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註冊消防工程師考試中,如何應對體育館防火案例分析?

一、情景描述。

為承辦每年全省高校運動會, 某高校新建一棟體育館, 由主體建築和附屬建築兩部分組成, 主體建築為比賽館,

附屬建築為訓練館, 建築高度為23m, 總建築面積1.70萬㎡, 採用框架及大跨度鋼屋架結構體系, 耐火等級二級。 該體育館的相關資訊如螢幕中所示。

比賽館為單層大空間建築, 可容納觀眾席4446個, 其中固定席3514個, 活動席932個;其比賽場地共設有8個淨寬均為2.20m的疏散門, 其中兩個疏散門與比賽館直通室外的門廳連通, 6個疏散門與附屬建築的疏散走道連通;其觀眾廳共設有12個淨寬均為2.20m的疏散門, 其中6個疏散門與比賽館直通室外的門廳連通, 6個疏散門與附屬建築地上一層屋頂室外平臺連通;比賽場地和觀眾廳內任何一點到達疏散出口的距離均不超過30m。

訓練館地上2層, 局部1層, 內設有籃球、游泳、乒乓球、健身等訓練用房, 設有兩部樓梯淨寬均為 1.40m的敞開疏散樓梯間。

該體育館共設有6個防火分區, 其中最大一個防火分區的使用功能為比賽場地及觀眾廳, 其建築面積為5000㎡, 每個防火分區均至少設有兩個安全出口。

該體育館按現行有關國家工程建設消防技術標準配置了室內外消火栓給水系統、自動噴水滅火系統等消防設施及器材。

二、分析要點。

本案例主要分析下列內容:

根據使用用途, 分析情景描述中體育館的體育建築等級, 並分析該體育館的耐火等級、消防車道、 防火分區、安全疏散和室內裝修等按照相關國家工程建設技術標準的規定, 應採取哪些建築防火技術措施。

三、關鍵知識點及依據。

第一 體育建築等級和耐火等級。

體育建築是指作為體育競技、體育教學、體育娛樂和體育鍛煉等活動使用的建築物。

體育館是指配備有專門設備而供能夠進行球類、室內田徑、冰上運動、體操(技巧)、武術、拳擊、擊劍、舉重、 摔跤、柔道等單項或多項室內競技比賽和訓練的體育建築, 主要由比賽和練習場地、看臺和輔助用房及設施組成。 體育館根據比賽場地的功能可分為綜合體育館和專項體育館, 不設觀眾看臺及相應用房的體育館也可稱訓練房。

體育建築等級分為特級、甲級、乙級、丙級四級;除特級體育建築的耐火等級應為一級外, 其他體育建築的耐火等級均不應低於二級。

情景描述中體育館的主要用途為舉辦地區性比賽, 根據《體育建築設計規範》(JGJ 31-2003)的規定, 該體育館的建築等級應為乙級, 其耐火等級不應低於二級。

第二 消防車道。

該體育館的消防車道設置應符合以下要求:

1、根據《體育建築設計規範》(JGJ31-2003)的規定, 體育建築周圍消防車道應環通。

當因各種原因消防車不能按規定靠近建築物時, 應採取下列措施之一滿足對火災撲救的需要:消防車在平臺下部空間靠近建築主體;消防車直接開入建築內部;消防車到達平臺上部以接近建築主體;平臺上部設消火栓。

2、根據《建築設計防火規範》(GB50016-2014)規定, 超過3000個座位的體育館宜設置環形消防車道。

消防車道的淨寬度和淨空高度均不應小於4m。

供消防車停留的空地,其坡度不宜大於3%。

消防車道與民用建築之間不應設置妨礙消防車作業的障礙物。

環形消防車道至少應有兩處與其它車道連通。盡頭式消防車道應設置回車道或回車場,回車場的面積不應小於12m×12m;供大型消防車使用時,不宜小於18m×18m。

消防車道路面、撲救作業場地及其下面的管道和暗溝等應能承受大型消防車的壓力。消防車道可利用交通道路,但應滿足消防車通行與停靠的要求。

第三 防火分區。

根據《體育建築設計規範》(JGJ 31-2003)和《建築設計防火規範》(GB 50016-2014)的規定, 該體育館的防火分區劃分應符合以下要求:

1、體育建築的防火分區尤其是比賽大廳,訓練廳和觀眾休息廳等大空間處應結合建築佈局、功能分區和使用要求加以劃分。

2、體育館的比賽場地和觀眾看臺之間無法進行分隔,因此可以做為一個防火分區考慮,而觀眾休息廳和周邊賽事用房可做為另一個防火分區考慮,這樣既考慮了體育建築空間的特殊性,又可以避免觀眾廳防火分區面積的無限擴大。

3、一、二級耐火等級體育館地上建築防火分區的最大允許建築面積為2500㎡;建築內設置自動滅火系統時,該防火分區的最大允許建築面積可按上述規定增加1倍;局部設置時,增加面積可按該局部面積的1倍計算。

體育館觀眾廳的防火分區最大允許建築面積可適當放寬。

第四 安全疏散。

根據《體育建築設計規範》(JGJ 31-2003)、《建築設計防火規範》(GB50016-2014)的規定,該體育館的安全疏散應符合以下要求:

1、體育館的觀眾廳,其疏散門的數量應經計算確定,且不應少於2個,每個疏散門的平均疏散人數不宜超過400~700人。

2、人員密集的公共場所、觀眾廳的疏散門不應設置門檻,其淨寬度不應小於1.40m,且緊靠門口內外各1.40m範圍內不應設置踏步。

3、體育館的疏散走道、疏散樓梯、疏散門、安全出口的各自總淨寬度,應根據其通過人數和疏散淨寬度指標計算確定,並應符合下列規定:

體育館觀眾廳內疏散走道的淨寬度應按每100人不小於0.60m的淨寬度計算,且不應小於1m;邊走道的淨寬度不宜小於0.80m。在佈置疏散走道時,橫走道之間的座位排數不宜超過20 排;縱走道之間的座位數:每排不宜超過26 個;前後排座椅的排距不小於0.90m時,可增加1倍,但不得超過50個;僅一側有縱走道時,座位數應減少一半。

體育館觀眾廳外疏散走道的淨寬度不應小於1.10m。

有等場需要的入場門不應作為觀眾廳的疏散門。

體育館供觀眾疏散的所有內門、外門、樓梯和走道的各自總寬度,應根據疏散人數按每100人的最小疏散淨寬度不小於螢幕中規定的計算確定。

疏散樓梯的踏步深度不應小於0.28m,踏步高度不應大於0.16m,樓梯最小寬度不得小於1.20m,轉折樓梯平臺深度不應小於樓梯寬度,直跑樓梯的中間平臺深度不應小於1.20m。

疏散用門應採用平開門,不應採用推拉門、捲簾門、吊門、轉門。

人員密集場所平時需要控制人員隨意出入的疏散用門,應保證火災時不需使用鑰匙等任何工具即能從內部易於打開,並應在顯著位置設置標識和使用提示。

疏散用樓梯和疏散通道上的階梯不宜採用螺旋樓梯和扇形踏步。

當必須採用時,踏步上下兩級所形成的平面角度不應大於10°,且每級離扶手25cm 處的踏步深度不應小於22cm。

第五 室內裝修。

根據《體育建築設計規範》(JGJ31-2003)的規定,體育館比賽、訓練部位的室內牆面和頂棚裝修 (包括吸聲、隔熱和保溫處理),應採用不燃燒體材料。

當此場所內設有自動滅火系統和火災自動報警系統時,室內牆面和頂棚裝修可採用難燃燒體材料。

固定座位應採用煙密度指數50以下的難燃材料製作,地面可採用不低於難燃等級的材料製作。

點擊下面藍字"瞭解更多"預約報名,建築消防設施直播免費學。

供消防車停留的空地,其坡度不宜大於3%。

消防車道與民用建築之間不應設置妨礙消防車作業的障礙物。

環形消防車道至少應有兩處與其它車道連通。盡頭式消防車道應設置回車道或回車場,回車場的面積不應小於12m×12m;供大型消防車使用時,不宜小於18m×18m。

消防車道路面、撲救作業場地及其下面的管道和暗溝等應能承受大型消防車的壓力。消防車道可利用交通道路,但應滿足消防車通行與停靠的要求。

第三 防火分區。

根據《體育建築設計規範》(JGJ 31-2003)和《建築設計防火規範》(GB 50016-2014)的規定, 該體育館的防火分區劃分應符合以下要求:

1、體育建築的防火分區尤其是比賽大廳,訓練廳和觀眾休息廳等大空間處應結合建築佈局、功能分區和使用要求加以劃分。

2、體育館的比賽場地和觀眾看臺之間無法進行分隔,因此可以做為一個防火分區考慮,而觀眾休息廳和周邊賽事用房可做為另一個防火分區考慮,這樣既考慮了體育建築空間的特殊性,又可以避免觀眾廳防火分區面積的無限擴大。

3、一、二級耐火等級體育館地上建築防火分區的最大允許建築面積為2500㎡;建築內設置自動滅火系統時,該防火分區的最大允許建築面積可按上述規定增加1倍;局部設置時,增加面積可按該局部面積的1倍計算。

體育館觀眾廳的防火分區最大允許建築面積可適當放寬。

第四 安全疏散。

根據《體育建築設計規範》(JGJ 31-2003)、《建築設計防火規範》(GB50016-2014)的規定,該體育館的安全疏散應符合以下要求:

1、體育館的觀眾廳,其疏散門的數量應經計算確定,且不應少於2個,每個疏散門的平均疏散人數不宜超過400~700人。

2、人員密集的公共場所、觀眾廳的疏散門不應設置門檻,其淨寬度不應小於1.40m,且緊靠門口內外各1.40m範圍內不應設置踏步。

3、體育館的疏散走道、疏散樓梯、疏散門、安全出口的各自總淨寬度,應根據其通過人數和疏散淨寬度指標計算確定,並應符合下列規定:

體育館觀眾廳內疏散走道的淨寬度應按每100人不小於0.60m的淨寬度計算,且不應小於1m;邊走道的淨寬度不宜小於0.80m。在佈置疏散走道時,橫走道之間的座位排數不宜超過20 排;縱走道之間的座位數:每排不宜超過26 個;前後排座椅的排距不小於0.90m時,可增加1倍,但不得超過50個;僅一側有縱走道時,座位數應減少一半。

體育館觀眾廳外疏散走道的淨寬度不應小於1.10m。

有等場需要的入場門不應作為觀眾廳的疏散門。

體育館供觀眾疏散的所有內門、外門、樓梯和走道的各自總寬度,應根據疏散人數按每100人的最小疏散淨寬度不小於螢幕中規定的計算確定。

疏散樓梯的踏步深度不應小於0.28m,踏步高度不應大於0.16m,樓梯最小寬度不得小於1.20m,轉折樓梯平臺深度不應小於樓梯寬度,直跑樓梯的中間平臺深度不應小於1.20m。

疏散用門應採用平開門,不應採用推拉門、捲簾門、吊門、轉門。

人員密集場所平時需要控制人員隨意出入的疏散用門,應保證火災時不需使用鑰匙等任何工具即能從內部易於打開,並應在顯著位置設置標識和使用提示。

疏散用樓梯和疏散通道上的階梯不宜採用螺旋樓梯和扇形踏步。

當必須採用時,踏步上下兩級所形成的平面角度不應大於10°,且每級離扶手25cm 處的踏步深度不應小於22cm。

第五 室內裝修。

根據《體育建築設計規範》(JGJ31-2003)的規定,體育館比賽、訓練部位的室內牆面和頂棚裝修 (包括吸聲、隔熱和保溫處理),應採用不燃燒體材料。

當此場所內設有自動滅火系統和火災自動報警系統時,室內牆面和頂棚裝修可採用難燃燒體材料。

固定座位應採用煙密度指數50以下的難燃材料製作,地面可採用不低於難燃等級的材料製作。

點擊下面藍字"瞭解更多"預約報名,建築消防設施直播免費學。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