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人造太陽和真正的太陽一樣嗎,有太陽那麼大的威力嗎?

隨著科技和經濟的高速發展, 人們對資源的需求也越來越大。 一些不可再生能源正在飛速銳減, 如何開發新能源對世界各國來說一直都是個難題, 中國也不例外。 在中科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裡, 一項名為“人造太陽”(全超導托卡馬克)的科學工程正在緊鑼密鼓的進行著。

托卡馬克是一個高11米, 直徑8米, 重400噸的容器。 在這個鍋爐一樣的大容器裡, 科學家嘗試著將核聚變產生的能量轉化成電能。 核聚變是指兩個高速運行的原子核碰撞聚合成一個新的較重的原子核。 在這個過程中, 原子核自身的品質是減少的。

根據質能方程E=mc2, 這部分品質會變成巨大的能量。

我們所熟知的太陽的光和熱也正是來源於源源不斷的核聚變反應。

和原子彈的核裂變是不一樣的, 核聚變不產生核輻射, 不產生核廢料, 也不產生溫室氣體, 人造太陽的光和熱是來自于氫的同胞兄弟氘和氚,

它們大量的存在於海水中, 用特殊裝置(全超導托卡馬克試驗裝置)在高溫的情況下, 像太陽一樣產生核聚變提供給我們源源不斷的新能源。

據估算, 核聚變釋放的能量是石油的800萬倍。 也就是說, 1kg核聚變發電的燃料幾乎相當於8000噸石油燃燒產生的能量, 可以說核聚變產能的潛力是非常龐大的。

所以實現核聚變發電就相當於在地球上建一個“人造太陽”, 其實除了能量巨大之外, 相比於核裂變, 核聚變還有很多優勢, 這都使得人們從未停止追逐它的腳步。 核裂變使用的是鈾燃料, 但鈾元素資源是有限的, 在未來很有可能面臨枯竭的局面, 但核聚變發電的燃料是氘和氚, 也就是重氫和超重氫,

這都是氫的同位素, 在地球上的儲量幾乎是無限的。

那麼人造太陽試製成功能代表什麼, 在如今能源大戰的世界, 誰掌握了清潔能源, 誰就能當老大, 就象美國控制了美元和石油, 在世界上指手劃腳。 當然相對於天空中的恒星太陽雖然都能發出光和熱

但是這一過程發生的要求也非常高, 首先內部的溫度要達到上億度, 如果是普通容器眨眼間就灰飛煙滅了。 為此, 科學家用一個巨大的磁場將正在進行聚變反應的等離子體火球懸浮起來, 不與容器接觸, 進而成為懸掛著的“太陽”。

其次, 要想要聚變反應長久穩定的持續下去,

就要實現超導, 也就是電阻為零。 這就需要一種特殊的合金——鎢合金。 但是只有美國擁有, 並對其進行壟斷, 不到一公斤對外銷售上百萬元人民幣, 而且嚴格控制銷售量。 經過十年的自主研製, 中國終於打破美國壟斷, 並將價格降低了90%, 還提交了多達十幾項國家專利申請。

近年來, 中國在核聚變研究方面的投入比其他任何國家都要多, 因為其他地方的設施都在減少或停止試驗。 世界最大的項目是在法國普羅旺斯建造的, 但預計到2025年才會進行首次試驗。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菜葉網微信公眾號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