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這三年,寧鄉將“馬力全開”幹好這十件事!有你關心的沒?

昨日, 在全市加快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工作部署大會上, 《寧鄉市鄉村振興三年行動計畫精神, 制定本行動計畫。

稻花香裡農耕文化園核心景區。

本報記者 劉漢光 攝

石侖關花海。 楊鐵軍 攝

具體措施

1.打造一批本地農業品牌

以2018年完成9.92萬畝非糧化種植結構調整為契機, 建設3個萬畝特色種植片區、13個千畝特色種植片區, 到2020年實現種植結構調整全覆蓋。 圍繞“一鎮一特”“一村一品”定位, 培育優質稻、花豬、茶葉、蔬菜、水果、中藥材、油茶、奶業等重點產業, 精心打造一批特色產業基地。 重點培育富硒米、寧鄉花豬、溈山毛尖、灰湯鴨、西部中藥材、祖塔七星椒、溈山豆製品、乳產品等“八大區域公用品牌”。 支持農業企業申報認證“三品一標”(即無公害農產品、綠色食品、有機農產品和農產品地理標誌), 到2020年, 新增綠色和有機認證農產品30個, 新增灰湯鴨、祖塔七星椒和溈山豆製品等3個國家地理標誌保護產品。

集中扶持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 到2020年新增國家級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2家, 新增省級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5家。

2.探索一條農旅融合發展之路

鼓勵支持景區景點、近城鄉鎮發展民宿, 建設一批農業莊園、特色農產品初加工基地,

打造一條“以農促旅、以旅帶農”的農旅融合發展之路。 大力推動農區變景區、田園變公園、民房變客房、勞動變活動、產品變商品。 著力打造湘都、石侖關、為美園、稻花香裡、溈山禪茶山莊等鄉村旅遊景點, 形成鄉村研學游、民俗文化游、康養度假遊、農業休閒游、田園休閒遊等鄉村旅遊新業態。 推動每個鄉鎮建設一個民宿基地。 鼓勵發展家庭小作坊和特色農產品初加工, 建好景區景點“寧鄉味道”體驗館, 舉辦農產品旅遊文化節, 運用“鄉村旅遊+扶貧+電商”模式, 全面暢通本地農產品銷售管道, 實現“產加銷”“吃購遊”為一體。 到2020年, 每個鄉鎮打造1-2個鄉村旅遊示範點, 形成4大鄉村旅遊精品片區、3條鄉村旅遊示範帶。

3.建成一批示範性農村土地股份合作社

全面推廣鵲山土地合作經營, 建設一批以村為單元的村級土地股份合作社, 引導農戶以土地經營權入股土地合作社。 以村級集體經濟薄弱村為重點, 通過鞏固提升一批、創建達標一批、引領示範一批, 鼓勵農村土地股份合作社規範化發展。

2018年提升已成立的50家村級土地合作社, 新建70家村級土地合作社;2019年新建70家村級土地合作社, 培育壯大50個服務功能強、經濟效益好的示範社;到2020年, 實現“一村一社”全覆蓋, 全市土地規模流轉率達70%以上。

4.探索一條壯大村級集體經濟發展之路

以盤活村級集體資源資產為重點,堅持宜農則農、宜商則商、宜游則遊,因地制宜採取資產租賃、資源整合、穩健投資、產業培育、服務創收等方式,進一步拓寬發展管道,壯大村級集體經濟。按照3:3:2的完成比例,2018-2020年三年確保158個村級集體經濟“空殼村”和薄弱村集體經濟經營性收入分別達到5萬元以上,培育一批村級集體經濟強村、示範村。到2020年,實現全市村級集體經濟“空殼村”和薄弱村清零。

5.實施一系列農村人居環境提升工程

積極探索以村為單位的垃圾處理模式,推進垃圾分類、源頭減量和無害化處理,三年每年分別創建垃圾分類示範鄉鎮2個、垃圾分類示範村(社區)25個。全力推進農村“廁所革命”攻堅行動,2018年、2019年、2020年分別完成改廁3500座、3500座、3000座以上,全面完成農村地區農戶旱廁改造任務,實現農村衛生廁所普及率100%。到2020年完成全市所有建制鎮和12個居民集居點集中式生活汙水處理設施建設。開展新三年造綠大行動,深化“政府送樹、群眾栽樹”改革,著力加強荒地荒山、裸露山體、道路兩廂、房前屋後、河岸塘邊的綠化美化。進一步鞏固骨幹山塘以上水域投肥養魚長久退出和西部整治挖山洗砂的成果,繼續強化飲用水源保護。圓滿完成長沙市示範村、特色村創建任務,科學鋪排新一輪美麗宜居示範鄉村建設。

6.全面完成禁養區規模養殖退養

2018年全面完成禁養區域範圍內畜禽規模養殖場(戶、社區)的關停退出工作,實現排查建檔率100%、規模退養率100%、後續監管率100%。2019年、2020年每年對禁養區組織一次“回頭看”。

7.拆除一批農村空心房、危舊房

按照“一戶一宅”的原則,開展農村空心房、危舊房清理與整治,以西部山區、交通幹線沿線、景區景點周邊為重點,2018年實現農村空心房、危舊房動態清零。

8.建好一批農村集居點

著力打造寧鄉“和美家園”農村集居點品牌。完善農村宅基地政策,推廣“帶地入建”等農村居民集中居住模式,重點推動高山移民集居點、風景名勝區移民集居點、水源保護區移民集居點、田園綜合體跨村跨鄉(鎮)移民集居點四類集居點建設。加強國土管理和村莊規劃,劃定農村建房區域範圍,引導散戶採取“統規自建”的模式集中居住、有序建房。2018年確保灰湯鎮、老糧倉鎮、流沙河鎮、青山橋鎮、溈山鄉、巷子口鎮、橫市鎮、沙田鄉、龍田鎮集居點竣工,加快完成基礎配套附屬工程,確保群眾搬得出、住得下、住得好。啟動壩塘鎮集居點建設,有序推動橫市鎮關聖村高山移民集居點、大屯營鎮靳江濕地移民集居點、黃材水庫水源保護區移民集居點建設;2019年啟動第二批集居點建設;2020年啟動第三批集居點建設。

9.創建一批示範性村(社區)綜合文化服務中心

鞏固省級現代公共文化服務示範區創建成果,加快推動村(社區)綜合文化服務中心全部達到“七個一”(即一個文化活動廣場、一個文化活動室、一個簡易戲臺、一個宣傳欄、一套文化器材、一套廣播器材、一套體育設施器材)建設標準。到2020年,基本構建“城鄉一體、覆蓋全市”的公共文化體育服務體系,人均擁有公共文化體育設施面積)4平方米,創建省級示範性村(社區)公共文化服務中心12個。

10.辦好一批鄉村振興講習所

依託全市黨員教育培訓基地,在大成橋、花明樓、灰湯、老糧倉、青山橋、溈山、巷子口、玉潭等8個鄉鎮(街道)分別建設1 個鄉村振興講習所。按照“缺什麼學什麼”“懂什麼教什麼”“用什麼抓什麼”的原則,以基層黨員幹部新型職業農民、貧困戶等為主要受眾,加快培育一支懂農業、愛農村、愛農民的“三農”工作隊伍和新型職業農民隊伍。

校審丨劉飛平

編輯丨周思慧

記者丨周 偉 吳 晴

以盤活村級集體資源資產為重點,堅持宜農則農、宜商則商、宜游則遊,因地制宜採取資產租賃、資源整合、穩健投資、產業培育、服務創收等方式,進一步拓寬發展管道,壯大村級集體經濟。按照3:3:2的完成比例,2018-2020年三年確保158個村級集體經濟“空殼村”和薄弱村集體經濟經營性收入分別達到5萬元以上,培育一批村級集體經濟強村、示範村。到2020年,實現全市村級集體經濟“空殼村”和薄弱村清零。

5.實施一系列農村人居環境提升工程

積極探索以村為單位的垃圾處理模式,推進垃圾分類、源頭減量和無害化處理,三年每年分別創建垃圾分類示範鄉鎮2個、垃圾分類示範村(社區)25個。全力推進農村“廁所革命”攻堅行動,2018年、2019年、2020年分別完成改廁3500座、3500座、3000座以上,全面完成農村地區農戶旱廁改造任務,實現農村衛生廁所普及率100%。到2020年完成全市所有建制鎮和12個居民集居點集中式生活汙水處理設施建設。開展新三年造綠大行動,深化“政府送樹、群眾栽樹”改革,著力加強荒地荒山、裸露山體、道路兩廂、房前屋後、河岸塘邊的綠化美化。進一步鞏固骨幹山塘以上水域投肥養魚長久退出和西部整治挖山洗砂的成果,繼續強化飲用水源保護。圓滿完成長沙市示範村、特色村創建任務,科學鋪排新一輪美麗宜居示範鄉村建設。

6.全面完成禁養區規模養殖退養

2018年全面完成禁養區域範圍內畜禽規模養殖場(戶、社區)的關停退出工作,實現排查建檔率100%、規模退養率100%、後續監管率100%。2019年、2020年每年對禁養區組織一次“回頭看”。

7.拆除一批農村空心房、危舊房

按照“一戶一宅”的原則,開展農村空心房、危舊房清理與整治,以西部山區、交通幹線沿線、景區景點周邊為重點,2018年實現農村空心房、危舊房動態清零。

8.建好一批農村集居點

著力打造寧鄉“和美家園”農村集居點品牌。完善農村宅基地政策,推廣“帶地入建”等農村居民集中居住模式,重點推動高山移民集居點、風景名勝區移民集居點、水源保護區移民集居點、田園綜合體跨村跨鄉(鎮)移民集居點四類集居點建設。加強國土管理和村莊規劃,劃定農村建房區域範圍,引導散戶採取“統規自建”的模式集中居住、有序建房。2018年確保灰湯鎮、老糧倉鎮、流沙河鎮、青山橋鎮、溈山鄉、巷子口鎮、橫市鎮、沙田鄉、龍田鎮集居點竣工,加快完成基礎配套附屬工程,確保群眾搬得出、住得下、住得好。啟動壩塘鎮集居點建設,有序推動橫市鎮關聖村高山移民集居點、大屯營鎮靳江濕地移民集居點、黃材水庫水源保護區移民集居點建設;2019年啟動第二批集居點建設;2020年啟動第三批集居點建設。

9.創建一批示範性村(社區)綜合文化服務中心

鞏固省級現代公共文化服務示範區創建成果,加快推動村(社區)綜合文化服務中心全部達到“七個一”(即一個文化活動廣場、一個文化活動室、一個簡易戲臺、一個宣傳欄、一套文化器材、一套廣播器材、一套體育設施器材)建設標準。到2020年,基本構建“城鄉一體、覆蓋全市”的公共文化體育服務體系,人均擁有公共文化體育設施面積)4平方米,創建省級示範性村(社區)公共文化服務中心12個。

10.辦好一批鄉村振興講習所

依託全市黨員教育培訓基地,在大成橋、花明樓、灰湯、老糧倉、青山橋、溈山、巷子口、玉潭等8個鄉鎮(街道)分別建設1 個鄉村振興講習所。按照“缺什麼學什麼”“懂什麼教什麼”“用什麼抓什麼”的原則,以基層黨員幹部新型職業農民、貧困戶等為主要受眾,加快培育一支懂農業、愛農村、愛農民的“三農”工作隊伍和新型職業農民隊伍。

校審丨劉飛平

編輯丨周思慧

記者丨周 偉 吳 晴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