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贊!十二圩的“洲八樣”打個嘴巴都不丟

中國人吃東西, 歡喜嘗“鮮”, 還歡喜按數字歸類, 於是有了長江三鮮、水三鮮、樹三鮮、地三鮮等等, 今天我們就來說一說揚州特有的洲八樣。

儀征十二圩, 名字裡頭, 就藏了他的故事, 康熙初年, 江淮地區常年發大水, 沿江老百姓合力, 築圩十七道, 其中第十二道圩壩的地段就叫十二圩。 水邊生活的人們, 最怕的就是水患, 年年月月都要擔心, 但是上天總是公平的, 經歷磨難的同時, 也饋贈了水邊的人們, 特有的美食。

編導 霄霄:人間至味淮揚菜, 我們經常說啊, 食材要約新鮮越好吃, 今天我就吃一個最新鮮的, 你看, 才從河灘裡頭拔上來的, 我就朝嘴裡頭送了, 嫩呢, 我吃了半天, 阿姨, 這個叫什麼啊?

儀征十二圩 村民 陶德鳳:野茭白。

野茭白, 向水而生, 十二圩圍堤旁的這個蘆灘, 就是它生長的好地方。 相比較于平時吃的茭白, 野茭白的個頭更纖長, 口感更柔嫩。

儀征十二圩 村民 陶德鳳:你看這種菜, 你看我剝, 剝出來好看呐, 看到噠(等於最後就這麼大)只有剝到這麼大的才好吃。

長長的一根野茭白, 能吃的也不過是根部那一點點。 為了這麼一點點的美味, 陶德鳳常常要在水裡頭站很長時間。

編導 霄霄:阿姨, 這個邊上也是野茭白啊?(是的)那我怎麼拔不動的?

儀征十二圩 村民 陶德鳳:你肯定拔不動哎, 那個太旱了, 是旱灘(那在哪塊拔啊)要在水頭, 像我們下來, 水都要到心口, 水越深的地方越好, 越好拔, 還越嫩。

這一大片蘆灘, 裡頭的寶貝很多, 在這一片挑了一把野茭白,

陶德鳳又去尋更深處的食材了。

編導 霄霄:你看阿姨身上這條線哦, 她說像現在這個高度, 水的深度呢, 還不算是好的水源, 最好的水源, 長野菜的地方, 要到她胸這個位置。 我們現在到更深的地方去哦。

儀征十二圩 村民 陶德鳳:(你現在拔的這個是什麼啊)蒲菜(蒲菜啊, 看上去像很大的大蔥哎)

蒲菜的老年時代, 就是做蒲席的原料, 生長的地方, 比野茭白略深一些, 拔起來格外的費勁, 陶德鳳已經算是熟練工了, 還經常被它“欺負”, 一不小心就仰到河裡頭去了。

儀征十二圩 村民 陶德鳳:仰過的, 仰到水頭, 屁股裡頭灌一屁股水, 爬不動(想想那個時候, 心頭有些難過哦)難過也不得辦法, 你想要錢呐, 哈哈(哈哈, 想要錢呢)

為了尋野茭白、蒲菜這一類水生野菜, 陶德鳳經常在水裡頭, 一待就是三四個小時, 她的老伴就在岸上看到她, 兩個人輪流下水, 常年如此, 兩個人的關節都很不好。 上岸之後, 陶德鳳又帶我們看了幾種野菜。

儀征十二圩 村民 陶德鳳:這種就是黃黃子,掐個頭,炒出來比豌豆頭好吃(怎麼練出這個火眼金睛的啊,認得這麼多菜)我們就是本地的哎(這個藏到棵頭哦)這個就是馬蘭頭,這個就是野簍蒿。

採摘野菜,最大的趣味就是,它是要慢慢尋的,一大片綠油油的土地上,也許只能有一小撮的收穫,物以稀為貴,野菜的價錢也賣得很好。陶德鳳是土生土長的十二圩人,過去是做小工的,十年前,她果斷該行,開始採摘野菜。

儀征十二圩 村民 陶德鳳:現在的小工,最高的時候一天一百(做這個呢)我不是講了嘛,有時候多,飯店要得多就多,三四百,五六百,六七百一天都掙過的(像現在這個旺季,你一個月能掙多少啊)一個月啊,一萬出頭一點吧(高薪職業)哈哈。

勤勞的雙手,換來可觀的收入,本來就是一件公平的事情。家中舊屋剛剛拆遷,陶德鳳為了方便採摘野菜,暫時住在自家的農舍旁。

採摘回來的野菜,根據每一種菜不同的特性,陶德鳳都採取了不一樣的保存方式,可以保存三天,待送到飯店的當天,再做成半成品,也就是把菜擇好。偶爾她也會給自家留上一盤。

儀征十二圩 村民 陶德鳳:到最後不值錢的時候,處理過了放在冰箱,可以吃一年,我到現在,冰櫃裡頭還有,在社區裡頭(值錢的時候,還是要賣的,哈哈)哈哈。

儀征十二圩,靠近長江邊,水域遼闊,水質清透,魚蝦野菜,都格外的有優勢,而且它過去是鹽運碼頭,曾經的繁榮,讓這個地方的人,過早的認識到了,野菜的價值,早早的把它搬上了餐桌。

百年老店 迎春酒樓 老闆 楊永根:蘆筍,洲芹,馬蘭頭,野茭白,野蘆蒿,蓮魚苔,材菌,現在野藕沒有了,就拿枸杞頭代替。

這個八種野菜,是經過十二圩人公認的,能吃也是比較好吃的八種,因此有個名字,叫“洲八樣”,老闆楊勇根從自己的父親手頭,接過了這家迎春酒樓,在過去生產生活條件不好的時候,沒有哪個飯店,想到過把野菜端上餐桌。

百年老店 迎春酒樓 老闆 楊永根:一開始不好賣,過去人條件比較差,肚子裡沒有油,不想吃這個,這個東西比較耗油(那時候會覺得肚子裡頭寡嘮嘮的)

在那個年代,野菜上桌並不受待見,但是楊勇根和父親都堅信,好的食材,總是會受歡迎的,於是他們做早餐魚湯麵、蒸餃、魚湯餛飩,中餐晚餐做各種特色菜肴,由這些方面來保證酒店的正常運營。隨著人們生活條件越來越好,“洲八樣”也正式登堂入室,成了香餑餑。

百年老店 迎春酒樓 負責人 王雙喜:(野菜這個東西,特色在於原料還是在於烹飪手法)原料原料,什麼東西,只要原材料好,都能做得好,你再好的廚藝,材料不好,不得用。

王雙喜是楊勇根的外甥,也是店裡頭的第三代主事的,這麼多年來,餐飲業的競爭越來越激烈,但是他們還是堅守住底線,貨真價實,從不坐地起價。

百年老店 迎春酒樓 負責人 王雙喜:個個都想吃野菜,都吃,價格就上去了,它成本再高,我們還是保持原來的價格(這樣是為了什麼呢)我這麼做,就是想守住迎春的招牌,把它傳承下去。

對於十二圩的人來說,洲八樣不僅是滿足了味蕾,也填補了回憶。中國烹飪大師朱福喜,也是儀征十二圩人,每次吃到蘆筍,他都會感慨,這樣東西曾經養活過一代人。

中國烹飪大師 朱福喜:蘆筍第一可以吃,第二蘆筍以後長成蘆柴,可以給生活帶來方便,蘆柴可以砌房子,蘆柴可以窩糧食,房子用蘆柴隔,用席子隔,現在用板子隔,過去沒有這些材料,就用蘆席代替,還可以做房頂上的天花板。

過去的野菜,以實用為主要價值,蘆葦、蒲席,都創造了那個年代的經濟價值,富裕了一方,而現在的野菜,以美味當先,揚名之後,也養活了一群人,富裕了當地人。

很多人開玩笑的,過去野菜不得人吃,現在野菜搶到吃,我想啊,主要還是我們現在生活條件越來越好了,大家的日子越過越不愁了,連野菜都爬上枝頭被“追求”了。

儀征十二圩 村民 陶德鳳:這種就是黃黃子,掐個頭,炒出來比豌豆頭好吃(怎麼練出這個火眼金睛的啊,認得這麼多菜)我們就是本地的哎(這個藏到棵頭哦)這個就是馬蘭頭,這個就是野簍蒿。

採摘野菜,最大的趣味就是,它是要慢慢尋的,一大片綠油油的土地上,也許只能有一小撮的收穫,物以稀為貴,野菜的價錢也賣得很好。陶德鳳是土生土長的十二圩人,過去是做小工的,十年前,她果斷該行,開始採摘野菜。

儀征十二圩 村民 陶德鳳:現在的小工,最高的時候一天一百(做這個呢)我不是講了嘛,有時候多,飯店要得多就多,三四百,五六百,六七百一天都掙過的(像現在這個旺季,你一個月能掙多少啊)一個月啊,一萬出頭一點吧(高薪職業)哈哈。

勤勞的雙手,換來可觀的收入,本來就是一件公平的事情。家中舊屋剛剛拆遷,陶德鳳為了方便採摘野菜,暫時住在自家的農舍旁。

採摘回來的野菜,根據每一種菜不同的特性,陶德鳳都採取了不一樣的保存方式,可以保存三天,待送到飯店的當天,再做成半成品,也就是把菜擇好。偶爾她也會給自家留上一盤。

儀征十二圩 村民 陶德鳳:到最後不值錢的時候,處理過了放在冰箱,可以吃一年,我到現在,冰櫃裡頭還有,在社區裡頭(值錢的時候,還是要賣的,哈哈)哈哈。

儀征十二圩,靠近長江邊,水域遼闊,水質清透,魚蝦野菜,都格外的有優勢,而且它過去是鹽運碼頭,曾經的繁榮,讓這個地方的人,過早的認識到了,野菜的價值,早早的把它搬上了餐桌。

百年老店 迎春酒樓 老闆 楊永根:蘆筍,洲芹,馬蘭頭,野茭白,野蘆蒿,蓮魚苔,材菌,現在野藕沒有了,就拿枸杞頭代替。

這個八種野菜,是經過十二圩人公認的,能吃也是比較好吃的八種,因此有個名字,叫“洲八樣”,老闆楊勇根從自己的父親手頭,接過了這家迎春酒樓,在過去生產生活條件不好的時候,沒有哪個飯店,想到過把野菜端上餐桌。

百年老店 迎春酒樓 老闆 楊永根:一開始不好賣,過去人條件比較差,肚子裡沒有油,不想吃這個,這個東西比較耗油(那時候會覺得肚子裡頭寡嘮嘮的)

在那個年代,野菜上桌並不受待見,但是楊勇根和父親都堅信,好的食材,總是會受歡迎的,於是他們做早餐魚湯麵、蒸餃、魚湯餛飩,中餐晚餐做各種特色菜肴,由這些方面來保證酒店的正常運營。隨著人們生活條件越來越好,“洲八樣”也正式登堂入室,成了香餑餑。

百年老店 迎春酒樓 負責人 王雙喜:(野菜這個東西,特色在於原料還是在於烹飪手法)原料原料,什麼東西,只要原材料好,都能做得好,你再好的廚藝,材料不好,不得用。

王雙喜是楊勇根的外甥,也是店裡頭的第三代主事的,這麼多年來,餐飲業的競爭越來越激烈,但是他們還是堅守住底線,貨真價實,從不坐地起價。

百年老店 迎春酒樓 負責人 王雙喜:個個都想吃野菜,都吃,價格就上去了,它成本再高,我們還是保持原來的價格(這樣是為了什麼呢)我這麼做,就是想守住迎春的招牌,把它傳承下去。

對於十二圩的人來說,洲八樣不僅是滿足了味蕾,也填補了回憶。中國烹飪大師朱福喜,也是儀征十二圩人,每次吃到蘆筍,他都會感慨,這樣東西曾經養活過一代人。

中國烹飪大師 朱福喜:蘆筍第一可以吃,第二蘆筍以後長成蘆柴,可以給生活帶來方便,蘆柴可以砌房子,蘆柴可以窩糧食,房子用蘆柴隔,用席子隔,現在用板子隔,過去沒有這些材料,就用蘆席代替,還可以做房頂上的天花板。

過去的野菜,以實用為主要價值,蘆葦、蒲席,都創造了那個年代的經濟價值,富裕了一方,而現在的野菜,以美味當先,揚名之後,也養活了一群人,富裕了當地人。

很多人開玩笑的,過去野菜不得人吃,現在野菜搶到吃,我想啊,主要還是我們現在生活條件越來越好了,大家的日子越過越不愁了,連野菜都爬上枝頭被“追求”了。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