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對幹部“賒帳搞扶貧”不能一笑了之

近日有新聞報導, 47歲的老孫是山西省忻州市的一名第一書記, 去年5月老孫為村裡謀劃了養豬項目, 向當地扶貧辦申請20萬元資金, 並通過審批。 如今豬仔都出欄了, 錢只拿到一半。 他跑斷了腿, 磨破了嘴, 準備了一肚子理由, 就換來倆字:等著。 (4月16日, 新華網)

當前, 我國扶貧開發已進入啃硬骨頭、攻堅拔寨的衝刺期。 多年的扶貧經驗證明, 扶貧要從輸血走向造血, 產業扶貧是必由之路, 特別是廣大貧困農村地區, 沒有產業發展帶動, 很難脫貧, 即使靠特殊的手段讓一些貧困群眾暫時脫貧, 但如果沒有產業的支撐,

他們隨時隨地都有可能重新返貧, 從而影響脫貧攻堅進程。

產業興則農民富, 農民富則經濟活。 脫貧攻堅戰要從打贏向打好轉變, 要真正實現不落一戶、不落一人的全面小康社會目標, 幫扶幹部就應該把發展產業作為幫扶貧困農村重中之重的工作來抓好抓落實, 確保取得實效。 然而讓人始料不及的是, 因為種種原因, 造成一些地方扶貧資金沒有真正用到刀刃上, 出現了幫扶幹部賒帳搞扶貧的怪現象, 這確實是讓人痛心的事。

扶貧資金是幫助農村打好脫貧攻堅戰的, 必須確保每一份錢都用到脫貧攻堅中去, 地方黨委政府為扶貧資金設置使用的“門檻”, 為扶貧資金保駕護航, 防止一些心存貪念的官員把黑手伸向扶貧資金,

這是非常有必要的。 但如果條條框框束縛了幫扶幹部的手腳, 造成一邊是幫扶幹部在產業發展時, 等米下鍋, 一邊卻是大量的扶貧資金躺在賬上“睡大覺”, 這肯定都是要不得的。

忻州市第一書記老孫為了發展養豬產業, 申請了20萬元資金, 他本以為可以大展宏圖, 幫助當地貧困群眾把養豬產業發展起來, 讓他們儘快脫貧。 然而現實卻和他的設想差距很遠。 這筆資金可以建豬圈、進豬苗, 卻不能買豬食。 現在豬食費用占到整個項目的30%左右, 以後還會越來越多。 老孫沒辦法, 靠賒帳搞扶貧, 現在賒了10多萬元。 如果產業再發展, 欠帳肯定越來越大, 這確實是讓老孫非常迷茫。

要知道, 老孫村裡還有數百萬元的扶貧資金趴在賬上,

但這些錢卻看得見, 用不到, 不能讓它們在脫貧攻堅中發揮效用, 這確實是很遺憾的事。 各級黨委政府對此必須高度重視, 必須建章立制, 既保證扶貧資金的安全使用, 又保證扶貧資金真正在脫貧攻堅上發揮作用。

作者:江文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