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健康>正文

李可:陽氣不到的地方就是病!

導讀:“沒有陽氣就沒有生命。 從養生治病的經歷來看:陽萎則病, 陽衰則危, 陽亡則死;所以救陽, 護陽, 溫陽, 養陽, 通陽, 一刻不可忘;治病用藥切切不可傷陽。 所以古人雲:萬病不治求之於腎。 求之于腎就是救陽氣。 ”

不只“春夏養陽”, 四季皆需養陽

記 者:中醫有句話叫“春夏養陽”, 如果說您和盧火神治病的時候都是從陽論治, 那可不可以理解為, 在春夏兩個季節把陽氣“養”足了, 很多病就不會發生了?

李 可:《內經》裡面有“春夏養陽”這麼個提法, 這個春夏養陽的養生方法, 對於避免很多的疾病有效。 這是古代幾千年實踐得出來的一個非常正確的結論。

我們中醫講究治未病, 治未病並不是說治那個沒有病的人, 而是在疾病還沒有發生的時候就遏制它。

因為人是自然界大氣所生萬物的其中一種, 人的身體和自然界是同步的。 自然界的規律是春溫夏熱, 秋涼冬寒, 所有的動、植物都要遵循這個規律。

那麼冬天, 積蓄了大量的能量以後, 到來年開春, 陽氣慢慢昇華, 這個時候冬天的動物也醒來了, 一些植物開始慢慢生長, 萌芽、發育, 這是一個階段。 然後到了夏天, 陽氣又進一步生髮。 所以春天和夏天, 耗費的陽氣最多。 人的生命, 以及動、植物的生命, 也是依據這樣一種情況生長、發展, 也要消耗很多陽氣, 所以在這個時候特別要強調養陽了,

要不斷地補充、保護陽氣, 就是因為陽氣消耗特別大, 你不要再傷害它。 其實陽氣這個東西, 不僅是春夏要養陽, 一年四季任何時候你都不要傷害它。

陰陽平衡是在陽氣主導下的陰陽平衡

記 者:我感覺您特別強調陽氣的作用, 但是一般人都認為, 一個健康的人,

陰陽要平衡。

李 可:這個觀念不完全對。 為什麼呢?從《內經》開始, 從《易經》開始, 就特別強調:人的陽氣乃是生命的根基。

陰這個東西, 陰是包括你人體的所有器官, 你所吃進去的食物, 各種營養成份, 這些東西是屬於陰的。 那個陽氣是居於統帥地位的, 是一個主導。 所以陰的東西, 都是在陽的統率下, 絕對不是半斤八兩, 平起平坐, 陰陽平和。 這個陰陽平和是指這個陽氣主導下的陰陽平和。

《內經》有幾句話, 一個是“陰平陽秘, 精神乃固”, 還有一句“凡陰陽之要, 陽密乃固”。 陰氣和陽氣的重要性在哪呢?陽秘, 當你的陽氣處在一個固秘(飽滿)的狀態下的時候, 才能達到陰平陽秘。 另外《內經》有許多重要觀點, 比如說“陽氣者若天與日, 失其所則折壽而不彰”,

折壽就是短命啊。 易經也講:大哉乾元, 萬物資始!通俗講:有了太陽才有了生命, 陽氣就是人身的太陽……

記 者:俗話說萬物生長靠太陽。 (笑)

生死攸關救陽為急

李 可:沒有陽氣就沒有生命。 從養生治病的經歷來看:陽萎則病, 陽衰則危, 陽亡則死;所以救陽, 護陽, 溫陽, 養陽, 通陽, 一刻不可忘;治病用藥切切不可傷陽。 所以古人雲:萬病不治求之於腎。 求之于腎就是救陽氣。

舉一個例子:一個人在各個不同的生命階段表現也不一樣, 小孩兒時候, 當然是陽氣旺盛;生長發育到成年以後的話, 所謂陰陽平衡, 就是處在一種健康的狀態;但是, 到老年以後, 無緣無故地流鼻涕、流口水、流眼淚, 或者是小便憋不住, 尿頻, 這些都是因為人在老年以後,

陽氣衰弱, 陽氣失去統帥作用。

很多老年人在危險期的時候, 特別是像一些冠心病、風濕性心臟病, 肺心病, 或者其他的併發急性心衰, 只有一條辦法, 就是救陽, 方法就是補充陽氣, 保護陽氣。 要特別看中這一點。 陽氣救回來了, 這個人就活過來了。

這個東西就好像水龍頭的開關一樣, 它的閥門、螺絲逐漸地變松, 要把它擰好。 我記得讀《傅青主女科》時, 有一段話, 治療大出血之後怎麼樣來挽救, 原話是“已亡之陰難以驟生, 未亡之氣所當急固”, 大出血之後, 損失的血雖然不能馬上生出來, 但是一旦陰損及陽, 陽氣一散, 這個人生命就終結了。 你看他雖然病的非常厲害, 只要有一絲陽氣不散, 這個就可以救。

所以在看病的時候有個格言:生死關頭救陽為急。

胖是脾胃受傷,廢物積聚體內

記 者:您提到的盧火神,我之前也有所瞭解,是四川的一位醫家,他看病的時候也是先扶正病人的陽氣。

李 可:呃,他那個年代更久遠,傳到盧崇漢的時候已經是第四代了。

記 者:每個中醫都有自己的流派與理念,有從脾論治的,有從肝論治的,等等,很少聽說從陽氣入手。聽起來倒像一個總則。所謂陰陽平衡。

李 可:這是個總體啊。中醫上講的陰陽啊,其實是渾然一體,互相融合的,不能說這邊兒就是陽,那邊兒就是陰。

人的元氣也是一樣,從出生時,他的元氣就是渾然一體的,但是因為先天的東西和後天的東西又有所區別,而且兩者互為其根。比如說脾胃是後天之本,而且根據五行的理論,脾屬土,土能夠生萬物,其他四行(臟腑)啊都受它的灌溉,如果在中間這塊出了毛病啊,脾胃不能夠健運,那五臟就失養了,最後還要歸結到後天之傷,損及先天之陽,動搖了生命的根基。

所以現在的病啊,首先就是脾胃先受傷——吃喝大量的生冷食物、飲料,生活不節制,房事過多;還有就是生活過於勞累,思想比較複雜,或者壓力大等等,中醫說:思傷脾啊,所以這個人首先就不想吃東西,消瘦,然後從這個地方開始,演變出多種疾病,像糖尿病、高血壓……都是這麼來的。

記 者:如果按您說的思慮過多傷及脾臟,就不想吃東西,會消瘦。但是為什麼很多胖人也脾虛,這種情況怎麼理解?

李 可:胖也是虛胖,十個胖子九個虛啊(笑),越胖的人越怕冷啊。他胖是因為有多餘的廢物積聚在體內啊,就是濕滯啊。

六味地黃丸不能隨便吃

記 者:您剛才說陽虛之人十之八九,為什麼現在治療陰虛的“六味地黃丸”賣得那麼好?而且很多醫生,不管中醫還是西醫,都特別喜歡開“六味地黃丸”。

李 可:這個中醫啊,從金元以後,逐漸的,有些個分支,就走向歧路,其中走得最遠的是朱丹溪。他當時創造了一個理論,叫“陽常有余,陰常不足”,實際上違背了《內經》的宗旨。現在啊,我們好多大夫看病啊,都是根據他這個理論來的。(笑)

記 者:但是也有臨床療效啊。

李 可:各人經驗不同。滋陰降火這個東西啊,所謂的現代派,也就是西化以後的中醫這種流派啊,用的純粹就是這個東西,所以常常適得其反。

所以我們現在治病治的是啥?首先就要補救長期服用陰寒的藥物損傷了的正氣,我們得先治療這個。

摘自《捍衛陽氣不生病——紀念一代大醫李可》

親愛的朋友們,如果您有任何關於《小道經方》的疑問,可以聯繫小道經方工作人員,我們會為您做專業、詳細的解答。

小道經方朋友圈QQ群 :411158821

胖是脾胃受傷,廢物積聚體內

記 者:您提到的盧火神,我之前也有所瞭解,是四川的一位醫家,他看病的時候也是先扶正病人的陽氣。

李 可:呃,他那個年代更久遠,傳到盧崇漢的時候已經是第四代了。

記 者:每個中醫都有自己的流派與理念,有從脾論治的,有從肝論治的,等等,很少聽說從陽氣入手。聽起來倒像一個總則。所謂陰陽平衡。

李 可:這是個總體啊。中醫上講的陰陽啊,其實是渾然一體,互相融合的,不能說這邊兒就是陽,那邊兒就是陰。

人的元氣也是一樣,從出生時,他的元氣就是渾然一體的,但是因為先天的東西和後天的東西又有所區別,而且兩者互為其根。比如說脾胃是後天之本,而且根據五行的理論,脾屬土,土能夠生萬物,其他四行(臟腑)啊都受它的灌溉,如果在中間這塊出了毛病啊,脾胃不能夠健運,那五臟就失養了,最後還要歸結到後天之傷,損及先天之陽,動搖了生命的根基。

所以現在的病啊,首先就是脾胃先受傷——吃喝大量的生冷食物、飲料,生活不節制,房事過多;還有就是生活過於勞累,思想比較複雜,或者壓力大等等,中醫說:思傷脾啊,所以這個人首先就不想吃東西,消瘦,然後從這個地方開始,演變出多種疾病,像糖尿病、高血壓……都是這麼來的。

記 者:如果按您說的思慮過多傷及脾臟,就不想吃東西,會消瘦。但是為什麼很多胖人也脾虛,這種情況怎麼理解?

李 可:胖也是虛胖,十個胖子九個虛啊(笑),越胖的人越怕冷啊。他胖是因為有多餘的廢物積聚在體內啊,就是濕滯啊。

六味地黃丸不能隨便吃

記 者:您剛才說陽虛之人十之八九,為什麼現在治療陰虛的“六味地黃丸”賣得那麼好?而且很多醫生,不管中醫還是西醫,都特別喜歡開“六味地黃丸”。

李 可:這個中醫啊,從金元以後,逐漸的,有些個分支,就走向歧路,其中走得最遠的是朱丹溪。他當時創造了一個理論,叫“陽常有余,陰常不足”,實際上違背了《內經》的宗旨。現在啊,我們好多大夫看病啊,都是根據他這個理論來的。(笑)

記 者:但是也有臨床療效啊。

李 可:各人經驗不同。滋陰降火這個東西啊,所謂的現代派,也就是西化以後的中醫這種流派啊,用的純粹就是這個東西,所以常常適得其反。

所以我們現在治病治的是啥?首先就要補救長期服用陰寒的藥物損傷了的正氣,我們得先治療這個。

摘自《捍衛陽氣不生病——紀念一代大醫李可》

親愛的朋友們,如果您有任何關於《小道經方》的疑問,可以聯繫小道經方工作人員,我們會為您做專業、詳細的解答。

小道經方朋友圈QQ群 :411158821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