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古代真實的銀兩: 元寶很少用, 基本只用零碎銀子

從漢朝時候開始, 中國就開始使用銀兩作為貨幣。 不過, 那時候使用銀兩的頻率並不高, 更多的時候, 還是銅錢為主, 銀兩只是作為儲存。 因為中國本身產銀並不多, 無法作為貨幣使用。 銀兩開始普遍流行的時候, 還是需要等到明、清時期。 當時歐洲世界開始進入大航海時代。

白銀的價值, 在不同時候, 價值會有所不同。 清朝時候, 因為從國外流入貨幣再次增多。 所以, 貨幣的價值那個時候多少有一些下降。

不過, 即便到了明、清時期, 大部分人還是以使用銅錢居多, 少數使用零碎銀子。 因為在古代, 銀兩一般分為官銀和民間銀兩。 官銀都是整塊的, 方便計算。 而民間銀兩以零碎銀子為主。

這些零碎銀子基本是從官銀中流傳出來的。 對於這兩種銀兩的使用, 一直有很嚴格的規定。 如果民間私自使用官銀, 就等同於犯罪。

而且, 即便是零碎銀子, 依然擁有很高的價值。 一般人家裡擺個豐盛的宴席, 也就二、三兩銀子差不多了。 想想看, 如果去菜市場買個菜, 都丟過去幾兩銀子, 那賣菜的大媽還怎麼接?

這些零碎銀子, 基本都是大塊的銀子上剪下, 或者直接砸碎。 所以, 零碎銀子的外觀都很差, 但分量必須要求足夠。 否則就亂套了。 當然, 這麼做, 肯定對銀子有損耗。 所以, 普通人家不一定願意這麼做。 而且, 即便是碎銀子, 價值也都很高。

對於許多人來說, 他們如果用碎銀子買東西, 常常得湊夠了商品, 差不多跟銀子同價, 才會下手。 或者一些商家, 也會用店鋪裡的東西, 充當貨幣, 用來”找零“。 也有人會帶上大銀兩, 等到買東西算出價格, 拿出鑿子、剪刀這樣的工具削下一小塊來, 用戥子稱一下分量。 因為幹的時間久了, 所以那些人削銀子的時候, 都異常精准。 至於那些碎銀子, 也可以回收重鑄。

至於那些整塊的官銀, 則更像是電視劇裡的那種銀兩。 品相好, 紋路清晰, 造型統一。 這種整塊的銀兩, 基本都是用來做大型的商業貿易, 或者是徵稅時使用。 唐朝、宋朝的時候, 中中國有一種叫"銀鋌“的貨幣, 長得像豬腰子一樣, 就是專門在收稅時使用。

這種銀兩在鑄造的時候,都要求非常的嚴格。除了會記載它的重量、成色,還有它的製造人,以及製造的地點。這個都是為了防止有人造假。

這種銀兩在鑄造的時候,都要求非常的嚴格。除了會記載它的重量、成色,還有它的製造人,以及製造的地點。這個都是為了防止有人造假。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