車輛平穩行駛,但因為家中有急事需要儘快趕到,那麼系統同樣會感知到司機的這一意圖,並選擇自動變到超車道。

大咖點評

根據日產的描述,通過腦控車可比人類肌肉提前200-500毫秒執行大腦意圖。待技術成熟後,不僅能夠控制車輛的行駛狀態,更能夠通過腦電波控制車內的各種電子功能。

愛馳汽車完成第三輪融資 成立1年估值過百億

愛馳汽車已完成第三輪融資,本輪融資完成後,估值規模將過百億元。此輪融資由沙鋼集團戰略投資與領投,上海浦茵實業有限公司、複鼎資本、貴州富納源創科技有限公司等企業與機構跟投。此前,愛馳汽車僅公佈了天使輪融資12億元的資訊,並稱第二輪融資用1個月完成。據知情人士透露,此次融資金額規模至少達數十億元,但愛馳汽車極有可能因為不想被融資金額、估值等方面的攀比所綁架而不會對外透露具體融資金額。

愛馳汽車在2017年2月正式成立。產品線分是德國分公司 Gumpert AIWAYS主導的高性能電動超跑和基於 MAS 平臺的自主研發產品。此前第一款電動超跑RG已經公佈,並預計在北京車展進行首次亮相。

此外,其第一款基於 MAS 平臺的首款車型 U5 ION剛剛公佈,這款5座SUV將在2019年下半年量產,並在第四季度開始交付,將搭載L2級自動駕駛。

大咖點評

目前,愛馳汽車上饒基地的衝壓、焊裝等車間已全部封頂,基建部分已具備竣工交付的條件。今年三季度基地將完成各車間的設備進場,年底前將完成設備調試。

日產的做法是,將腦波探測系統獲知的腦波資訊直接導入方向盤或油門等部件,這些部件都是brain-to-vehicle系統的一部分,使得腦波命令到達手腳肌肉的“同時”讓車輛作出加速或轉彎的反應。從實驗的結果來看,參與實驗的人都覺得車輛異常“靈敏”。

腦波探測系統關注的另一種信號為:error-related potential,即與錯誤相關的腦波,它主要是指人們在正常駕駛中會發生的一些失誤,亦或是一些突發事件。例如,原本司機的想法是讓車輛平穩行駛,但因為家中有急事需要儘快趕到,那麼系統同樣會感知到司機的這一意圖,並選擇自動變到超車道。

大咖點評

根據日產的描述,通過腦控車可比人類肌肉提前200-500毫秒執行大腦意圖。待技術成熟後,不僅能夠控制車輛的行駛狀態,更能夠通過腦電波控制車內的各種電子功能。

愛馳汽車完成第三輪融資 成立1年估值過百億

愛馳汽車已完成第三輪融資,本輪融資完成後,估值規模將過百億元。此輪融資由沙鋼集團戰略投資與領投,上海浦茵實業有限公司、複鼎資本、貴州富納源創科技有限公司等企業與機構跟投。此前,愛馳汽車僅公佈了天使輪融資12億元的資訊,並稱第二輪融資用1個月完成。據知情人士透露,此次融資金額規模至少達數十億元,但愛馳汽車極有可能因為不想被融資金額、估值等方面的攀比所綁架而不會對外透露具體融資金額。

愛馳汽車在2017年2月正式成立。產品線分是德國分公司 Gumpert AIWAYS主導的高性能電動超跑和基於 MAS 平臺的自主研發產品。此前第一款電動超跑RG已經公佈,並預計在北京車展進行首次亮相。

此外,其第一款基於 MAS 平臺的首款車型 U5 ION剛剛公佈,這款5座SUV將在2019年下半年量產,並在第四季度開始交付,將搭載L2級自動駕駛。

大咖點評

目前,愛馳汽車上饒基地的衝壓、焊裝等車間已全部封頂,基建部分已具備竣工交付的條件。今年三季度基地將完成各車間的設備進場,年底前將完成設備調試。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